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漢兩種語言都有豐富的詞匯和修辭方法,但由于社會、文化、歷史等方面的不同,二者在修辭手法上也存在著差異。本文借助大量實例對英漢修辭進行對比分析,接著探討了英漢修辭翻譯的方法。
【關(guān)鍵詞】英漢修辭;對比;翻譯
【作者簡介】苗勤,河南工業(yè)和信息化職業(yè)學(xué)院。
一、引言
修辭是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語言的表達效果具有獨特的作用。修辭的使用可以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生動形象、活潑優(yōu)美、新穎獨特,加強語言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提高表達效果的語言藝術(shù)。
二、英漢修辭的差異性
首先,從語言及文字形式角度看,英語是表音文字,是由26個字母構(gòu)成的,屬于印歐語系;漢語是表意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屬于漢藏語系。其次,從詞匯及讀音角度看,英語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重音語言,注重簡潔和理性,反對文字堆砌,即使同一個詞重音位置不同,這個單詞的詞性及詞義都會不同,甚至一個詞可以有多種意思,因此很難做到詞的對稱和音韻的齊整。漢語是一種具有嚴謹?shù)乃穆曄到y(tǒng)的聲調(diào)語言,音、形、義可以統(tǒng)一于字上,結(jié)構(gòu)上易于整齊劃一,利于工整對仗。再次,從語言形態(tài)學(xué)角度看,英語是綜合性語言,通過詞匯的形態(tài)變化表達句子豐富多彩的語言關(guān)系和邏輯關(guān)系。漢語是分析性語言,詞匯基本上無形態(tài)變化,主要靠詞語、詞序及暗含的邏輯關(guān)系來表達句子的語言意義。最后,從修辭角度看,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人民有著不同的民族歷史、社會文化、自然環(huán)境和風(fēng)俗習(xí)慣,這兩種語言在修辭手法的使用也會有不同。比如在中國楚漢戰(zhàn)爭時期,用“四面楚歌”來比喻四面八方到處受敵,陷入了走投無路、孤立無援的境地。而說英語的國家沒有這個典故因此沒有這個成語。又如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狗經(jīng)常用于含有貶義的詞語中,如掛羊頭賣狗肉、狗腿子、痛打落水狗、好狗不擋道、狗咬呂洞賓等。而由于西方文化起源于游牧文明,狗在游牧民族的眼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英文中如果說一個人很幸運,就會說He is a lucky dog,但漢語中卻很少用“狗”來贊美別人。
三、英漢語修辭對比
1.比喻。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與甲事物相似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這里對明喻和暗喻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1)明喻。明喻是對甲乙兩個事物的相似點進行對比,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解的事物,使語言的表達更加生動形象,更好地傳神達意。英語中常用“l(fā)ike,as,as if”等引導(dǎo),漢語中常用“像,像……一樣,似,仿佛,宛若,如同”等引導(dǎo)。明喻的基本形式是:甲(本體)像(喻詞)乙(喻體)。
例1. Air is to man as water is to fish.空氣之于人,猶如水之于魚。
例2.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分的像霞,白的像雪?!熳郧濉洞骸穬骸?/p>
英語中還有很多明喻的成語,如as easy as ABC易如反掌, as long as the hills天長地久, as dull as a goose呆如木雞等。
英漢明喻的相同之處是在語言中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使語言描寫更形象、解釋更具體、說明更透徹。不同之處:比喻習(xí)語的差異,漢語比喻成語的形式會更多一些;英漢明喻舉行結(jié)構(gòu)的差異,英語明喻的句型結(jié)構(gòu)要多于漢語。
(2)暗喻。暗喻的使用也是是語言描寫更形象、解釋更具體、說明更透徹、但是在結(jié)構(gòu)上不用比喻詞,而是本體和喻體融合在一起,其比喻的關(guān)系隱含在全句中。
例1. 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
例2. 當(dāng)我在人的密林中分不清南北東西,時間是一個陀螺和一根鞭子?!_洛《我和時間》
2.夸張??鋸埵怯每浯蟮难赞o來增加語言的表現(xiàn)力,對事物特征過分強調(diào),以突出某種思想感情和思想,激發(fā)人們的想象,從而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
例1. I beg a thousand pardons.千萬請你原諒。
例2.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畎住秾⑦M酒》
例3.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相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钋逭铡兑患裘贰?/p>
英漢夸張的相同之處:英漢兩種語言的夸張都是運用豐富的想象,通過借助夸大或縮小事物的特征,渲染氣氛,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都沒有違反質(zhì)量準則,這種夸大的修辭并不是欺騙,本質(zhì)上都是符合事實的。二者有共同的語用功能。不同之處:漢語中使用縮小夸張的頻率比英語要多,并且英語中沒有超前夸張,而漢語中有。比如:他酒沒沾唇,心早就熱了。——鄭直《激戰(zhàn)無名川》。另外,英語可以通過構(gòu)詞法,如形容詞最高級進行夸張,而漢語中則通過選詞用字來進行夸張。
3.雙關(guān)。雙關(guān)是指借助同形異義詞或同音異義詞,使語言表達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通過雙關(guān)可以使語言產(chǎn)生幽默、諷刺或詼諧的目的。
例1. On Sunday they pray for you and on Monday they prey on you.星期日他們?yōu)槟愣\告,星期一他們對你掠奪。
例2.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獎⒂礤a《竹枝詞》
例3.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苎┣邸都t樓夢》
英漢雙關(guān)都是利用詞語的同音或多義構(gòu)成的,但漢語中的同音異性雙關(guān)語要比英語多。另外,漢語中有大量的歇后語,英語中則沒有。比如:外甥打燈籠——照舅(舊)、孔夫子搬家——凈是書(輸)等。
4.委婉語。委婉語是指用委婉或溫和的詞句來表達原本粗魯、令人不快或使人感到尷尬的的語句,從而有助于交際的順利進行。委婉語的使用主要有避諱、禮貌和掩飾三種功能,能夠有效地避免那些粗俗表達可能帶來的不滿。英語的委婉語可以分為傳統(tǒng)委婉語和文體委婉語,漢語委婉語可以分為婉言和曲語。
例1. He has gone off the rails.“發(fā)瘋了”的委婉說法。
例2.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獎⒂礤a《烏衣巷》
英漢委婉語具有相似的功能、相似的語體特征和相似的表現(xiàn)手法。英漢委婉語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委婉語的來源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避諱的對象不同、社會文化不同以及等級觀念的不同。
四、英漢修辭翻譯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文化。思維方式的不同,在進行英漢修辭翻譯時,要盡量保持與原文一樣的修辭方式。但由于英漢修辭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就要改變原文的修辭方法,以達到原文的藝術(shù)效果,形意融為一體。
1.直譯法。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有相似或相同的修辭,為了盡量體現(xiàn)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歷史等特色,翻譯時會盡量保持原有的修辭法,也就是直譯法。例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問你的祖國能為你做什么,而是要問你能為你的祖國做些什么。
2.意譯法。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有一些修辭我們不便采取直譯,這時我們可采用意譯法,把原文的修辭舍棄,但將原文的語用目的表達出來,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xí)慣。例 Every dog has its day. 人人都有得意之時。
3.注釋法。由于社會文化的差異,各民族都有各自的歷史典故以及社會習(xí)俗,因此在修辭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加注解釋才能把原文的內(nèi)在含義清楚明白地表達出來。例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 he had admired Osborn in secret. Now he was his valet, his dog, his man Friday.他沒有認識奧斯本之前,已經(jīng)暗暗佩服他。如今變成了他的聽差,他的狗,他的忠仆星期五。注:星期五是《魯濱孫漂流記》故事中Robinson的忠實奴仆。
4.變通法。英漢兩種語言在很多句子的表達方式上往往難以一一對應(yīng),這時就可采取變通的方法,采用漢語中合適的修辭法來進行處理?!白儭笔鞘侄危巴ā笔悄康?,以提高翻譯的準確度。例She is the apple of his eyes. 她是他的掌上明珠。
五、結(jié)語
無論是英語還是漢語,都有很多修辭。修辭的使用可以語言更加生動形象、鮮明突出、加強語言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由于本文作者能力有限及篇幅有限,本文僅選取比喻、夸張、雙關(guān)、委婉語修辭格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英漢修辭進行對比分析,旨在借鑒和吸收對方的有益部分,豐富本民族的語言,提高本民族語言的交際能力。同時修辭也是翻譯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對英漢修辭進行對比分析,靈活運用直譯法、意譯法、注釋法、變通法等翻譯方法對修辭翻譯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毛榮貴.英譯漢技巧新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2]周詠梅.英語修辭要略[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6.
[3]羅菁.英漢語篇對比與翻譯[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