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某受雇于某銷售公司,于2014年4月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于2015年3月起一直休病假,公司支付了侯某病假期間的基本工資。
2016年5月,同事徐某約侯某就餐。聊天期間,侯某表示他在外做了一份兼職,是在某公司下屬的網(wǎng)絡部門從事網(wǎng)管工作,每月收入6000元左右。其實,徐某是受公司指派來搜集侯某休病假期間在外兼職的證據(jù)的,這段談話被徐某悄悄錄了音。幾天后,公司以違反內部規(guī)章制度為由,解除了與侯某的勞動關系。
侯某不服公司決定,在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及法院申請仲裁并起訴后均未被支持,遂上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上海一中院審理后認定,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均有義務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充分、善意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勞動者有義務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公司根據(jù)規(guī)章制度關于不得在外兼職的規(guī)定與侯某解除勞動關系并無不當,無需向侯某支付賠償金,且侯某因未經(jīng)公司準許,在外兼職的行為被公司解除勞動關系,不符合支付醫(yī)療補助金的情形,據(jù)此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版稿件綜合《法制晚報》《法制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