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買了聯(lián)排別墅,邀請我去參觀。她一邊興奮地指點著房間,一邊緊張又期待地等著我作出反應(yīng)。
我明白她的緊張,她擔心被認為是炫耀,還擔心遭到批評和挑刺: “房間太小了”“采光不好”……當她聽到我說“一定要請我在你家院子喝咖啡”時,她高興得眼睛都亮了——那是一種分享帶來的喜悅。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不過現(xiàn)在,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悅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很多人心理上出現(xiàn)了貧富差距。
同學是個心思單純且直爽的人,她在同學群里曬別墅時,只是喜悅之情自然溢發(fā),卻不知引發(fā)了一場風波。有一個女同學跳出來各種含沙射影、針鋒相對,同學的一腔喜悅非但沒有得到分享,反而心情大受影響,幸福感受到打壓。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其實很多人看似在一個圈子里,比如是同學或同事,可心理上卻不在一個圈子里,心理上的貧富差距很大。
心理富裕的表現(xiàn)就是維持著人格的體面,保持著禮貌,保持著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友善尺度,顧及他人的感受。而攀比是心理貧窮的標志:不僅是比拼真金白銀的財富,各種生活內(nèi)容都要拿來攀比,穿了什么品牌的服裝、上哪兒旅游了,老公掙多少錢、住多大的房子、開什么樣的車,孩子讀什么學校、成績怎么樣……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評價穩(wěn)定,就不會通過攀附外界的價值風向標,來實現(xiàn)心理上的平衡。
當我們說某人心理極度不平衡時,某人通常表現(xiàn)為:某人對他人的成就、幸福,赤裸裸地表現(xiàn)出嫉妒性地攻擊;或喜歡揭人家的短處,攻擊別人的軟肋,通過貶低別人的幸福,打壓別人的幸福感。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的生活勝過我們千倍萬倍,但我們能相安無事;而另一些人的一丁點成功卻能讓我們耿耿于懷,寢食難安——我們妒嫉的只是和我們處在同一層次的人,即我們的比照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