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決定論與天賦論是哲學史上兩種極具影響力的學說,但很少有學者將二者作比較研究。本文選取這兩種學說通過定義,比較等做進一步的分析,對人類的思維有新的認識體會之外,對于語言,語言習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啟示。
【關(guān)鍵詞】語言決定論;天賦論;思維;語言習得
【作者簡介】高欣瑜,王水苗,大連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理論與教學。
一、簡介
哲學史上出現(xiàn)過很多關(guān)于人類思維的學說。其中,至今仍被廣泛探討的兩種理論—語言決定論(Linguistic determinism) 與天賦論(Innatism),卻很少放在一起作對比研究。因此,本文將針對語言決定論與天賦論,通過定義,比較等做進一步的分析闡述,進而引發(fā)對于思維,語言以及語言習得方面的啟示。
二、內(nèi)涵與發(fā)展
語言決定論是由薩丕爾和沃爾夫共同提出的學說“薩丕爾-沃爾夫假說”(Sapir-Whorf Hypothesis)的一個內(nèi)容,它指出語言對思維具有決定性作用,語言模式可以決定思維模式,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會有不同的思維。這一理論一度受到了一些學者的贊同與支持。語言和文化之間存在著某種相關(guān)性,語言會對世界進行“切割”,使人們所擁有的世界變成了語言化和人化了的世界(徐杰,2010)。同時,它也受到了許多語言學家的批判。Steven Pinker(2007)認為人心中能感知到的一些對象,也許并沒有相應詞匯,卻并不影響人類對其的認識。所有思想都是在語言之前構(gòu)成的。之后,語言使我們將這些已存在的想法表達出來。
天賦論的起源可追溯到柏拉圖時期。他提出,人只有通過理智才能獲得真知,這種理智是人與生俱來的。之后笛卡爾從公理與普遍原則等方面入手,認為正是因為這些邏輯前提是天賦的,人的知識和觀念也是天賦的。以喬姆斯基為代表的一些語言學家,在天賦論的基礎之上,結(jié)合認知學,心理學等理論,提出人的觀念是通過基因置于腦中。近年來一些新興的科學,如腦科,神經(jīng)科等學科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人類的認識的確具有某些天賦因素。
三、評價與分析
不同國家民族之間,雖有語言地域的差異,卻不乏知識與意識上的一致。按語言決定論的論述,不同語種的人的世界觀體系不同,其他語種的人無法理解本族語內(nèi)的概念,顯與事實不符。而在一個語言圈內(nèi),經(jīng)??梢娙藗儗ν粏栴}持有不同見解而發(fā)生爭論。這也推動了學者對語言相對論的探討。語言相對論強調(diào)語言可能影響并非決定思維。相比之下,這種更合理的論述得到了廣泛支持。
語言決定論認為,思維是后天所學的語言產(chǎn)生。但從天賦論角度來看,思想的產(chǎn)生,在于人本身,與后天學習經(jīng)驗無關(guān)。語言決定論與天賦論,在某種程度上是先天與后天之爭。天賦論代表人物萊布尼茨所說,人的知識是潛在的,好比大理石的紋路,即便人們沒有發(fā)現(xiàn),也依然存在。真正天賦的是人的認識能力,能夠?qū)撛诘闹R挖掘出來。到現(xiàn)代,喬姆斯基將天賦論聯(lián)系到語言習得方面,提出人頭腦中有先天習得語言的機制和語言能力。人們善于利用有限的手段表達無限的思想,這是靠遺傳而來的天賦。
學者們發(fā)現(xiàn),相比于其他動物,人的確擁有特殊的語言天賦。猩猩雖然在訓練之后習得一定的語言,相比于人類,還十分有限。反觀人類,若沒有后天學習訓練,沒有使用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如生長在狼群中的男孩,根本無法掌握語言,更不用說正常使用語言??梢姡瑐€人在語言習得方面并非純屬天賦,后天學習遠比喬姆斯基所想更加重要。
為何相比于決定論,語言相對論更受支持?為何人們反駁喬姆斯基理論的同時依舊將其奉為經(jīng)典?不管是思維決定語言,還是語言決定思維,在二者的關(guān)系上,任何一種極端都不可取。從最初發(fā)展到現(xiàn)在,這兩種學說有進步之處,也仍有局限性,需要我們辯證地加以學習利用。
語言決定論與天賦論雖是關(guān)于思維的理論,但對語言習得和后天教育也給予了重大指導意義:1.注重挖掘?qū)W習者的天賦,因材施教,調(diào)動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2.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拘泥于書本上的語言知識。學習者在濃厚的氛圍下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jié)論
語言決定論和天賦論一方面是對思維的研究,一方面也是對思維與語言的關(guān)系的探討。雖都有不足,但隨著人類不懈探索,兩種學說一直在完善,兩者結(jié)合趨勢也愈發(fā)明顯。因此,建立起先天后天共同作用,相互影響的理念,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思維開辟新道路,也可以為語言學習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Pinker, S.The Language Instinct[M].New York: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2007.
[2]戴曼純.生成語法研究中的天賦論、內(nèi)在論和進化論觀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4):255-262+320.
[3]高一虹.沃爾夫假說的“言外行為”與“言后行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3):182-187.
[4]王曉燕.語言和思維——論“薩丕爾——沃爾夫假說”[J].科技資訊,2011(34):252.
[5]威廉·馮·洪堡特,姚小平.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6]徐杰.“語言決定論”源流及其哲理思考[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01):57-61.
[7]燕玉芝.論語言與思維的關(guān)系[J].社會科學家,2006(S1):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