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這個素質(zhì)化的教學背景下,傳統(tǒng)應試教學英語模式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如何在新型教學理念下,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當前教職人員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為了強化大家的認識,本文通過對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展開探究,希望能夠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英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措施
【作者簡介】梅曉明(1984.05-),女,漢族,長春師范大學,在讀全日制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課程與教學論。
英語是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同時也是文化的一種重要構成,要想使英語教學取得相應的教學質(zhì)量,教師不能使其獨立于文化教學之外,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意識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作出切實的引導和培養(yǎng)。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長久以來,我國英語教學的重點都放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缺乏切實有效的培養(yǎng),甚至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對于文化還存在著誤用的情況,進而導致學生交際失敗,據(jù)此可以得出,在英語教學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跨文化交際教學體系,對于英語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一、跨文化英語教學的內(nèi)涵性分析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跨文化英語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進行了解,并進一步提升其跨文化交際意識,該項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的使用能力,意圖推進學生與使用英語的外國友人,能夠展開合理的交流,這既屬于語言教學的范疇,同時也有文化教學的要求。近些年,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專家認為其主要是具備一種與某一環(huán)境中個體為了實現(xiàn)其性格、目標期望所具備的同樣的能力,其要求主要是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下,個人或者團體,可以對別國文化進行準確的理解與評價。
二、當前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相應的文化觀念。經(jīng)過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當前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仍舊帶有很多“灌輸性”的色彩,一味要求學生對單詞、句型、課文和相關的考試內(nèi)容進行背誦,對于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求知欲并未展開有效的激發(fā)。與此同時,盡管部分教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舊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生詞、句型、語法等內(nèi)容上,并未將文化知識同語言知識整合起來,過度重視學生的語言學習,忽略了對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展開培養(yǎng),這時教師需要重視的一項問題。
2.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過重。在傳統(tǒng)化的教學理念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只要掌握了考試內(nèi)容,便可以取得不錯的英語成績,所以學習時過度看重那些語法、詞匯內(nèi)容,在英語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并未給予相應的重視。隨著全球化意識的增強,各國之間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頻繁,各地民眾交流的欲望也越來越強烈,在這種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有一些不太合適地方,學習者不僅僅要掌握語言,同時還應該對語言和文化之間那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進行認識,打破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局限性。
3.教學內(nèi)容存在局限性。當然,也有些教師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給予了重視,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nèi)容所帶來的局限性,導致整體教學效果并不如人意。這方面的表現(xiàn)可以集中在以下幾點:第一是現(xiàn)階段基礎教育中,英語教學活動缺乏相應的環(huán)境氛圍,學生與外籍人士缺乏溝通、交流的機會;第二是部分學生的外文學習資源有待完善,學生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接受英文書籍、廣播、電影的機會較少;第三,在英語學習中,教師仍舊從終結性評價的角度出發(fā),對于學生在跨文化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缺乏合理認識。
三、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措施
1.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認識。要想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一個漫長而且復雜的過程,不是僅僅靠課堂教學就能夠完成的,所以,教師不妨首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認識,端正學生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讓其用更為多元化的視角來看待英語學習,并結合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相關要點,對自身的英語學習計劃,作出適當?shù)母淖儭?/p>
例如在教學中遇到一些基礎式的英語句型,像“how old are you?”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滲透一些西方的社交習慣,那就是不會主動去詢問別人的年齡,因為這方面的內(nèi)容涉及到別人的隱私,作為一個有禮貌的進步青年,要尊重別人的隱私,不能刻意去打聽;還有,當對西方的“圣誕節(jié)”進行講解的時候,教師除了可以對教材上的相關內(nèi)容進行分析之外,還可以將一些與“圣誕節(jié)”有關的元素向?qū)W生進行介紹,比如“圣誕樹”、“圣誕老人”、“麋鹿”的等具有圣誕元素的文化內(nèi)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最后,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認識的時候,教師要對“人人平等”的交際原則進行強調(diào),讓學生理性看待外來文化,作出合理的欣賞與評價,并試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重視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比較。英語教學所涉及到的不僅僅是一些詞匯、句型內(nèi)容,其本質(zhì)上是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與碰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不同文化之間的異同比較,就英語國家的一些文化,與我國的文化內(nèi)容展開對比,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相同點,進而豐富學生的文化學習認識,這對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大有幫助。
比如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針對人際交往的內(nèi)容,大家最長接觸的是如何同別人打招呼,在這一點上,中國人的習慣就是問對方“吃飯了嗎?”但是在英語國家,如果和別人見面用“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反而會讓對方誤以為你想請他吃飯,所以,在英語國家,人們通常用天氣、交通、新聞和健康等方面的內(nèi)容來打招呼,這種口語上的差異,本質(zhì)上就是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還有,在漢語中,一些詞匯常常會被賦予消極的色彩,像“狗”這個詞,在某些情況下具有否定、批評的含義,但是在英語文化中,“dog”更多的是幫助人民去聯(lián)想一些比較積極的內(nèi)容,比較典型的就是“a lucky dog”,其所指的是“幸運兒”;還有,在韓語中被動的表達形式往往蘊含著發(fā)言者的負面情緒,但是在英語文化中,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的表達形式,都不具備相應的感情色彩。
3.為學生營造出跨文化學習環(huán)境。在英語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還需要為學生營造出跨文化學習的環(huán)境來,這樣才能幫助大家對文化學習內(nèi)容展開更為深入的感知,并獲得相應的教學效果。在具體執(zhí)行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滿足學生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求為目的,并結合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需求。
在執(zhí)行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引入原文資料閱讀課,利用相關的外語原文材料開設閱讀課,利用這些內(nèi)容,來向?qū)W生介紹英語國家的一些文化知識,還有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比如在“go Dutch”這個詞匯上,可以延伸出“Dutch bargain”和“Dutch defense”等短語,幫助大家對17世紀那場英國與荷蘭為了爭奪海上貿(mào)易而進行的戰(zhàn)爭;其次,可以進行影視作品欣賞課,在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還有興趣愛好,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影視作品,并在課堂上制動出相關的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根據(jù)這一主題,展開影視作品的欣賞與學習,并且在結束欣賞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圍繞相關的主題進行討論、發(fā)言,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英語,來闡述自己對這些作品的感受。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教師應該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措施,并就之前教學中存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正,盡可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認識,鞏固英語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蓓.基于學生需求的商務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01):43-46.
[2]劉瑋,杜景芬,高月琴.“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16(01):118-120.
[3]金虹.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 2015,35(1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