梅 德 剛
(滁州市第二小學,安徽 滁州 239000)
“口語交際”作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語文課程目標與內容的五大板塊之一,順應了語文課程改革的新形勢,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交際是一個社會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毫不夸張地說,口語交際關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未來人生發(fā)展的質量。作為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口語交際是學生探索世界、理解世界最重要的方式。從課程標準的要求到一線語文教師的態(tài)度,再到學生家長的期待,沒有人忽略它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也沒有人否認口語交際教學在語文課程教學中的突出地位。但現實的口語交際教學的效果怎樣呢?答案是讓人失望的,是令人擔憂的,也是語文課程內容中落實情況最不理想的?!奥牎⒄f、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一直厚“讀、寫”薄“聽、說”,這種狀況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雖有所改善,但頑疾依然存在。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口語交際教學缺乏有效的評價或沒有實施真正的評價,沒有能夠發(fā)揮評價的功能和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難以真正檢測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發(fā)現口語交際中的不足,缺少幫助學生前行的“正能量”,缺少鼓勵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興奮劑”,缺少引領學生的“風向標”,不能對口語交際教學產生積極的引導和激勵作用。為此,在口語交際教學評價中,教師需要借用中醫(yī)“望”“聞”“問”“切”四診法,在準確理解口語交際內涵的基礎上,提高對口語交際教學評價的再認識,牢牢把握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始終關注學生的交際狀態(tài),采取有效的評價策略,多用肯定性、鼓勵性評價,善用多元化評價,巧用遲延性評價,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觀察記錄,以寬容、等待、激勵、引導、點撥等多種方式,促其發(fā)展,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望”,指觀氣色,就是從病人的五官等身體部位看疾病。通過“望”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做一個估計,做到心中有數,以利于言語疏導,調整病人的心態(tài),對癥開藥方。借用到口語交際評價上,就是教師要有“盼望”,有“希望”。要隨時注意呵護學生的“言語沖動”,激發(fā)學生的言語動機,讓學生體驗到口語交際成功的快樂,有成功的滿足感,強化交際的“欲望”。教師“期望”學生口語交際時樂說、會說、評說,學生“盼望”口語交際時達到想說、能說、會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呼喚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盵1]因此,教學時要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伙伴和朋友來對待,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要最大化地理解、寬容。評價時,勿用指令、裁判、批評的言辭,而是想方設法地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優(yōu)點、亮點給予點贊,多使用“大拇指”這個有利的武器,不斷以積極、寬容的態(tài)度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光榮和夢想是人類進步的動力,兒童也不例外,更希望自己是個成功者,希望自己的表現能得到表揚和認可。對于口語交際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斷挑戰(zhàn)自我,邁向更高的目標;對于口語交際能力較弱的學生,要悉心呵護他們的自信心,即使是點滴的進步,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學生得到尊重和肯定,就想說、樂說、會說、敢評,交際過程就會十分熱烈,也就提高了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和勇氣。在一種民主、平等、融洽、寬松的氛圍中,學生由敢于表達、踴躍表達,向善于表達的目標前進。在運用肯定性、鼓勵性評價時,要找準表揚點、閃光點,也要綜合運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盡量同時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即要充分運用好“望”的環(huán)節(jié),使表揚和贊許真正成為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的有效方法,促使學生口語交際素養(yǎng)的和諧發(fā)展。
“聞”,中醫(yī)指聽聲息,用鼻子和耳朵來“聆聽”病人的身體現狀。借用到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就是多聽、聽多,才能多評、評多,即《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的,應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家長的評價相結合。為此,筆者認為,評價的主體要多元化,應包括教師、學生本人、同學和家長,而不單單是教師;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不僅是教師的單向評價,還應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和家長的評價;評價的內容要多元化,口語交際能力絕不僅是聽說能力的簡單相加,還包含著豐富的交際技巧、交際方法、交際心理等因素,既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時說明白、聽清楚、善回應,還要評價文明禮貌用語是否考慮到交際對象而表達得體、尊重和理解對方等,從而使評價較為全面、如實地反映學生的口語交際情況,變單向評價為多元評價(見表1)。這樣教師在評價中的引領地位得到突出,是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實現,自主性評價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同學及家長的輔助評價作用也得到充分地體現,評價的功能切實豐富和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就會呈現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另外,教師還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設計出多元化的評價工具,開展有意義的評價活動。合理選用成長記錄袋、情景測驗、行為觀察、口頭交流、網上交流、即時性發(fā)言、書面報告等不同形式的評價方法,開展形成性評價,更好地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對其參與狀態(tài)、交往狀態(tài)、能力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都能有比較中肯的評價,檢測學生口語交際學習進展情況,以便能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表1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及行為多元化評價表
評價表使用說明:評價等級為4,3,2,1;對應優(yōu)、良、中、一般。鑒于評價主體不同的評價水平,以不同權重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評定:教師評價占0.4,學生個人評價占0.3,同學互評占0.15,家長評價占0.15。總評時,結果四舍五入,取整數。
“問”,中醫(yī)指醫(yī)生詢問病情、癥狀。此處指口語交際時,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反應和善于處理學生回答的問題——巧妙理答。我們知道,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要想搞清楚一個人在想些什么,就要聽他說些什么——“言為心聲”。只有新穎的思維、獨特的思考,才能有不同一般、別具一格的講述?!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重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逼綍r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吹剑處煹膯栴}一提出來,那些新奇、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不是馬上出現,或是在教師巧妙的追問后,或是等了幾秒鐘,或是受到某種意外的啟發(fā),才會恍然大悟、一語道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靈感”和“頓悟”。假如我們對學生回答的問題過早地給予終結性評價,勢必會把學生“創(chuàng)意的想法”“扼殺”。而運用遲延性評價,能讓學生發(fā)散思維,相互啟發(fā),馳騁想象,在和諧的氣氛中,獲得奇思妙說,暢所欲言。如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五上《黃山奇松》一課,“迎客松姿態(tài)優(yōu)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句話里“飽經風霜”這個詞,對理解黃山迎客松的精神內涵至關重要。筆者在教學時,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飽經風霜”的意思,一學生馬上站起來說:“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惫P者說:“你預習很充分。其他同學有想法嗎?”第二個學生站起來說:“迎客松已經在黃山陡峭的山崖上頑強生長了幾百年,‘飽經風霜’把這棵松樹年代的久遠、生長的艱辛展現在我們面前。”筆者繼續(xù)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有的說:“飽經風霜是迎客松生長環(huán)境惡劣——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扎根在巖石縫里,沒有怨言。”有的說:“飽經風霜是迎客松生長方式奇特——枝丫都向一側伸展,根大半長在空中,隨風搖曳。”有的說:“迎客松不怕風吹雨打,不懼烈日嚴寒,不怨環(huán)境艱苦,長得蒼翠挺拔、雋秀飄逸!”……試想,如果不是教師運用遲延性評價,學生能這樣表達嗎?同樣,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出現不足時,教師不要急于求成,要先思考并深入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切中“要害”,給學生指出如何改進和完善的意見,進行引導、點撥,讓學生主動去改進和完善,給予學生充分的機會去表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從中增長見識、強化技能。
“切”,指摸脈象,就是中醫(yī)中的把脈。指醫(yī)者運用指端之觸覺,在病者全身的一定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了解病者病情的方法。筆者認為,借用到口語交際教學評價上就是要動手實踐,既要動“口”也要動“手”,要“說”也要“做”,記錄學生平常的口語交際過程性材料,做好觀察記錄(見表2)。這樣能將學生日常的口語交際表現及能力簡便快捷地記錄下來,有利于后面的分析和反思,有利于對學生口語交際水平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有利于評價結果的運用,有利于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新課程標準也指出: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綜合考查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首先是課上觀察:主要從學生課堂問答積極性,問答的數量與質量,參與課堂討論的情況,體態(tài)語,傾聽習慣等。其次是課下觀察:能否主動與同學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提出疑問,表述是否清楚,應激反應如何,小組學習能否給予別人幫助,能否接受他人的意見或者修正他人的意見。再次,深入學生家庭,與家長交流,了解他們日常的聽說基本情況、交際能力及待人處事能力等,并及時做好觀察記錄。對學生的復述、介紹、描述、應答、咨詢、討論、說服、閑聊、會談等[2]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和記錄,也可適當考慮將類比、例證、假設、推想等引入口語交際中,不斷豐富表達的類型。最后通過評價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口語交際狀態(tài),看到自己的成長、進步的信息以及存在的問題、錯誤,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表2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及行為表現觀察記錄表
記錄表使用說明:教師根據觀察,采用等級制記分評價。有典型性的表現記錄在“特殊表現”(最有代表性的事實,既可以是優(yōu)點,也可以是不足)欄內。在觀察記錄結束時要向每個學生反饋觀察情況,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當學生對教師評價的依據與方法充分了解后,教師再把評價內容設計成表格(見表3),用☆的多少來體現評價結果,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自己記錄,簡單明了,突出重點。同時,也讓學生形成強烈的自主意識,主動去了解自己的口語交際水平。努力達標爭星,激勵學生為獲得更多的☆而努力。
表3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及行為表現反饋記錄表
總之,運用“望”“聞”“問”“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四診法,學生會感覺到口語交際的安全、交際的輕松、交際的快樂,在交際中體驗成功,感到滿足,樹立交際的自信心,不懼失敗,走向成功,越說越自信,越說越清楚,越說越有條理。準確理解口語交際的內涵,把握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運用“望”“聞”“問”“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四診法,教師能時刻提醒自己營造融洽的對話氛圍,正確處理口語交際中的師生關系,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發(fā)現個人優(yōu)勢,耐心等待學生的點滴變化,真誠欣賞學生的一點點進步,全過程、全方位、多主體地對學生的交際情況進行評價,切中“要害”,對癥下藥,發(fā)揮評價的引領和激勵作用,讓學生瞬間“頓悟”。如此,也才能營造“侃侃而談”的課堂,培養(yǎng)“能言善辯”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