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個承諾,重慶市開州區(qū)的退伍老兵廖良開,默默贍養(yǎng)一對老人21年,這中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毫無血緣關系的雙方竟然結(jié)下如此深厚的情誼?
2018年11月4日,廖良開從3000公里外的重慶來到吉林省樺甸市,祭拜戰(zhàn)友母親。替犧牲的戰(zhàn)友盡孝,只因當初對戰(zhàn)友父母的一句承諾:讓他們感覺到親情,他們的兒子依然還在。
廖良開說,他和戰(zhàn)友雖然同在一個海軍部隊,但從沒見過面。1997年,當19歲的戰(zhàn)友劉繼強因為援救落水群眾犧牲后,他想得最多的是,英雄走了,自己是否可以去替犧牲的戰(zhàn)友照顧他的父母? 于是,廖良開試著給戰(zhàn)友在吉林的父母寫了封信。
隨后,雙方書信來往增多,感情也逐漸變化。1998年,吉林媽媽生日當天,廖良開在電話中第一次叫媽。從此,雙方書信中,這邊稱爸媽、那邊叫開兒。這對特殊的父子情、母子愛,跨越3000公里,在東北白山黑水和西南巴山渝水間,真實而又默默地展開。
1999年,廖良開第一次休探親假沒有回重慶老家,而是來到吉林父母家中認親。2003年,廖良開把剛認識不久的女朋友趙靜帶回吉林爸媽家,就因為趙靜說了“今后就由我和小廖一起來照顧你們”這句話,廖良開就認定趙靜是自己應該找的妻子。2004年兩人結(jié)婚時,吉林爸媽給廖良開夫妻寄來一條2000多元的新毛毯。十幾年了,廖良開至今舍不得用。
廖良開時時惦記著吉林的爸媽,兩位老人也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關心著廖良開。廖良開妻子生小孩坐月子期間,就收到了吉林爸媽手工制作的孩子衣服、被子等。
2006年,已經(jīng)從部隊回到地方的廖良開,和妻子在四川成都雙流區(qū)開了一家做照相攝影、數(shù)碼沖洗和打字復印的小店。就在廖良開和妻子日子開始逐漸好轉(zhuǎn),準備把吉林爸媽接過來生活的時候,吉林媽媽的糖尿病突然加重,根本出不了遠門。廖良開還清楚地記得,2017年春節(jié),他和妻子、孩子在吉林爸媽家過春節(jié)。臨走時,吉林媽媽沒像以往那樣下樓送他們上車。沒想到的是,這一別卻是他和吉林媽媽的永別。
2017年7月26日,廖良開突然接到吉林爸爸打來的電話,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悲痛難忍的他當天夜里就乘飛機坐火車轉(zhuǎn)汽車,趕赴吉林樺甸殯儀館,而他一下車的舉動讓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廖良開跪在殯儀館的大門口,跪著往前走,走不動了就爬著,就這樣走了20多分鐘來到了吉林母親的靈堂前。
吉林媽媽去世后,為了安慰吉林爸爸,廖良開把他接到四川成都家里。吉林爸爸第一次見到了廖良開親生父母。
一句承諾,21年的堅守,跨越3000公里的親情,廖良開和吉林爸媽一家早已結(jié)下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親情。他們這一生都掰不開、扯不斷,兩家人的特殊情緣仍在延續(xù)、生長。
(據(jù)央視11.27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