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假期后,我們又要離開家。從臥室到寢室,我們拎著行李箱走向外面更廣闊的世界。
都說行李箱就像是我們多年的伙伴,默默見證著我們的成長。它承載了父母的愛、同學的友情和我們對自己的期盼。
這個開學季,一起來曬曬你的行李箱吧。告訴我們,你的行李箱里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
從北到南,一千公里的牽掛
從陜西省旬邑縣到長沙,1137公里,7個多小時的高鐵,穿越了小半個中國,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暗装唷睂W生朱澤希的返校之路比較遙遠。她沉甸甸的行李箱裝的全是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還有媽媽花了兩天時間親手繡的鞋墊、奶奶一針一線縫制出的被套。
“我的行李箱都是媽媽給我裝好的,已經(jīng)被塞得拉不上拉鏈了,媽媽總怕我在這邊不適應(yīng),想給我多帶點吃的、穿的?!敝鞚上J情L沙同升湖實驗學校第一屆“丹勛班”的高一學生,這是她離開家半年后第一次回家過年。
在家的那段日子里,媽媽和奶奶每天都要詢問她在長沙過得好不好,還缺什么。奶奶視力已經(jīng)不太好,可為了孫女能睡暖、睡好,奶奶還是親手買棉布給她縫制了被套,還給她準備了家里棗樹上結(jié)的紅棗和她小時候最愛吃的杏果片。媽媽怕她鞋子受潮,花了兩天時間,給她繡了漂亮、耐穿的鞋墊。這個裝滿愛的行李箱讓朱澤希覺得離家再遠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和朱澤希一樣從陜甘地區(qū)來這里求學的學生一共有13個,分別來自陜西省旬邑縣、甘肅省華池縣。他們主要是借助丹勛教育基金會的平臺,通過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擇優(yōu)選拔考試,才來到這里學習的。
甘肅省華池縣到長沙更遠,有1410公里,要先坐7個小時的專線到西安,再從西安坐5個多小時的高鐵才能到長沙。白應(yīng)楠就來自華池縣,這次,她專門帶來了自己和媽媽、妹妹一起包的糖餃。為了不讓糖餃破碎,媽媽小心翼翼地幫她把糖餃打包。盡管一路顛簸,糖餃絲毫沒有破損。在她們當?shù)?,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包糖餃,所以,每次出門,糖餃都是她行李箱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澳鞘且环N家的味道?!卑讘?yīng)楠說。
從北到南,從西北農(nóng)村到湖南長沙,一千多公里的路程,父母的牽掛,都在這滿滿的行李箱當中了。
那一箱叮嚀
夜深了,漢壽縣太子廟中學教師劉碧華還在忙著給兒子收拾行李。兒子要去北京開始新的一學期了,帶著滿滿的不舍,她恨不得把所有用得上的東西都裝進行李箱。
在劉碧華眼里,兒子是個生活白癡,她讓兒子站在她身邊,一邊整理,一邊叮嚀。這個冬天,劉碧華給兒子添置了很多衣物和鞋。為了讓他不亂穿,劉碧華用袋子將毛衣、內(nèi)衣、褲子、春裳、襪子分門別類地裝好,并告訴他什么時候穿哪件?!疤鞜崃司涂梢源┬沦I的春裳,鞋子要換著穿。”劉碧華又拿出洗衣袋放入兒子的行李箱,囑咐兒子大、中、小號洗衣袋的使用方法。
當然,行李箱中少不了吃的。每次上學,劉碧華總要給兒子準備一些他愛吃的東西。兒子從小愛吃牛肉,前幾日,劉碧華特意買來新鮮的牛肉,花了一個上午,鹵好做成不易變質(zhì)的麻辣牛肉,并用瓶子封好。想著兒子半年吃不到她做的飯菜,她心里不由得一陣酸楚。
兒子平日總嫌媽媽啰嗦,唯獨每次離家前一晚,他總耐心地聽媽媽一遍遍叮嚀。
第二天,劉碧華送兒子趕高鐵,她幫兒子拖著行李箱,想起了課文《背影》,當時的父親和此時的她,心情何嘗不是一樣?
在進站口,她將行李箱交到兒子手上,那是一箱沉沉的愛和無盡的叮嚀。
一只行李箱引發(fā)的冷戰(zhàn)
寒假里,就讀于長沙市第一中學的羅雯跟媽媽開始了冷戰(zhàn),導(dǎo)火索就是那只行李箱。
“最重要的就是它了,媽,別的都不用裝?!绷_雯從雜亂的抽屜里拿出一根手機充電線。母親頭也沒回,便開始了數(shù)落:“別的不裝你試試,看你在學校穿什么用什么!”早在開學前一個星期,媽媽就開始忙著往羅雯的行李箱里裝東西,羅雯卻對媽媽的鄭重其事不以為然。在她看來,任何必需品,學校附近的商店都能買到,何必大包小包像電影《一九四二》里大逃荒一樣?更何況,學校距離家里也就兩個小時車程。
于是,一天晚上,羅雯悄悄地把行李箱按自己的想法再整了一遍。看到行李箱里四分之一都變成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十分生氣,羅雯卻不肯讓步,冷戰(zhàn)也由此開始。
就這樣,羅雯去了學校。第一天,羅雯在附近的商店里買了一大堆生活用品,心里還暗自得意:這不什么都解決了么,何必這么辛苦!沒想到的是,長沙的天說變就變,從風和日麗到寒風凜冽,只一個下午時間。從過年開始,長沙一直陽光和煦,缺乏生活經(jīng)驗的羅雯以為天氣從此便會暖和下去。羅雯心里別提有多后悔,所有的厚棉衣都被她從行李箱里拿出來了,難道要找同學借衣度日了么?
誰知那天傍晚,媽媽就來了,拿著一袋厚厚的衣服,站在校門口的寒風里。“天氣預(yù)報說長沙要變天,今天單位正好有車過來辦事,我就跟著來了?!眿寢屳p描淡寫地說。從邵陽到長沙,羅雯不知道暈車的母親是怎么熬過這一路的,但在倔強的女兒面前,她努力裝出了最好的樣子。
那天晚上,羅雯從袋里拿出來的,不僅有保暖的衣服,還有暖暖的愛。
獎狀里的心機
艾思維說,自己是個“心機boy”,從行李箱就可以看出來。學校下學期要競選學生會會長,艾思維花了好幾天時間,整理了高中時的獎狀,并把它們藏在了行李箱的夾層里。
“大學才開始不久,怎樣才能證明我比別人厲害呢?只有這些獎狀啊!”艾思維花了一個晚上才想好要帶哪些。級別要高,獎項至少也得是二等獎。于是,全國中學生語文競賽一等獎、省政治論文競賽二等獎等五六張獎狀被他小心翼翼地放入行李箱夾層。
要如何自然地拿出這些獎狀呢?艾思維在腦海中進行過演練,比如整理行李時,若無其事地抽出幾張獎狀,請教舍友:競選學生會干部的簡歷上,需要以往獎項的復(fù)印件嗎?大家一定會圍觀過來,并注意到他這個勁敵。
當然,這一切只是艾思維的內(nèi)心戲。不過艾思維認為,敢于宣傳自己,對年輕人來說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這也是我面向未知世界去表達自己的一種渴望”。
藏在行李箱中的勇氣
阿甘坐在路邊的長椅上,身旁躺著一只四四方方的行李箱,深棕色。行李箱里有一本圖冊,其中一頁畫著藍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朵,阿甘剛剛撿起的羽毛就夾在這一頁。
潘璐也有只和阿甘一樣顏色的行李箱,它陪伴她整整三個年頭。三年前,潘璐第一次帶著它離開家鄉(xiāng)去長沙讀大學。
潘璐的家在新疆吐魯番——天山東部的一個山間盆地。小時候,她總是好奇,山的那邊是什么呢?它看起來觸手可及,可任潘璐怎么朝它跑去,它永遠離她那么遠。
高中畢業(yè)后,潘璐考上了湖南師范大學,終于有機會離開家鄉(xiāng)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臨走前一天父親送給她一本書,書挺厚,書名她記不清了。唯一的印象是父親用漂亮的鋼筆字寫在扉頁上的寄語——潘璐:相信,作為一名學生的你,在讀過本書之后,內(nèi)心能獲得一股強大的力量,并將這股力量轉(zhuǎn)為勇敢的行動,實現(xiàn)新的突破。
當時的她隨手翻了幾頁,便把書往行李箱里隨便一塞。第二天下午,父親開車送她到火車站。他怕潘璐拿不起這沉重的行李箱,一路將她送上火車,還沒來得及擠下車,火車就開動了。潘璐和父親之間隔了重重人海,根本無法靠近。
兩個小時后,火車行駛到鄯善站,父親下了車,從那一刻開始,潘璐才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孤身一人前行了,陪伴她的,只有那只行李架上的行李箱。
在長沙讀了幾年書,潘璐提著那只行李箱不斷地在兩個城市之間輾轉(zhuǎn),中途也去過一些別的城市。行李箱里裝的東西一次比一次少,可書卻一直放在夾層里,忘記拿出來。
寒假返程,在收拾行李的時候,潘璐無意中發(fā)現(xiàn)那本書。這次她留意了書名,叫《心態(tài)決定孩子的一生》。她對里面看似心靈雞湯類的故事依然不感興趣,只是看到父親的寄語心里猛然怔了一下。
“父親一直希望我成為一個有勇氣突破自我的人。我這才意識到,在外求學的這幾年,我一直蝸居在象牙塔里,沒有勇氣去讀生活這本大書。”潘璐說,自己一直是個內(nèi)向的人,不擅長與人交往?!盎蛟S,我需要的,是向前邁一步的勇氣?”
重新帶上那只行李箱以及父親的期望,潘璐覺得自己不再孤單,而是像被阿甘夾在圖冊里的白色羽毛一樣,從一片天空走向另一片天空,走向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