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 基于網(wǎng)絡和課堂的混合式外語教學成為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方向。本文介紹了“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演變過程,探討了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勢,分析了目前混合式外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混合式外語教學;多元互動;Meta分析法
【作者簡介】竇偉偉,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
一、“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演變過程
“混合式學習”(Blending Learning)這個詞最早出現(xiàn)在企業(yè)培訓中,并得以廣泛應用和流行,其內(nèi)容包括輔導、在線互動、面對面授課和在職培訓等(Thorne, 2003; Valiathan, 2002),是面對面課堂及遠程教學之間的“中間地帶”(Welker Berardino, 2005)。Olive和Trigwell (2005)批判性地指出“混合式學習”概念缺乏理論框架,以此認為“混合教學”(Blending Teaching)更為準確。2006年至2009年學者開始對混合教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進行重點研究,而非單純的新手段開發(fā)。據(jù)此,Garrison(2009)給出了“混合式教學”的定義:“混合式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融合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等任何手段的綜合教學,取決于教育的需要和目的?!?/p>
外語教學中的混合式模式研究實際早于“混合式學習”概念的提出:Levy (1997)提出“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CALL)的概念。一直以來,語言教學是混合式模式研究的主要載體,如Neumeier的第二外語項目(2005)和Sharma Barrett的外語教學項目(2007)。Whittaker(2013)總結性指出 “英語教學中的‘混合式教學’不再是初期面對面教學與計算機技術組合術語”?;旌鲜酵庹Z教學(Dudeney hockly,2007;Sharma Barrett,2007)不再使用 “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或“CALL” 術語,而是一個更廣泛、融合多種技術替代電腦作為過程混合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眾多學者研究初衷不同,比如Kern Warschauer(2000)研究技術如何與語言教學發(fā)展趨勢相契合;Bax(2003)則使計算機技術融入課堂成為主要焦點;Garrett(2009)認為“動態(tài)、技術、理論和教育實踐密不可分”,并提出在大學語言課堂中需要發(fā)展一種實用的、被充分接受的技術……,但他們一致認為新手段會逐漸被“規(guī)范化”為日常語言教學的常規(guī)做法(Bax, 2003; Kennedy Levy, 2009; Chapelle, 2010),而混合式課程設計理念能幫助教學者更從容、積極地面對智能化教學(Spector, 2014),虛擬現(xiàn)實教學(Chris, 2015)等未來發(fā)展。
二、中國關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
中國相關研究略晚于國外,祝智庭教授2003 年首次系統(tǒng)介紹“混合式學習”,同年,何克抗教授發(fā)文倡導“混合式學習”的理念,由此國內(nèi)學者開始以“混合式學習”為理論指導展開相關研究。楊峰從情感過渡假說入手,分析網(wǎng)絡教學平臺建設使用中的情感因素(2010);劉藝的研究強調(diào)充分利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多元互動功能(2012);趙國棟研究了微課元素在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融合(2016),楊芳等人基于清華的“生活英語交流”課程,分析了混合教學方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及其特點(2017)。同時,各高等院校也紛紛建立混合教學平臺:北京大學開展混合式學習已超過12年;廣西師范大學以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建立了基于網(wǎng)絡的大學英語教學平臺;寧夏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也相繼建立了網(wǎng)絡英語教學自主學習平臺。
2000年初國內(nèi)各類網(wǎng)絡在線課堂興起,但受限于信息網(wǎng)絡能力和國民消費水平,關于混合式教學研究效果并不顯著。近年來,中國的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迅速,移動通信4G覆蓋世紀第一、5G技術推進進度世界領先,軟件平臺如騰訊等巨頭提供開放式App支撐,為混合式外語教學的研究和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平臺。
三、混合式外語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如何發(fā)揮混合式外語教學多元互動性。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被認為是有效的教學方式會在特定時候失靈(Oliver, 2015),整體而言,混合式外語教學是有益的、愉快的、靈活的且能提升學習者動力的教學方式,但不足以創(chuàng)造成功學習氛圍。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手段時應該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環(huán)境中去,通過多效溝通、合作,找到創(chuàng)造社會型互動的方法(Güzer Caner, 2014)。
2.理論分析與實踐修正的迭代優(yōu)化。從行業(yè)發(fā)展分析,目前國內(nèi)混合式外語教學處于孕育期末期,將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前期有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特別在模型研究方面有所開拓,但整體而言我國在此領域研究是以個案介紹為主,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字化分析的實證研究較少。研究不應局限于提出一個理論或者模型,而應結合教學實驗設計重點,關注混合式外語教學的資源開拓、課程改善原則和弊端規(guī)避策略,建立學生、教師、知識和授課環(huán)境四元關系矩陣關系,結合Meta分析法確立基礎模型,從而行課程設計優(yōu)化。
3.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旌鲜酵庹Z教學融合面對面教學、網(wǎng)絡教學、軟件自學等一切有益的教學方式,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需要面對社會認知、書本知識、多媒體手段、評測管理等要素,同時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等諸多元素形成紛亂錯雜的關系網(wǎng)絡。教師面臨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問題。比如學習效果監(jiān)控:教師一方面記錄網(wǎng)絡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對學生線上作業(yè)和訂正系統(tǒng)評分;另一方面記錄學生課堂反應時間、單詞發(fā)音、句式長短等具體情況。另外,學生滿意度也是學習過程管理中衡量混合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需要對作為其表征之一——學生對新的教學方式的粘滯性進行監(jiān)控和量化研究。
四、結論
2017年至今,國際范圍內(nèi)新增的混合式英語教學文獻已超過2000篇。在此基礎上,本文圍繞“混合式學習”、“混合式外語教學”相關主題進行探討,分析其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以及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應從整體角度開展實證研究,注重學生、教師、知識內(nèi)容、授課環(huán)境四元關系矩陣梳理,不斷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和手段,使混合式外語教學模式促進外語教學教學多元互動性,優(yōu)化學生學習過程管理。
參考文獻:
[1]Grunberg,J. Summers,M.Computer innovation in schools:A review of selected research literature[J].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eacher Education,1992,1(2):255-276.
[2]Bax,S.CALL-past,present and future[J].System,2003,31:13-28.
[3]Valiathan,P.Blended learning models,learning circuits[OL].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ingcircuits.org/2002/aug2002/valiathan.html,2002.
[4]Bielawski,L. Metcalf,D.Blended e-learning[M].Amherst:HRD Press,2003.
[5]Welker,J.Berardino, L.Blended learning: Understanding the middle ground between traditional classroom and fully online instruc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ystems,2005,34(1):33-55.
[6]Oliver,M.Trigwell,K.Can blended learning by redeemed? E-learning and Digital Media,2(1),17–26[OL].https://doi.org/10.2304/elea,2005,2,1:17.
[7]趙國棟.微課在高校之應用:從概念到制作技術[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3):175-187.
[8]楊芳,魏興.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外語電化教學, 2017(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