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的愛情:
只因被高錕的科研精神感動
高錕1933年出生于上海金山,父親高君湘是一位留美法律博士。1944年,高錕隨父母移居香港,入讀香港大學,1954年又遠赴英國攻讀倫敦大學機電工程。大學畢業(yè)后進入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一邊做實驗室研究員,一邊攻讀倫敦大學博士學位。
高錕的甜蜜愛情來得并不容易。一天,線圈組工程師黃美蕓正在專心地工作,初來乍到的高錕從見到的第一眼開始就喜歡上了她。開始戀愛后,黃美蕓發(fā)現(xiàn),她與高錕在很多方面都合得來,她也很崇拜高錕對科研的癡迷。黃美蕓跟高錕在一起既開心,又有憂慮:她擔心有著濃重封建思想的母親是否支持她與高錕的愛情;也怕高錕是花花公子,對她的好只是曇花一現(xiàn)。
因而她決定跟高錕做一個“實驗”。她向高錕提出分開6個月內(nèi)不見面,以考驗是否真的相愛時,高錕急了:“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要用一生才能完成??茖W的東西是應該做實驗的,但婚姻的實驗哪能做?。 备咤K還用《鳳求凰·琴歌》中的詩句“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形容自己不舍分離的心情。高錕的話將黃美蕓感動得不行。
不過,要贏得黃美蕓的心不易,要獲得黃美蕓母親的支持卻更難。黃母認為,按照中國習俗,兄長必須先成家,妹妹才能出嫁??牲S美蕓的哥哥還沒結(jié)婚,因此她母親非常反對他們的婚事,老人家要求高錕從此不要再找黃美蕓!見母親如此固執(zhí),黃美蕓決定自己為自己的終身大事做主,她決定去國外舉辦婚禮。
1959年9月19日,高錕與黃美蕓的婚禮如期舉行。婚后,高錕每次陪妻子回娘家,都希望見岳母一面,但他們怎么敲門都沒人搭理,他們已被逐出家門了。意料之中的他們只得在門前放下一份禮物和一張字條。后來的一天,他們發(fā)覺門是虛掩的,便大著膽子走進屋里,既賠不是,又“秀”孝敬,才將他們與母親之間的堅冰慢慢融化。
閃耀的榮譽:
對世界頂尖科學家無悔的愛與支持
1963年,正在攻讀倫敦大學博士學位的高錕開始對玻璃纖維進行理論和實用方面的研究,他是全球第一位想出用玻璃纖維傳送激光脈沖的工程師。所謂“光纖”,就是光導纖維的簡稱。高錕的“光纖”理論發(fā)表后,曾遭到很多人的譏笑,因為當時幾乎無人相信世界上會存在無雜質(zhì)的玻璃。
有時候,在面對別人如同狂風暴雨般的譏笑和嘲諷時,高錕也有了退縮的想法。每當此時,最支持他的總是妻子黃美蕓!妻子的愛與支持讓高錕備感自信,而為了證明自己,高錕時常廢寢忘食。那段時間,他們的兒子高明漳和女兒高明淇分別出生。因為忙于工作,高錕很少有時間來照顧孩子,黃美蕓心中有著頗多無奈。她開玩笑地對高錕說,“我遲早要在電冰箱上貼一張告示,提醒孩子們早上看到的陌生人,是他們的父親!”有時周末一家人開車去商場,途中高錕總要在辦公室停一停:“等我十分鐘,我去看看實驗結(jié)果?!钡咤K通常是一去實驗室便忘了時間,等到他回到車上時,家人們常常在等他的過程中都睡著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1年,經(jīng)過高錕的不懈努力,第一個光纖系統(tǒng)在他手中誕生了!人類從此有了高速傳輸?shù)幕ヂ?lián)網(wǎng),有了高清晰的數(shù)字電視,有了即發(fā)即收的電子郵件,有了免費的QQ、MSN等聊天工具……高錕,當之無愧地成為了 “光纖之父”。
高錕曾說,自己領獎無數(shù),但是最讓自己時時感到幸福,且伴隨終身的大獎,就是他有了黃美蕓這樣一個既賢惠,又能與他舉案齊眉的妻子!
(綜合《人物周報》《海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