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nóng)村學校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生源質(zhì)量較差,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英語學科存在較大短板,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需考慮學生實際,綜合運用“加減乘除”多種手段,采取針對性措施,補齊學生英語短板。
【關鍵詞】英語;補短板;加減乘除
【作者簡介】柏琳(1989.8-),女,江蘇省高郵市臨澤中學二級教師,揚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科教學(英語)專業(yè)2017級非全日制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學英語學科教學。
近年來,隨著適齡學生的減少和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更多的學生進入城區(qū)重點學校就讀,此時,在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關注農(nóng)村學生成長與發(fā)展。以筆者所在的農(nóng)村三星級高中為例,距離城區(qū)約50公里,所處位置較為偏僻,通過中考選拔,學生進校的成績大多數(shù)處于全市2500名以后,生源基礎較差。筆者所教的英語學科,高中三年均分約65分(總分120分),低于城區(qū)四星級重點學校20分左右。學生基礎較差,存在諸多短板,值得關注和研究解決。
一、農(nóng)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科短板分析
1.學習方法缺,基礎弱。高一入學時,筆者都對進校學生英語成績進行總體分析,并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個別交流,總體的感受是:農(nóng)村學生普遍缺乏有效的學習指導,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基礎較為薄弱,學科短板嚴重。大部分學生認為學英語就是簡單的背單詞、英譯漢、漢譯英、連詞造句等,沒有形成“聽、說、讀、寫”的系統(tǒng)性思維,英語語感差,對大綱要求的詞匯尚未完全掌握,對已學習的語法知識用法不夠靈活,在聽力、閱讀、寫作上難度較大。
2.提升難度大,見效慢。與語文、數(shù)學學科以及其他綜合學科相比,英語提升難度最大。學生初中階段的英語水平對高中英語學習影響較大,甚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據(jù)三年一循環(huán)的個別跟蹤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的語文、數(shù)學成績,經(jīng)過一番努力后,能發(fā)生“質(zhì)變”,出現(xiàn)可喜的變化。但英語中考成績在60分以下的學生,“翻盤”的概率太小,幾乎不可能,逐漸演變成好學生成績越來越好、學困生成績越來越難的現(xiàn)象。
3.升學困擾多,信心減。高中三年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重要關鍵期,面臨的升學壓力是空前的,但英語學科短板的學生受考試成績的影響,信心越來越不足,有的已自暴自棄、得過且過,甚至產(chǎn)生了放棄學習的念頭。由于英語試卷客觀題分值所占比例較高(滿分120分,客觀題85分),平時成績在40分以下的學生,有的極端地認為英語學與不學一樣,到時隨便猜猜,也有一定的概率,對英語成績影響不大,干脆騰出時間學好其他學科,這種放棄英語學習的錯誤意識在少部分學生中已存在,并且有蔓延的趨勢,對英語學習已喪失信心,對升入好的高學已不報太多的希望。
二、運用“加減乘除”,補齊學科短板
1.打好基礎,做好“加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先打基礎。英語篇章都是由詞匯構成,語法貫穿其中,即使再復雜的句型,也離不開詞匯和語法。學生在學習中,要重視詞匯和語法的基礎性工程,盡可能多掌握詞匯。在高中入學前的暑假,學生有必要對初中詞匯進行全盤梳理,以適應高中學習的需要。圍繞應掌握的詞匯,個人制定合理的記憶目標。對待語法,應由易入難,不斷掌握并加以理解運用,從最簡單的句型開始,從段落到篇章,一步一腳印,做好“加法”,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2.緩解壓力,做好“減法”。高中學生面臨巨大的學習壓力,特別是現(xiàn)行的江蘇高考模式下,錄取以語數(shù)外三門總分為依據(jù),這就要求學生不能有任何短板,對壓力較大、甚至棄學的短板的學生,必須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緩解他們的壓力。在英語日常教學中,要以欣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以正面鼓勵為主,不給學生設定高難度的目標,不求一步登天,只求盡心盡力,每天有點滴進步。此外,要時刻關注課堂氛圍,面對基礎薄弱生較多的班級,課堂氣氛以活躍型為主,探索性、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一些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度,課堂不能死氣沉沉,教師更不能責備學生,確保學生在學習英語的路上一組不落、一個不少,通過減壓來提振信心,補齊短板。
3.有效指導,做好“乘法”。在學生英語學習中,教師需要給予科學有效的指導,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更要因材施教,實施差別化指導。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圖文并茂,豐富課堂信息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高考占比較大的閱讀為例,教師在閱讀指導時,更要注重閱讀技巧和方法的培養(yǎng),如設定合理的目標,提高學生閱讀的專注度和速度,跳過生詞,理解大意,整體把握篇章;從設問開始,在文章中尋找定位,結合上下局,迅速找出答案。此外,在基礎薄弱的學生寫作指導中,注意循序漸進,從簡單句開始,在學生能運用語法知識的基礎上,嘗試性寫從句,切忌一開始就用“高大上”的語句寫作。
4.拾遺補缺,做好“除法”。在學生打好基礎、主動參與學習、教師有效指導的前提下,學生自身還需查漏補缺,完善自我,總結提升。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查找遺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如單詞記憶、語法運用等,下功夫進行補救。強化基礎閱讀練習,提高應試技巧和能力。重視考試和平時專項練習的分析總結,在高中階段,從高一開始就建立錯題集,實行“銷號”制度,在不斷查擺、反復鞏固的基礎上,去除已掌握的知識,更新需掌握的內(nèi)容,實現(xiàn)提質(zhì)增效,促成最后質(zhì)的飛躍。
總之,英語學習是長期積累、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對于基礎薄弱、存在短板的學生而言,并不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需要給予特別關注,采取特別措施,開展一些有針對性、嘗試性的探索,多管齊下補齊學生英語短板,為學生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促進學生全面均衡協(xié)調(diào)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