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級計算機領域,有著一份世界500強榜單。根據(jù)最新的排名,如果一臺機器的運算能力達不到500萬億次每秒,它將被無情地“除名”。衡量超級計算機的標準“簡單粗暴”:運算能力夠快。上一代超級計算機使用的架構與目前主流的不同,現(xiàn)在的技術將來也可能被量子計算機取代。
2013年至今,中國自主研發(fā)的超級計算機就一直穩(wěn)坐榜首。最近兩年,這個位置屬于“神威·太湖之光”,它的峰值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2.5億億次,“1”后 面17個“0”,大致相當于200萬臺普通電腦同時運行。
截至2017年,科技部批準建立的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有6家,分別是天津中心、廣州中心、深圳中心、長沙中心、濟南中心、無錫中心。在這些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的超級計算機里,日夜運行著全國各地發(fā)來的運算指令。不管是天文觀測、航空模擬計算,還是天氣預報、生物醫(yī)療等日常生活的需求,都需要超級計算機的支撐。
當你拿起智能手機,向語音助手詢問天氣,遠在美國的超級計算機在不到1秒的時間里理解了你的意思。甜美女聲播報的結果,則由濟南、廣州、無錫等多地的超級計算機共同計算得出。
大量影視公司利用它進行后期特效處理,傳統(tǒng)制造業(yè)也倚仗這個技術,部分公司洗衣液的瓶子都是超級計算機設計的。
有了超級計算機,研究者可以模擬出人類器官對藥物的反應,大大縮短新藥的研發(fā)時間,節(jié)省成本。在抗埃博拉病毒藥物的篩選中,超級計算機能夠在一天內(nèi)完成超過4000萬分子化合物的篩選,以最快的速度應對爆發(fā)性惡性傳染病。
此外,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核爆炸模擬還是美國研究核武器的方式。
過去,超級計算機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科學計算。最近幾年,有關人工智能的運算請求也越來越多。
2001年時,超級計算機500強名單中沒有一臺來自中國。而現(xiàn)在,榜單前兩名都被中國占據(jù)。此外,中國的上榜數(shù)量達到204臺,排名第二的美國只有143臺。
我國已經(jīng)掌握超級計算機的制造技術,包括“神威·太湖之光”“神威·藍光”的一系列設備,從芯片、操作系統(tǒng)到冷卻系統(tǒng)都完全由我國自主研發(fā)。雖然中國在硬件條件上取得領先地位,但軟件方面仍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應用于超級計算機的商用軟件幾乎全部由美國、日本等國開發(fā),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基本為零。
(摘自《中國青年報》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