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高速列車是我的夢想
1972年出生的梁建英,小的時候,家住在鎮(zhèn)上離火車站非常近的一個地方,每次梁建英看到火車一列一列從眼前呼嘯而過,一種神奇的感覺不自覺涌上心頭。
高考后,梁建英被上海鐵道學院錄取。每次從吉林坐火車去上海,都要花費很長時間。有的同學為了回家,竟然要在火車上站十幾二十個小時,那種感覺實在是太痛苦了!1995年,梁建英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從此她就與高鐵結下了不解之緣。
2004年,在公司時速200公里及以上速度動車組項目取得重大成功之際,因為業(yè)務精湛,梁建英參與到了新的動車組的研發(fā)設計中。對此,梁建英說:“多少鐵路裝備制造業(yè)的前輩們,一輩子沒有等到的機會,我們得到了。設計高速列車是我的夢想,而今夢想即將變?yōu)楝F(xiàn)實,我的理想就要放飛,我怎能不激動呢?”
在激動之余,梁建英更是備感壓力。從表面看,高速動車組只是比一般鐵路客車速度快一些,可真正投入研發(fā),就會發(fā)現(xiàn)高速的背后,卻有一道道高難度的技術門檻需要逾越。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
必須讓自己成為巨人
為了攻克這一道道的難關,梁建英與設計團隊的同事們,首先對技術引進進行消化吸收,通過系統(tǒng)梳理,從關鍵部件展開研究,通過仿真分析和試驗,把一摞摞資料變成了方案可行的圖紙。在這背后,有許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難和艱辛。
在業(yè)務總結會上,梁建英深刻體會到,在整個技術引進的過程當中,國外的產(chǎn)品可以花錢買,但技術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買不來的。因為在和合作的公司進行整個技術轉(zhuǎn)讓的過程中,對方的公司技術人員會告訴你如何去實施,但原理是什么,對方公司的技術人員每次都非常神秘。梁建英說:“巨人的肩膀不好站,必須讓自己成為巨人才行!”
因此,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的設計,完全是自主研發(fā),梁建英擔任了這個車型的主任設計師。
做科研工作是辛苦的,“早八晚九”的工作制、沒有節(jié)假日,幾乎成為梁建英生活的常態(tài)。常常為了一個方案的論證、一個試驗結果的分析而通宵達旦。在繁忙的日子里,常常是梁建英下班回家,年幼的女兒已經(jīng)睡著了;早晨,梁建英去公司上班時,女兒還沒有起床。
2007年12月,由梁建英所在的公司自主研制的國內(nèi)首列時速350公里動車組成功下線。
跳過一個高度,挑戰(zhàn)新的高度
因為表現(xiàn)優(yōu)異,2008年6月,公司決定讓梁建英擔當CRH380A新一代高速動車組的設計任務。最高運行時速將達380公里,梁建英面臨的是攀登世界軌道交通裝備技術最高峰的艱巨挑戰(zhàn)。在鐵路行業(y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高速列車是試驗出來的?!钡拇_如此,只有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試驗,才能確定列車在高速運行時的動態(tài)行為、性能和規(guī)律。2009年7月,為列車提供動力的牽引系統(tǒng)組合試驗在湖南進行。當時,正值高溫季節(jié),試驗場所炎熱潮濕,大家每天都是汗流浹背,許多人身上都起了濕疹,吃住也很不習慣。這些生活上的困難,并沒讓梁建英和她的團隊后退,根據(jù)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大家先后進行了23種軟件變更,成功解決了列車啟動時的加速性能、電磁干擾等問題。
CRH380A成功面世后,立即成為國家裝備制造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典范,更是成為國家領導人“推銷”中國高鐵時頻頻亮出的一張“名片”。高速列車的研發(fā)沒有止境,在梁建英的帶領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也已啟動研制。
讓中國高鐵“走出去”,是梁建英和她的團隊為之奮斗的目標與夢想。2017年,梁建英所在的公司還斬獲美國13億美元的地鐵訂單,創(chuàng)下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yè)出口發(fā)達國家的最高紀錄……
2018年2月3日,梁建英做客央視“開講啦”。在和嘉賓的互動中,梁建英說她多年前去瑞士出差,買了張?zhí)K黎世到日內(nèi)瓦的車票,可坐著坐著卻有點暈。所以,從那一刻起,梁建英就下定決心:我們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一定要讓大家坐在上面有良好的體驗感。梁建英還調(diào)侃地說道:“如果有一天別人問起,為什么中國的高鐵都這么平穩(wěn),大家可以大聲告訴他:‘因為中國的高鐵總設計師暈車!’”(摘自《戀愛·婚姻·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