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是詩仙李白的氣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五柳先生的悠閑自得;“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是杜牧的境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中國的詩歌總是蘊藏著深意與哲理。
如果可以,我愿我能寵辱不驚,淡然處事。遠離世事紛爭,也不要委屈自己屈服誰的喜愛,為了利益而沖突煩心,為了世俗的眼光委屈自己,為了迎合而刻意的改變自我。
然而,寵辱不驚有多難,在這俗世里,要做到心如止水,需要多高的境界,又需要多寬廣的胸懷。面對喜愛與贊譽,人總是欣喜的;失去寵愛或被羞辱,也無法避免失落不安,難過驚慌,對于榮辱和禍患,人們總是無法坦然面對,說到底還是被世界所紛擾。
在這大千世界里,我們都是紅塵中人,都難免世俗,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紙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總是能讓人失去自我。為了收獲名與利,我們疲于奔波,燃盡精力與時光去換取一個功名。經(jīng)歷過的人才會真正的懂得什么叫做有多少名利就有多少辛酸,功成名就之時也是青春殆盡之刻。拿青春賭明天,換來了功名利祿,卻還是彌補不了內心的空虛,回首時看見一路的血淚,卻不知所謂的榮譽給自己帶來了什么。
寵辱大于身,無非是誘惑在作祟。追求功名也好,忙于金錢也是,大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不愿承認的自尊心罷了。成功的時候,人總是風光無限的;而落魄的時候,經(jīng)歷的失望和低谷誰也不想,所以,寵辱不驚總是格外的需要定力與勇氣,需要足夠的堅韌才能無懼世俗的眼光;足夠的淡然才能在誘惑面前依然保持不被圈禁?!搬炘麻栽乒舶最^,也無榮辱也無憂。相逢話到投機處,山自清清水自流?!碧撇⒚稍┞涞?,被削仕籍,貧困潦倒,過著“三日無煙不覺饑”的困頓日子?!叭魧⒇氋v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本驮谌松畹凸戎畷r,唐伯虎卻畫出了一生最好的的畫——《春山伴侶圖》。靜,皆因生存之波瀾而生。
當你老了,當你累了,當你辛苦得想要哭泣,想要停下自己的腳步,那就放下吧,人活著總是要聽一聽心的聲音。在深夜的醒來,去聽一下前人的故事,訴說著生活的故事;在冬日的午后,品一下歷史的味道,感受國學中的智慧。也試著去反問一下自己的心,是否能擔得起榮譽,是否能放得下曾經(jīng),面對身邊來來往往的人,那些在生活中的得到與失去,是否能“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依舊平靜的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三毛說“每人心中一畝田,種花,種樹,種春天。”面對現(xiàn)實,坦然處之,方能寵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