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冠脈支架術后護理及常見并發(fā)癥的預防。方法 總結分析行冠脈支架術的冠心病患者50例中,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10例資料。結果 并發(fā)癥主要為支架內血栓、穿刺部位血腫、出血,低血鉀引起室顫、低血壓等。結論 護理人員術后應嚴密觀察,及早發(fā)現(xiàn),并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 防止嚴重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 關鍵詞:冠脈介入;并發(fā)癥;護理
冠脈介入術是冠心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效果迅速、安全、成功率高的優(yōu)點,已被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所接受。但同時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性診療手段,在術中、術后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因此,對接受冠脈介入治療的患者進行嚴密觀察,盡早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尤顯重要,也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F(xiàn)將我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50例接受冠脈支架介入治療患者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冠脈支架治療患者50例,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6歲,其中冠心病44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
2.并發(fā)癥情況
冠脈支架術后的并發(fā)癥有:支架內血栓3例、穿刺部位血腫、出血4例,低血壓2例,低血鉀引起室顫1例等
2.1.支架內血栓
嚴格抗凝治療:支架植入術最重要的并發(fā)癥是急性和亞急性血栓形成,一般發(fā)生在植入支架后24小時內及2周內。在抗凝藥物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a.注意觀察癥狀的變化,尤其是胸痛是否得到緩解,胸痛發(fā)作次數、程度、持續(xù)時間,用藥后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b.觀察有無皮膚黏膜及注射部位出血。c.對于靜脈應用,應注意輸液速度,并注意觀察輸液肢體有無疼痛及異常感覺,皮下注射者注射部位選擇腹壁臍周皮下,注射者用左手拇、食2指捏起腹壁皮膚形成皺褶,固定注射器針頭垂直插入,進針約1cm左右,回抽無回血,將藥液緩慢注入皮下脂肪組織內,局部壓迫1分鐘,每次更換注射部位。術后指導患者堅持按醫(yī)囑服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等抗凝劑6~12個月。
2.2 出血、血腫
護理和預防:術前常規(guī)檢查凝血時間及血小板功能;術后建立觀察記錄單,詳細記錄手術部位有無腫脹、包塊,多巡視多匯報;囑患者穿刺側肢體制動,避免彎曲,指導患者咳嗽排尿、排便時用手壓迫穿刺點;24小時內可用50%硫酸鎂濕敷;使用軟毛牙刷清潔口腔,進軟食,避免粗纖維、骨、刺及脆硬食物損傷黏膜引起出血[1]護理實踐證明,術后4~6小時多數患者病情均能恢復平穩(wěn),凝血功能部分恢復,即可進行拔管。延長臥床時間:以往術后24小時即下地或過早活動,易發(fā)生穿刺部位皮下血腫。因此采取拔管后8小時內手術肢體完全制動,絕對平臥24小時,48小時內可在床上活動,48小時后可在床旁輕微活動,72小時后可下床活動。[1]
2.3 低血壓
低血壓的護理措施:①嚴密監(jiān)測血壓、心率、尿量,觀察有無傷口出血,一般術后3小時內,需觀察是否出現(xiàn)惡心、大汗,此癥狀常為低血壓或休克先兆。發(fā)生出血時,立即調整抗凝劑劑量并對癥處理。a.針對患者緊張的原因,進行心理護理;b.術前禁食4小時;c.術后立即恢復進食;d.24小時內至少保證兩條靜脈通道,及時補足血容量。其后低血壓發(fā)生率明顯降低。②預防拔管綜合征:拔管綜合征指拔除股動脈鞘管時可能發(fā)生的心律失常、低血壓或休克及冠脈痙攣嚴格抗凝治療后,股動脈傷口止血難度很大。拔管后須立即壓迫止血,但若用力過度、或雙側傷口同時按壓,右冠脈病變,可致迷走神經反射性心動過緩,使回心血量減少發(fā)生休克。預防措施:a.按壓傷口力度以能觸摸到足背動脈搏動為準;b.兩側股動脈穿刺時,嚴禁同時拔管、按壓;c.緊張、傷口劇痛的患者,必須使患者身心放松,同時在傷口處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0~100mg。此后未再發(fā)生拔管時病情異常改變。[2]
2.4低血鉀
患者,女,63歲,60kg,2018-8-30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胸悶,心悸,呈陣發(fā)性,遂于我院急診就診,心電圖提示“電軸左偏,I AVL V1-V6導聯(lián)ST段壓低,T波倒置”,立即行急診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于罪犯血管右冠病變處植入Firebird2 3.5ⅹ13mm支架一枚,手術順利,術后安返病房。予常規(guī)護理、抗血小板、抗凝、調脂及相應補液支持治療,密切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及呼吸等生命體征。術后1小時,患者突發(fā)室性心動過速(心率201次/min),伴有意識喪失、小便失禁,四肢抽搐,心電監(jiān)護示:室顫、頻發(fā)室早、短陣室速反復反作,先后予電除顫300Jⅹ3次后轉為竇律。急查血生化回報:血鉀3.0mmol/L、肌鈣蛋白29.16ug/L,其余無異常??紤]為低鉀血癥引起的室速反復發(fā)作,予補鉀治療(NS30ml+10%氯化鉀注射液20ml滴入)。半小時后,患者神志清楚,心電監(jiān)護顯示為竇性心律,復查血鉀恢復正常(4.1mmol/L)
密切觀察病情和綜合分析
術后予持續(xù)24小時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有無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發(fā)癥。術后每30min記錄1次生命體征,重點觀察患者心電圖的變化,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心律失常,同時加強對病情的分析,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低鉀血癥[3]
3 討論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的治療技術,不可避免的會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甚至死亡,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加強心血管疾病護理知識的學習,重視對術后患者的密切觀察,建立系統(tǒng)、完整的術后護理常規(guī),保證護理措施全面有效地實施,從而才能有效地避免并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冠脈支架介入術后的并發(fā)癥,減少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偉,劉祚燕,文春玉,等.股動脈穿刺術后穿刺點壓迫時間與止血效果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2A):5-6.
[2]亢君,李海燕.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并發(fā)低血壓的原因及護理[J].護理學雜志,2006,21(11):30-31.
[3]盧月英、劉薇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脈術后低血鉀原因分析及護理?,F(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