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娟芳,楊 嘉,朱淑云,李文潔,韋林洪*
(1.揚州市職業(yè)大學 生物與化工工程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2.揚州市產(chǎn)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江蘇 揚州 225111)
亞硝酸鹽在食品中廣泛存在,在蔬菜制品中則更為普遍。蔬菜中的亞硝酸鹽主要由細菌將植物體內(nèi)的硝酸鹽轉化而來,高含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后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風險[1-4]。
乳酸菌是食品自然發(fā)酵中的常見菌種之一,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益生菌[5-6]。相關研究表明,乳酸菌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可以降解亞硝酸鹽,從而保證食品安全[7-10],故從自然發(fā)酵環(huán)境中分離乳酸菌并對其進行研究成為一種趨勢[11]。已報道的亞硝酸鹽降解乳酸菌有植物乳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短乳桿菌(Lactobacillus brevis)、腸膜明串球菌(Leuconostoc mesenteulides)、啤酒片球菌(Pediococcus cerevisiae)、乳酸糞鏈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等[12],其降解原理主要體現(xiàn)于代謝過程中產(chǎn)生的乳酸和一系列酶,以及乳酸菌成為優(yōu)勢菌后對其他產(chǎn)亞硝酸鹽雜菌的生長抑制[11]。目前,對于乳酸菌降解亞硝酸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產(chǎn)酸和亞硝酸鹽還原酶,而降解機制、基因組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其應用離工業(yè)化生產(chǎn)也還有一定距離[13]。
揚州醬菜素享盛名,擁有著2 100年的悠久歷史,其生產(chǎn)工藝融合了制醬、腌漬等過程,千百年來既有傳承,也有創(chuàng)新[14]。本研究旨在從揚州傳統(tǒng)醬菜中篩選出具有降解亞硝酸鹽活性的優(yōu)良乳酸菌,采用形態(tài)觀察、生理生化試驗及分子生物學技術對其進行菌種鑒定并研究其性能,為今后進一步研究其降解機理并建立發(fā)酵體系提供良好的菌種資源和科學依據(jù)。
1.1.1 樣品
醬菜樣品:均為揚州市場銷售的本地散裝醬菜。
1.1.2 培養(yǎng)基
MRS瓊脂培養(yǎng)基、MRS肉湯培養(yǎng)基、生化鑒定管: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乳酸菌篩選培養(yǎng)基:在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中添加質量濃度為0.2 g/L的碳酸鈣;
亞硝酸根降解篩選培養(yǎng)基:在MRS肉湯培養(yǎng)基中添加質量濃度為100 mg/L的NO2-。
1.1.3 試劑
革蘭氏染色試劑盒:廣東環(huán)凱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KOD FX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聚合酶(1.0 U/μL):日本TOYOBO公司;DNA凝膠回收試劑盒、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純化試劑盒:美國Axygen公司;碳酸鈣、氫氧化鉀、乙酸、甘油、雙氧水(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亞硝酸根(NO2-)標準溶液(1 000 μg/mL)、硝酸根(NO3-)標準溶液(1 000 μg/mL):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
SW-CJ-1D超凈工作臺:蘇州凈化設備有限公司;HVE-50滅菌鍋:日本Hirayama公司;SPX-250B-Z生化培養(yǎng)箱: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YQX-II厭氧培養(yǎng)箱:上海新苗醫(y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ICS1500離子色譜(ion chromatography,IC)儀:美國戴安公司;AL104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ECLIPSE生物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3-30k冷凍臺式高速離心機:德國Sigma公司;75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2720PCR擴增儀:美國ABI公司;DYY-8C電泳儀: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E1617-T130 plus凝膠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公司;PHS-3C pH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Bagmixer400拍擊式均質器:法國Interscience公司。
1.3.1 乳酸菌的分離
稱取25 g醬菜樣品置于盛有225 mL生理鹽水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制成10-1樣品均液。吸取1 mL 10-1樣品均液注入盛有9 mL生理鹽水的無菌試管中,混合均勻得到10-2樣品均液。重復以上操作制成10-3樣品均液。吸取不同濃度樣品勻液1 mL涂布于無菌平皿內(nèi),將冷卻至46℃的乳酸菌篩選培養(yǎng)基傾注平皿,混合均勻后置于(36±1)℃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48 h,直到有溶鈣圈的單菌落出現(xiàn)。單菌落經(jīng)純化后進行革蘭氏染色,革蘭氏陽性同時觸酶陰性[15-16]的菌株由保藏珠吸附后加入含50%甘油的MRS肉湯介質中,于-70℃超低溫冰箱中進行保存。
1.3.2 降解亞硝酸鹽乳酸菌的篩選
將活化2代的待測菌株接種于MRS肉湯培養(yǎng)基中,于(36±1)℃條件下培養(yǎng)24h。培養(yǎng)液在無菌條件下2000r/min離心10min,棄去上清液,用10mL生理鹽水振蕩洗滌菌體。重復以上離心、棄上清、洗滌菌體操作2次,在洗滌后的菌體中加10 mL生理鹽水混勻,制成測試菌液。以生理鹽水作為對照,采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550 nm處測定測試菌液的光密度OD550nm值,控制其在0.6~0.8范圍內(nèi)。
將測試菌液以5%(V/V)的接種量接種到10 mL亞硝酸根(NO2-)降解篩選培養(yǎng)基中,于(36±1)℃條件下靜置培養(yǎng)24 h。檢測培養(yǎng)基中的NO2-含量,用降解率來表示菌株降解NO2-的能力,以篩選出有高降解活性的乳酸菌菌株。NO2-含量測定方法參考GB 5009.3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亞硝酸鹽與硝酸鹽的測定》中高效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進行測定。NO2-降解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1.3.3 菌種鑒定
(1)形態(tài)觀察和生理生化鑒定
將1.3.2中篩選到的具有降解鹽酸鹽活性的乳酸菌活化2代后接種至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24 h后,對菌株進行形態(tài)觀察。參照《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和《乳酸細菌分類鑒定及實驗方法》對乳酸菌進行生理生化特性鑒定[15-16],碳源利用試驗采用生化鑒定管進行。
(2)分子生物學鑒定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菌株的基因組[17],以通用引物對(27f/1492r)對菌株的16SrDNA序列進行擴增。PCR擴增反應體系:2×KOD Buffer 25μL、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dNTP)mixture 10 μL、KOD DNA polymerase 1 μL、引物27f和1492r各1.5 μL、雙蒸水(ddH2O)10 μL、模板1 μL。PCR擴增程序:94 ℃、3 min;98 ℃、10 s,55 ℃、30 s,68 ℃、4 min,30個循環(huán);68 ℃、2 min。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純化后進行測序。引物及測序結果均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將菌株的測序結果與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中的GenBank數(shù)據(jù)庫進行BLAST比對搜索,選擇近源菌種的16S rDNA序列用Clustal X進行序列比對,最后采用MEGA 6.06軟件中的鄰接法(neighbour-joining,NJ)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分析鑒定菌株與已知菌株的同源性。
1.3.4 生長性能的測定
(1)培養(yǎng)溫度對菌株生長的影響
將1.3.2中的測試菌液按5%(V/V)接種量接種至10 mL 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分別在15℃、20℃、25℃、30℃、35℃、40℃、45℃溫度條件下靜置培養(yǎng)48h,以無菌培養(yǎng)基為空白,在波長550 nm處測定吸光度值。
(2)菌株生長曲線的測定
將1.3.2中的測試菌液按5%(V/V)接種量接種至MRS液體培養(yǎng)基中,以最適生長溫度培養(yǎng)24 h,每隔3 h取樣,以無菌培養(yǎng)基為空白,測定樣品在波長550 nm處的吸光度值,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繪制測試菌的生長曲線。
從醬菜樣品中共分離出有溶鈣圈的菌株59株,其中觸酶試驗陰性同時革蘭氏染色陽性的菌株共32株,初步鑒定為乳酸菌[15-16]。將分離出來的菌株接種到含的MRS肉湯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后用離子色譜檢測培養(yǎng)基中的含量并計算其降解率,結果如表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取培養(yǎng)12h的菌株DGJ-17的培養(yǎng)液進行分析,在標準物質的保留時間出現(xiàn)了對應的色譜峰,推測在培養(yǎng)過程中有的產(chǎn)生。張慶芳等[18]的研究表明,在發(fā)酵初期,發(fā)酵液pH值為4.5~6.5時,乳酸菌對亞硝酸鹽的降解主要是由于乳酸菌產(chǎn)生亞硝酸鹽還原酶進行的酶降解;而在pH值<4.0之前,亞硝酸鹽的降解主要是由于乳酸菌代謝產(chǎn)酸,通過化學反應將轉變?yōu)镹O3-[19],這也可能是DGJ-17培養(yǎng)液中出現(xiàn)的原因。
表1 乳酸菌培養(yǎng)24 h后NO2-降解率Table 1 Degradation rate of NO2-by lactic acid bacteria cultured for 24 h
圖1 NO2-及NO3-的檢測離子色譜圖Fig.1 Ion chromatogram of NO2-and NO3-analysis
2.2.1 形態(tài)特征
菌株DGJ-17在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及細胞形態(tài)結果見圖2。
圖2 菌株DGJ-17在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形態(tài)(A)和細胞形態(tài)(B)Fig.2 Colonial(A)and cell(B)morphology of strain DGJ-17 on MRS agar medium
由圖2A可以看出,菌株DGJ-17在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上菌落為乳白色球形,表面光滑、邊緣整齊、中央凸起,菌落直徑多為0.2~0.8mm。由圖2B可知,菌株為革蘭氏陽性菌,油鏡下細胞呈現(xiàn)圓球形,單細胞直徑為0.8~1.3 μm,多數(shù)成對,部分呈單個或短鏈狀。
2.2.2 生理生化鑒定
將菌株DGJ-17活化后接種于MRS瓊脂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24 h厭氧培養(yǎng)后發(fā)現(xiàn)菌株生長良好,由此說明該菌為兼性厭氧菌。菌株DGJ-17的生理生化試驗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菌株DGJ-17在10℃、45℃和6.5%NaCl條件下均可以正常生長,發(fā)酵葡萄糖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參照《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和《乳酸細菌分類鑒定及實驗方法》并結合菌株DGJ-17的形態(tài)及生理生化特性可初步確定菌株DGJ-17為腸球菌屬(Enterococcus)。
表2 菌株DGJ-17的生理生化特征Table 2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ain DGJ-17
2.2.3 分子生物學鑒定
將菌株DGJ-17的16SrDNA序列結果在NCBI進行Blast相似性比對,選取同源性較高的腸球菌屬乳酸菌,以鄰接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結果見圖3。
圖3 菌株DGJ-17的16S rDNA序列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3 Phylogenetic tree of strain DGJ-17 based on 16S rDNA sequences
由圖3可知,菌株DGJ-17與乳酸腸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聚于一支,親緣關系最近,同源性達到99%。結合該菌株形態(tài)特點和生理生化特征,將菌株DGJ-17鑒定為乳酸腸球菌(Enterococcus lactis)。
2.3.1 培養(yǎng)溫度對菌株DGJ-17生長的影響
測定不同培養(yǎng)溫度下菌株DGJ-17的生長情況,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培養(yǎng)溫度對菌株DGJ-17生長的影響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ure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strainDGJ-17
由圖4可知,菌株DGJ-17在15~45℃的溫度范圍內(nèi)均能生長,30℃培養(yǎng)時,菌體密度達到最高(OD550nm=1.4),故30℃為菌株的最適生長溫度。
2.3.2 菌株DGJ-17的生長曲線
菌株DGJ-17在30℃培養(yǎng)條件的生長曲線見圖5。
圖5 30℃條件下菌株DGJ-17的生長曲線Fig.5 Growth curve of strain DGJ-17 at 30℃
由圖5可以看出,菌株DGJ-17的生長遲緩期為0~12 h,對數(shù)生長期為12~30h,平穩(wěn)期為30~48h,菌體在培養(yǎng)48h后逐步進入衰退期。
本實驗從揚州醬菜中篩選到一株能降解亞硝酸鹽的高活性乳酸菌DGJ-17,其NO2-降解率為91.7%,菌株經(jīng)形態(tài)學、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被鑒定為乳酸腸球菌(Enterococcuslactis)。菌株DGJ-17的最適生長溫度為30℃,生長遲緩期、對數(shù)期、平穩(wěn)期分別為0~12 h、12~30 h、30~48 h,培養(yǎng)48 h后逐步進入衰退期。本實驗對乳酸腸球菌DGJ-17的后期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其降解機理及在食品領域的應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