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趴在沙發(fā)上的我思考著一個嚴重的問題:我的時間去哪兒了呢?
僅僅只是做做作業(yè)、聽聽故事、背背課文、散散步、泡泡腳,時間就像高鐵列車一樣,疾馳而去。我把我的問題說給俞老師,可俞老師并沒有立刻給我答案,而是利用數(shù)學綜合課的時間出了個趣味數(shù)學題:
小明騎在山羊背上帶4頭山羊過橋,已知4頭山羊過橋的時間分別是4分鐘,6分鐘,3分鐘,9分鐘,小明每次只能趕兩頭山羊過橋,再騎一頭羊返回,要趕4頭羊順利過橋到對岸,最少要花多少時間?
題目一公布,班級里炸開了鍋。只聽我的雙胞胎哥哥嚴曾露搶先回答道:
考慮返回時間最短:
第一次帶過橋時間是3分鐘和4分鐘的山羊過橋,騎3分鐘的羊返回,用時7分鐘;
第二次帶過橋時間是3分鐘和6分鐘的山羊過去,騎3分鐘的羊返回,用時9分鐘;
第三次帶過橋時間是3分鐘和9分鐘的羊過去,用時9分鐘;
合計用時7+9+9=25分鐘。
聽著周圍同學都默默地點頭,我心里想道:難道答案真是這個?
教室里靜默許久后,我舉起手,在俞老師的點頭示意下說道:
我是這樣想的,我的結(jié)果是24分鐘。
第一次過橋:帶上過橋時間是3分鐘和4分鐘的山羊過橋,用時4分鐘;
回來:選擇過橋時間短的山羊,用時3分鐘;
第二次過橋:帶上用時6分鐘、9分鐘的山羊過橋,用時9分鐘;
回來:騎4分鐘的回來,用時4分鐘;
第三次過橋:帶用時3分鐘,4分鐘的山羊過橋,用時4分鐘,不再返回。
最后的答案就是4+3+9+4+4=24(分)。
我的話音一落,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俞老師也不住地點頭稱贊道:“說得好!其實這就是統(tǒng)籌規(guī)劃問題。因為每次只能趕兩頭羊過河,再騎一頭羊返回,所以返回時盡量選擇需要時間短的羊來過河,而且用時長的兩頭羊盡量放在一起過河,這樣可以節(jié)約時間?!?/p>
課后,俞老師笑著問我:“這回知道你的時間去哪兒了嗎?”
我想了想,回答:“寫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同時泡腳;散步的時候,可以同時聽書……”
指導教師:俞淑英
俞老師二問
1.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趕牛過河,共有甲、乙、丙、丁四頭牛,甲牛過河需1分鐘,乙牛過河需2分鐘,丙牛過河需5分鐘,丁牛過河需6分鐘。每次最多趕兩頭牛過河,而且牧童每次都要騎在牛背上過河。要把四頭牛都趕到對岸去,最少需要多少分鐘?
2.甲、乙、丙、丁四個人過橋,分別需要1分鐘,2分鐘,5分鐘,10分鐘。因為天黑,必須借助于手電筒過橋,可是他們總共只有一個手電筒,并且橋的載重能力有限,最多只能承受兩個人的重量,也就是說,每次最多過兩個人?,F(xiàn)在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時間過橋,怎樣才能做到最短呢?你來幫他們安排一下吧。最短時間是多少分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