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寧夏銀川的學生家長反映,稱當地一些實施義務制教育的初中在招生時,向部分學生收取了數額不等的擇校費。針對家長反映的這些問題,記者來到銀川,進行了調查。
銀川市共有初中學校21所,其中公辦學校18所、民辦3所。這三所民辦學校分別是: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銀川景博學校和銀川英才學校。數據顯示, 2018年,銀川市城區(qū)初中畢業(yè)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約58%,而3所民辦初中的升學率高達87.3%,遠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因此,很多家長都愿意選擇讓孩子到這里上學。
2018年9月,這三所學校新招收的初一學生人數分別為:銀川外國語實驗學校880人,銀川景博學校608人,銀川英才學校440人。記者調查發(fā)現,這三所學校有119名學生被收取了1萬到10萬不等總計712萬的贊助費。贊助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收多收少全由學校自己決定。
記者從收費憑據中看到,三所學校的贊助費最低的每人1萬元,最高的每人10萬元,遠遠高于物價部門規(guī)定的民辦學校學費的標準,而校方回應稱,都是家長自愿捐助的。從這些收費憑據上顯示的內容來看,有的學校是以愛心捐贈的名義讓家長簽訂捐贈協議書:甲方,家長姓名,乙方,寧夏銀川景博慈善基金會。有的學校的收據上只寫了學生姓名以及所交納的金額,而另一所學校則更隱蔽,直接讓家長以公司的名義將錢交給學校,公司名頭各不相同。同時為了規(guī)避檢查,這些學校一律要求家長交納現金。
早在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fā)的《關于2012年治理教育亂收費規(guī)范教育收費工作的實施意見》中重點提到,堅決治理義務教育階段擇校亂收費,嚴禁以任何名義收取與入學掛鉤的捐資助學款。銀川市教育局局長王亞斌表示,收取任何與教學,與入學相掛鉤的費用,都是違規(guī)違紀甚至是違法的,這是堅決不允許的。對于這三所學校收取擇校費的行為,銀川市政府經過研究,做出了三項處理決定:第一,全部清退這712萬元;第二,這三所民辦初中,不享受2019年國家的扶持政策(國家專項鼓勵資金);第三,問責約談校長,并在全市進行公開的通報批評。
民辦學校變相收取擇校費的現象,不僅僅只發(fā)生在銀川,全國各地都有類似情況,有些地方甚至更嚴重。一些民辦學校辦成了貴族學校,對學生收取各種名目的高額費用,而一些地方對擇校亂收費的治理效果也難令人滿意?!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guī)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這也說明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學校不能以賺錢為目的。而這三所學校出現的問題,應該也給其他地方提了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