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英語句子中,由動詞加狀語小品詞構(gòu)成的及物性短語動詞通常包含一個名詞性賓語,其位置往往靈活多變。普通名詞可以置于狀語小品詞的前面或者后面,但作為英語語法中唯一一種能夠從形態(tài)上表達格位含義的名詞,代詞在短語動詞中有其特殊的位置,只能位于狀語小品詞的前面,本文試圖從格位理論的角度分析名詞和代詞在短語動詞中的位置差異,通過證實認為正是因為獲取格位的不同導致了名詞和代詞在短語動詞中的位置有所不同。
【關(guān)鍵詞】短語動詞;賓語;格位理論
【作者簡介】王敏(1994.09.02-),女,漢族 ,研究生,安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
一、引言
短語動詞是英語中一個使用頻率相當高的詞類。Bolinger (1971)指出短語動詞的使用在英語中激發(fā)了一場能夠超越一切的詞匯創(chuàng)新大爆炸。但是短語動詞在英語中的運用靈活多變,有時候賓語既可以放在動態(tài)動詞和小品詞的中間,也可以選擇放在小品詞的后面。如:
a. I blew the building up.
b. I blew up the building.
a. I blew it up.
b. *I blew up it.
針對這一問題,目前許多學者從認知語義、句法等角度加以探討并給出了不同的分析和研究,但仍存在不足之處。
二、先前的研究
因短語動詞結(jié)構(gòu)的特殊性,放在小品詞之后的賓語被稱為后位賓語,放在動詞和小品詞之間的賓語被稱為中位賓語。對于為何普通名詞即可是后位賓語又可是中位賓語,而代詞只能是中位賓語,語言學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
E.Kruisinga與D.A.Erades在合著的《英語語法》第一章中曾提及到在短語動詞中賓語若是重讀便取中位,賓語若是弱讀便取后位。但是代詞沒有明確的指向性往往弱讀,而實義名詞則往往重讀,所以從語音學角度來解釋短語動詞中賓語的位置,應該代詞是后位賓語,名詞是中位賓語,可結(jié)果恰恰相反。
如果語義重心在賓語本身,賓語取后位;如果語義重心在動作,則取中位。從語義學角度來解釋有其合理性,但對于語義重心的確定卻有很大的主觀性,因此不能作為解釋位置差異的合理依據(jù)。
三、格位理論
格位理論是Chomsky(1995)所提出的管轄約束理論中的重要模塊之一,其核心內(nèi)容即在任何句子中,凡是具有語音形式的名詞短語必須具有格位。而名詞是格位的載體,因此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格”指的就是名詞形態(tài)上的“格”,主要分為三種:主格,賓格和所有格。而賦予一個名詞格位單單靠名詞本身是無法完成的,一個名詞獲取格位還需要另外一個施格詞來指標(case-mark)其格位,使一個沒有格位的名詞獲得格位變成受格詞。Case之所以被譯成“格位”是因為格與名詞短語在句子中的位置緊密相關(guān),因此可以通過句法位置來確定一個名詞的格,從而判斷名詞在句子中所承擔的句法功能。
賓格,又稱受詞,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事物,一般指動作的接受者。對英語這一明顯的屈折語言,判斷賓語不成問題,因為有明顯的格標志,賓語帶賓格(也稱受格),有一定的詞尾屈折變化。從句法結(jié)構(gòu)來看,對于賓語而言,格的指派成分也就是及物動詞或者介詞必須位于格的接受成分之前。然而,及物動詞和介詞所具有的句法功能截然不同,因此喬姆斯基在賓格的基礎(chǔ)之上將介詞賦予名詞短語的格稱為旁格,旁格是介詞在管轄條件下授予的格位。介詞選擇一個賓語作為自己的補足語,在句法結(jié)構(gòu)圖中,投射成一個介詞短語PP,在整個句子中處于附加語的位置。附加語可以在中心語的左邊或右邊,在英語中,主要放在中心語的右邊。
四、比較
從句法學上來看,短語動詞加賓語的基本結(jié)構(gòu)可以有兩種,一種是V+NP+Particle;另一種是V+Particle+NP。
當NP為一般名詞時,如例(1)a中的the building,此時名詞the building的賓格格位由與之相鄰的動詞blew賦予,做動詞blew的賓格;在例(1)b句中,名詞the building的賓格格位由與之相鄰的介詞up賦予,做介詞up的旁格。
而作為名詞形式的一種,代詞在短語動詞中的句法結(jié)構(gòu)理應和一般名詞相同有兩種不同的句法形式,然而在英語的實際表達中代詞在短語動詞中位置卻有限制性,只能放在動詞和小品詞的中間,以例(2)中的it為例,名詞the building和代詞it和短語動詞連用,其在樹形圖中的結(jié)構(gòu)是完全相同的,然而例(2)b中的介詞up不能賦予it旁格格位。
雖然在完整的句義表達中up it作為一個單詞組合具有一定程度的語義,但是直接成分分析法反映的是直接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無法反映間接而穩(wěn)定的隱性語義關(guān)系。
在句法學中,分析句子的樹形結(jié)構(gòu)是對句子的成分結(jié)構(gòu)分析,一個單詞組合構(gòu)成一個成分首先必須保留成分的完整性,能夠從句子中單獨提取出來而不影響句子的語義表達才能構(gòu)成一個成分,it作為代詞在例句中所承擔的語法功能是指代前文中出現(xiàn)的事物名詞,不能單獨與up連用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成分,必須與代詞所指代的名詞相連才能作為一個完整的成分,所以介詞up無法賦予代詞it旁格格位,因此代詞在短語動詞結(jié)構(gòu)中只能以中位賓語的形式出現(xiàn)。
五、結(jié)語
本文利用管轄與約束理論中的格位理論重新分析短語動詞中的賓語位置,通過比較名詞和代詞在短語動詞中的位置差異,發(fā)現(xiàn)與一般名詞相比,代詞作為賓語在短語動詞中的位置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在短語動詞中,名詞和代詞有位置上的差異主要源于獲取格位的不同,為了能夠以合乎語法的形式來發(fā)揮其句法功能,名詞和代詞需要各自獲取其不同意義上的賓格格位。有助于我們更好的進行反思并將進一步的認知運用到母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