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聳挺拔、風(fēng)貌秀麗的首陽山,她是我們昌樂人生命的根,更是我們世世代代生命不息的源頭。在古老又美麗的首陽山頂上,在傳承著千古曠放情思的夷齊祠下,讓我們漫步首陽山小徑,追溯先人的腳步,去領(lǐng)略傳說故事的魅力吧!
伯夷叔齊典故講述的是商周時期,商末貴族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的故事,兄弟二人以恪守仁義而成為商周時期的仁義典范,故而后人將此二人的思想融匯于儒學(xué)思想中,流傳至今。
孤竹君在其晚年,因偏愛小兒子叔齊,有意推翻嫡長子制度,命次子繼承家業(yè)。待孤竹君去世后,弟弟叔齊執(zhí)意將家業(yè)交由兄長伯夷繼承,然而伯夷也不愿繼承,為了避免讓叔齊為難,遂于夜深遠走他鄉(xiāng),但叔齊也是恪守禮制之人,見兄長不告而別,二話不說便尋他而去。
皇天不負有心人,叔齊終尋得其兄長,二人便決定不再回歸故里,于是投奔周國,過上了尋常百姓的生活。但不久周國舉兵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為周國屬于商朝的附屬國家,以下犯上,視為不仁,便上朝勸諫,二人秉持仁心并未阻止此次討伐,反倒激怒周武王,惹來殺身之禍,被下令拘禁。
后來周朝建立,伯夷叔齊仍認為周朝的建立違背禮制,發(fā)誓不與周人往來,不食周朝土地上的食物,最后守著心中的執(zhí)念,餓死在首陽山。
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昌樂人,每次來到首陽山頂,游覽著夷齊祠,站在矗立著的字碑、巍峨的石獅子前,遙想著古老的傳說,不屈的精神蕩滌著我們的心靈。
指導(dǎo)教師 王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