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下午三點半就放學,家長無法接送怎么辦”“是否會重拳治理校外托管班亂象”……
“問題提得好!”陳寶生坦言,“三點半現象”既是年輕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煩惱,也是社會發(fā)展中的難題。“教育部將探索依靠社會力量解決這個問題,并加大力度治理校外托管班亂象?!保?月4日新華視點)
“三點半現象”更多地表現在大中型城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國教育發(fā)展特定階段的一個產物。關心這個問題的年輕父母們正處在職業(yè)發(fā)展和孩子撫育的關鍵階段,由于分工、作息時間的不匹配,他們沒有辦法接孩子,帶來了“成長中的煩惱”?!叭c半現象”是一道民生考題,應該設法破解。
事實上,針對“三點半現象”,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去年2月,教育部就印發(fā)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充分發(fā)揮中小學校主渠道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等方式不斷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學生家長自愿原則,普遍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
然而,破解“三點半現象”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還需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一要做到“因地制宜”。破解“三點半現象”,各地還應積極探索新路子新模式,“各走各的路、各出各的招”,要針對不同模式的長處和不足,探索適合自己的破解“三點半現象”辦法。
二要堅持“問題導向”。比如,實行“彈性離?!敝贫?,三點半到五點學校托管孩子,其時間是否還屬于義務教育時段,老師的勞動時間加長了,負擔加重了,相應成本怎么分擔,相關政策相應勞動法規(guī)怎么調解等,就值得深入研究,做好頂層設計。
三要對校外托管亂象“切一刀”。針對“三點半現象”的學生校外托管,關乎家庭利益,關乎孩子健康成長,不能無視現實需求為了安全等“一刀切”關停,也不能任其野蠻生長,而應該“切一刀”,為其戴上“緊箍咒”。一要健全制度,出臺專門法律規(guī)章,做到依法設立、依法管理。二要落實監(jiān)管責任,明確屬地政府以及教育、衛(wèi)生、公安、消防等職能部門職責,追究瀆職責任,做到“都管都來管”。三要加強公開,發(fā)動家長和社會力量監(jiān)督,以監(jiān)督促進校外托管經營者依法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