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是教師的職責,其中以“傳道”教育學生做人尤其重要。教育的方法很多,“言傳身教”就是古今所推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用教師的高尚品德去潛移默化地引導(dǎo)學生。
【關(guān)鍵詞】教師;教育方式;言傳身教
【作者簡介】劉兆雪,日照高新區(qū)中學。
初三年級班級整合重組后,我班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學生——張安吉。說他“特殊”是因為他是一名輕度智障兒童。他混亂的言語,不合時宜的動作,以及時不時呆滯的目光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與眾不同”。17歲的他能正確認讀的漢字屈指可數(shù),數(shù)字也無法準確數(shù)到20,有時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他的到來也讓我心里不免打鼓。他會不會對課堂正常的教學活動造成干擾?與其他孩子相處時他會不會發(fā)生意外?我是否需要付出更多額外精力去處理他的突發(fā)事件?所有這些疑問都讓我有所遲疑,但面前這個孩子憨憨的笑臉不免讓人心生惻隱,我想既來之則安之,于是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
然而,一年的相處卻讓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他的到來實則是個“禮物”。他的存在,讓我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喚醒其他學生對弱者的同情和關(guān)愛,也有了更多的契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而學校其他老師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影響著所有學生,也讓我明白了苦口婆心比不過身正示范,諄諄教誨更需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他剛來到我們班級不久,我便抽時間跟他進行了一次談話,耐心地一條條教導(dǎo)他基本的班級日常行為規(guī)范,一有機會我也會不厭其煩的在他耳邊多次重復(fù),讓這些規(guī)范深深刻在他的腦中并成為他行為的一種習慣,雖然他不似其他孩子那般聰慧,但卻是一個極其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學會了要每天穿戴校服佩帶學生證,他知道了上課要保持安靜不打擾老師講課,他也懂得了課上不能自行出入教室……我對他行為規(guī)范的耐心反復(fù)教導(dǎo)在影響他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刻在了其他同學的腦中,看似是對張安吉的教導(dǎo),實則我也是在有意地灌輸給其他同學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避免了反復(fù)提要求給學生們帶來的反感。
此外,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盡可能地給予他格外的關(guān)心照顧。課下時不時替他整理一下衣著,把他弄臟的小手清洗干凈或者幫他清理座位周圍的衛(wèi)生。我還特地安排了一個負責任的孩子對他多加照顧和陪同。留心他的一舉一動,在他發(fā)生突發(fā)狀況時及時向我匯報。讓人欣喜的是,慢慢地照顧他成了我班越來越多同學自覺地行為。他們會叮囑他體育課在一旁坐著,不要劇烈活動;去水房打水的同學會順便把他的水杯也帶上,防止他打水燙傷;陪他一起去廁所的同學會提醒他把衣褲整理好;他身體出現(xiàn)不適時孩子們會及時跟我匯報……我欣喜的發(fā)現(xiàn)這些在家嬌生慣養(yǎng)還需要別人照顧的孩子們竟然在跟他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學會了照顧別人,學會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
“傻傻”的他還是一個熱情的孩子,一到課下他總喜歡站在辦公室前。有老師路過,他總會憨憨地擺手打招呼,大喊一聲“老師好!”。而每個路過的老師也都會微笑著給予回應(yīng)。他也會經(jīng)常攔住你,跟你聊一些“不著邊際”的話語。即便他的談話總是雜亂無章,但每個老師都能體會他渴望與人溝通,期盼有人傾聽的心情。所以,課下沒事時,路過的老師也都會駐足跟他簡單的聊上幾句或聽他說東說西。老師們的言行無形中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導(dǎo)示范的作用。孩子們不會對他有任何歧視也喜歡和他一起玩耍,甚至有不少孩子私下里稱呼他為“老大”。對于這樣的稱呼,他欣然接受,而我也知道這樣的玩笑毫無惡意甚至還包含了孩子們對他的擁護。
如今,他來我們班級已近一年了。這一年來,在全班師生的共同關(guān)愛下,他已經(jīng)逐漸融入并愛上了這個大家庭,他對班級里每個人的熱情和時不時展露的憨笑無疑表明了他喜愛這個班級。而更讓我欣喜的是,在與他相處的一年里其他的孩子也在耳濡目染中成長了許多,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這種雙贏的局面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了身體力行,言傳身教的意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除了給學生傳授知識,教師更應(yīng)該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道德教育。而現(xiàn)實生活中,德育往往會被忽略。此外,德育也往往會流于形式,變成了枯燥的說教而達不到理想的教育目的,甚至會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我們常說為人師表,身正為范,老師的一言一行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烙印,變成學生模仿的對象。那我們不妨停止一味苦口婆心的說教,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dǎo)感染每一個學生。言傳輔以身教不失為最好的教育方式。
參考文獻:
[1]張娣.言傳身教,仁愛為師[J].課程教育研究,2018-01-12.
[2]王淑云.淺談教師的言傳身教[J].科技咨詢導(dǎo)報,2007-01-11.
[3]王紅秀.仁愛,乃為師之本[J].學理論,2009(16).
[4]王志敏.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J].學周刊,2017-07-03.
[5]吳軍.班主任的言傳身教[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7-10-15.
[6]賴文靜.言傳身教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重要性分析[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05-30.
[7]喻湘存.言傳身教的育人功能[J].益陽師專學報,1998-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