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項機制建設是堅持關口前移、源頭預防,推進事故預防工作科學化、標準化,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兩項機制建設的概念、區(qū)別、聯系及工作重點的解讀,讓大家深入透徹理解兩項機制建設的內涵,從而更好的完成安全生產工作,實現風險管控、隱患排查工作的制度化、標準化、常態(tài)化。
【關鍵詞】風險;隱患;危險源;管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fā)展的意見》強調了監(jiān)理雙重預防機制是建立安全預防控制體系的重要措施。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堅持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牢固樹立事故可防可控的理念,實現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把隱患消滅在事故前面,因此提出了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簡稱“雙控”)兩項預防控制機制建設。從而提高事故預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長效性。
1、目前“雙控”機制面臨的現狀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國外先進的安全管理系統(tǒng)引入我國,隨之危險源有了初步的概念,與國外使用的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風險也一同引入。使用時是作為可能發(fā)生事故后果后,倒著推理造成該事件的原因的,目前我國對事故后果的認可大部分都基本差不多,但在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方面,由于現在國內缺少這方面的數據,不同人員對風險分級受人為的因素影響較大,基本處于感性階段?,F在國內很多企業(yè)對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分級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很難很有效的把他們關聯起來。
2、“雙控”機制的建立
2.1 概念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是指在安全生產過程中,針對各系統(tǒng)、各環(huán)節(jié)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危險源,進行有效辨識、科學分析和全面評估、按照危險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性,研究制定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風險管控辦法,將風險分級管控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效果驗證。即對某一工程項目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其整體危險程度的大小而進行分級,成為風險分級的延伸,以便于從整體和局部上開展安全管理。
2.2 隱患排查治理
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對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制定整改措施、規(guī)定整改期限,明確整改責任人、制定應急預案,落實專項資金,按照排查—辨識—評估—報告—治理—驗收—銷號的流程形成閉環(huán)管理的治理制度。目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計算機的應用,我們可以建立相應的數據分析體系,盡快建立事故發(fā)生的概率為基礎數據,為風險評估提供依據,為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2.3 “兩個機制”的區(qū)別
風險分級管控中的“危險源”和隱患排查治理中的“隱患”看似有些相似,有時不容易區(qū)分,但其實二者是有區(qū)別的。從概念上看,風險強調潛在危險性但其本身不具有危害性,并且只有在一定的外部因素影響下才能誘發(fā)轉換為不安全狀態(tài),從而引起事故隱患。而隱患則是不安全的狀態(tài),本身就存在危險性,隱患具有漸生性和可排除性,隱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fā)變得嚴重,最終導致事故,隱患是可以通過有效治理得到消除但風險往往是不可排除的。例如:燃放的鞭炮是危險源,可能會因為燃放時飛濺而燙傷正巧經過的路人,也可能會飛濺到柴火上而引起火災,但如果沒有路人經過,旁邊也沒有柴火就不會發(fā)生以上的事故,所以說燃放鞭炮發(fā)生事故只是有可能,但也可能不會發(fā)生,這說明燃放鞭炮只是有潛在的危險性但鞭炮本身沒有危害性,也說明危險源是在一定的外部因素影響下才能誘發(fā)轉換為事故隱患。
危險源存在于一定的系統(tǒng)中,可以通過風險辨識進行識別與確定,一般來說,危險源是客觀存在的、相對固定的,不會自動消除的,也無法通過整改徹底消除,而事故隱患通常是隱蔽的、變化的,只有通過排查才可以發(fā)現,同時也是可以通過治理措施消除的,因此,簡單的辨別方法是看這種危險是固有的還是再生的,能不能通過采取治理措施進行消除,固有的、不能消除的是危險源、反之即為事故隱患。
2.4 “兩個機制”的聯系
通常情況,風險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是安全的,不會造成事故,但如果失去防護,風險就會變成事故隱患,事故隱患得不到控制和消除,隨時可能導致事故的發(fā)生。綜上所述風險源在外界因素誘發(fā)下形成事故隱患,對風險控制實際上就是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
例如: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壓力容器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壓力容器使用過程中超壓超溫或者壓力容器受到腐蝕時就會形成隱患,嚴重時就會造成壓力容器爆炸等事故。
從存在條件和矛盾的觀點看,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兩者的實質一樣,只是側重點或者說工作的順序不同。
3、結語
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是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互相支撐、相互促進的,要把兩者作為防范和遏制事故的有機統(tǒng)一體,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實現一體化推進和提升;對風險辨識等級確定后,要突出“管控”,逐一建檔標識,落實管控責任、措施和期限。對排查出的隱患區(qū)分重大和一般兩個等級及時登記在案,按照整改“五落實”要求,突出閉環(huán)管理;要將“雙控”機制作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治本之策,作為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重大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風險和隱患的發(fā)現、辨識、評估、管控、整改、記錄、通報和激勵約束機制,實現風險管控、隱患排查工作的制度化、標準化、常態(tài)化。
參考文獻:
[1] 史宗保,史聰聰,馮文剛,張椿婷. 事故隱患分析概念與定義商榷 [J]. 中國煤炭. 2015(06)
[2] 王魁. 企業(yè)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發(fā)分類分級與認定[J]. 中州煤炭. 2010(10)
[3] 楊曉華,淡壽全. 我國建筑安全管理組織體系現狀及完善措施 [J]. 科技資訊. 2009(20)
[4] 徐日洲 張雷.“一標雙控”本質安全建設[J].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18,(1)
作者簡介:張薇;出生年月:1985年1月;性別:女;籍貫:河北省廊坊市;職務職稱:科員,工程師;主要從事的工作:從事閘涵安全管理工作;工作單位:河北省南運河河務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