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凱凱
吳文藻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他在燕京大學任教期間,培養(yǎng)出了很多得意門生,費孝通便是其中之一。有一年,費孝通因病住院,身為老師的吳文藻心里十分牽掛,無奈事務繁忙,一直拖了半個多月才終于抽出半天時間前往醫(yī)院看望他。在病房里,看到費孝通恢復了精神,吳文藻這才松了一口氣。
這時,陪同吳文藻的一名學生突然悄聲對他說:“學長的病情已經(jīng)基本痊愈,不如順便通知他校對的任務吧?!睕]想到吳文藻卻悄悄地對學生擺擺手,示意他不要出聲,直到兩人起身告辭,都沒有再提起這件事。離開醫(yī)院后,學生問吳文藻怎么不告知學長校對的事情,吳文藻回答:“明天我再來一趟,專門說校對的事情。今天我們來的目的是探望、慰問、關(guān)懷,如果通知了校對的任務,我們此行的目的就變得不純粹了,真誠性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讓人覺得探望只是一種附帶,如此也就失去了探望的意義?!焙髞?,費孝通得知真相后,感動萬分,對恩師更加敬重。
看起來,“順便”能讓我們省去很多麻煩,甚至一舉兩得,但很多時候,它反而會讓我們弄巧成拙。與人交往中,吳文藻的“不順便”才是最穩(wěn)妥、最周全,也是最真誠的方式。
適合話題:
與人交往;處世之道;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