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希望孩子寫作能有文采,或者羨慕班里有的孩子好詞好句用得好。
我認為,當孩子剛開始寫作時,能夠把一件事情的經(jīng)過敘述清楚就可以了。這一點上,校內(nèi)的安排其實是很科學合理的。小學一年級剛開始寫作時,安排的是“看圖寫話”——按事件的順序,給出四幅畫,讓小朋友寫出來。
大家回憶,孩子2-3歲時,他/她經(jīng)歷了一件事情(您沒有陪伴),你事后讓他/她給你講,他/她可能會不知道怎么說,或者只能說到一個點,再大一點,可能能說多個點,但是順序可能是顛三倒四,因為一件事情,因素太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組織它們,但他/她可能會告訴你,我今天吃了一顆棒棒糖。你看,其實孩子都是天生的作文高手,一下子就知道要說的重點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只不過,開始寫作文后,給了太多的技巧和套路,孩子光想著套路和技巧,就忘記自己想表達什么了。從整個文學史來說,漢賦的消亡,就是只重視文采的典型例證。
那么只重視文采可能有的負面效果是什么呢?
1、孩子的詞匯積累沒有那么多,每每要搜腸刮肚尋找好詞語時,就會感覺:寫作文好難?。?/p>
2、家長為了讓孩子的作文更有文采,通常會提醒或者直接幫孩子修改、添加好詞好句,孩子的感覺是:看,我的作文就是寫得不好,大人總是能夠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
3、習慣性地刻意追求文采,把作文寫得花哨,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作文表達的需求,首先是思路清楚、邏輯嚴密,而不是文采斐然。當然,當你積累了足夠的詞語后,文字流暢、表達優(yōu)美是肯定可以做到的。
4、習慣性地傷春悲秋。講究文采,就要在動筆前,找找內(nèi)心的感覺,并且把這種感覺放大,所以為了追求文采而寫作,容易使個性大起大落。越是大文豪,其性格越是容易跌宕起伏,因為他得特別細致、敏銳地捕捉各種感覺,并且把它表達出來?!都t樓夢》中最有才情的林妹妹,便是這種典型。
當然,我并不是說不能去重視文采,而是說:只要積累足夠,文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總歸來說:
1、詞匯是基礎(chǔ)。
2、有了詞匯基礎(chǔ),懂得了文章布局(大量閱讀),有了自己的見識和觀點(閱讀、實踐和思考),文采閃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據(jù)搜狐網(wǎng)7.27訊 劉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