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11月,托爾斯泰完成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不朽之作。這部作品從動筆到完成花了整整6年時間,托爾斯泰感到身心俱疲。他意識到自己必須休息一段時間,爾后才能夠卓有成效地進行新的創(chuàng)作。
托爾斯泰的休息方式是獨特的。他一生喜歡體育運動,總是用體育鍛煉來調(diào)劑自己緊張的創(chuàng)作生活。尤其是摔跤運動,他更是堪稱行家里手。
這一次,托爾斯泰帶著大兒子謝爾蓋,縱馬來到了千里草原。草原上的牧民喜愛摔跤,他便經(jīng)常興致勃勃地同年輕的牧民滾在一起摔跤,享受一種激發(fā)體能后的愜意和喜悅。草原上正在舉行盛大的摔跤比賽,托爾斯泰也報了名。
激烈的角逐開始了,托爾斯泰一上場就把一位年輕壯實的摔跤手凌空摔倒在地。接著,在熱烈的歡呼聲中,托爾斯泰又贏了另一位中年摔跤老手。這是牧民們絕對沒有料到的,整個草原沸騰了,不服氣的小伙子們爭搶著上前同托爾斯泰較量,一個接一個敗下陣來。
摔跤手們不甘心“丟臉”,他們一窩蜂地去找老村長,要他為大家爭回面子。老村長是聞名遐邇的摔跤高手,老村長和托爾斯泰手拉著手來到摔跤場中央,友好而激烈的拼搏開始了。盡管面對的是實力遠比自己強的對手,托爾斯泰仍舊不慌不忙,接連使出了幾個漂亮的“跤把”,博得了陣陣喝彩。經(jīng)驗豐富的老村長知道托爾斯泰剛剛連戰(zhàn)幾員驍將,體力消耗一定很大,便不主動進攻,采取泡時間戰(zhàn)術(shù),托爾斯泰終于輸了。牧民們眾星捧月似的簇?fù)碇洗彘L和托爾斯泰,在他們的心目中,兩個人都是草原上的英雄。
(摘自《文壇散論》孫豹隱/著 未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