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艷
(松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急性膽囊炎是臨床中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急癥,多因各種因素導致膽管堵塞,或由于細菌等微生物侵襲所導致,由于其起病急,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明顯,故而發(fā)病后多需要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引起壞疽、穿孔、死亡等嚴重后果[1]。然而針對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由于其自身功能較差,加之存在一定的基礎疾病,故手術治療的風險性也隨之增加,故而需要配合積極的護理措施干預,可有效提高手術成功率、保證手術的安全性[2]。近年來本人即將綜合護理應用于高齡急性膽囊炎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中,效果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共77例,均符合相關診斷,且行手術治療,按隨機原則分為研究組39例及對照組38例,研究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65歲~71.5歲,平均(69.35±3.72)歲;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6歲~72歲,平均(69.18±3.8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由醫(yī)生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同時配合抗感染、止痛、靜脈補充營養(yǎng)、積極糾正并發(fā)癥等對癥治療。
選擇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采用t檢驗及x2檢驗,P<0.05認為有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按照外科護理常規(guī),給予本組患者以以常規(guī)護理干預,如在術前遵醫(yī)囑,完善有關理化檢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護理評估,觀察術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詳細記錄;在手術前完善各項準備工作,如備皮、皮膚清潔等,手術完成后由專人送回病房,給予術后護理工作,給予一定的術后指導。
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基礎上,配合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2.2.1 心理護理
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的心理問題十分明顯,這與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病情急、癥狀重有密切關系,可表現(xiàn)為緊張、恐懼、焦慮、悲觀等[2],這對于維持病情穩(wěn)定、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早期康復等均會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故而需要積極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護士注意多與患者、家屬交流、溝通,進行健康教育,介紹有關疾病的知識,解答其問題,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開展心理疏導不斷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心理護理應貫穿住院過程的始終,無論在術前,還是在術中、術后,均應給予心理護理。
2.2.2 飲食及生活護理
告知患者合理飲食,清淡、低鹽,易于吸收和消化,營養(yǎng)豐富,保證維生素、蛋白質、纖維素的充足等,有利于病情早期恢復;根據患者的情況,指導患者早期進行活動,有利于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以及病情的恢復。
2.2.3 并發(fā)癥護理
此類患者在住院過程中,有出現(xiàn)褥瘡、便秘、切口感染、疼痛等并發(fā)癥,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因此應做好以上并發(fā)癥的護理工作,首先是注意積極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如已出現(xiàn)并發(fā)癥,應給予積極處理,如切口護理、止痛護理等,并給予翻身、開塞露等,積極糾正并發(fā)癥。
①顯效:癥狀、體征均消失,輔助檢查提示機能指標均正常。②有效:癥狀、體征顯著減輕,輔助檢查提示機能指標改善。③無效:癥狀、體征改善不明顯,或加重。
研究組顯效20例,有效1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44%;對照組顯效14例,有效1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6.84%。研究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高齡急性膽囊炎患者具有一定的特點,在實施外科手術治療的同時,需要配合積極的、綜合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效果,故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