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精神文化活動也越來來越豐富,隨著對基層文藝社團骨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農村文藝骨干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開展關于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養(yǎng)工作是目前文藝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提升農村文藝工作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分為三點進行分析: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意義、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隊伍的現狀、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開展策略。
關鍵詞:基層文藝社團;農村文藝骨干;文藝活動;調研活動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6-0005-02
引 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農村文化建設得到廣泛的關注。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基層文化的建設也越來越完善,人們的精神世界因此得到豐富。隨著社會對基層文藝社團的關注,加強基層文藝社團建設與農村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也越來越很重要。其中加強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對于基層文化的建設來將十分重要,是發(fā)展和弘揚我國文化藝術重要舉措,本文就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進行分析。
1 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意義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農村文化經濟建設也隨之加強,在基層文化社團中,文化建設的環(huán)境日愈濃厚,農民的精神文化也得到提升。各個城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重新定位農村文藝工作,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路,完善方法開展獨具特色的基層文藝社團文化,以此促進農村文藝建設的發(fā)展。但是目前,基層文藝社團工作的發(fā)展狀況并不符合目前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仍有許多問題存在[1]。因此,加強對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十分重要。
基層文藝社團的發(fā)展是目前農村文藝工作中一種新的形式,根據相關調查發(fā)現,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對文聯的建設,文藝家協會的成立非常支持,已經凝聚了非常多的文藝工作者。而在農村民間存在這許多自發(fā)的文藝活動,更是數不勝數。這種文化現象的出現,也發(fā)映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此同時,農村文化中心、文藝團隊、民謠作家的等等也隨之衍生。根據相關的統計發(fā)現,我國有3000多的民間文藝團隊,其中從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人數在50000人之上,這些人已經成為民間文藝的骨干,是農村文藝活動活動開展的重要基礎。由此可見,基層文藝社團在我國文藝活動中占據很重要的部分,對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也勢在必行。
2 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隊伍的現狀
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是開展基層文化活動的基礎。隨著近幾年時代的發(fā)展,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逐漸出現弱化的現象[2]。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很多基層的文藝社團的骨干人物不再專注于文化活動,而是向其他領域發(fā)發(fā)展,而對新基層文藝骨干的培訓不及時,導致目前文藝社團的骨干逐漸弱化。②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關于娛樂活動有了更多的選擇,審美能力也隨之提升,但是關于基層文藝社團的培訓工作也隨著擱淺,導致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得不到及時的培訓,進而對整體的基層文藝社團的發(fā)展造成影響。③由于受農村經濟條件、實施設備等外界因素的限制,限制了基層文藝活動的開展,,導致文藝活動隊伍的發(fā)展受到局限。④文化隊伍建設不足,由于處于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綜合素質得不到提高,專業(yè)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等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從事農村文化活動的工作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⑤工作方式落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工作方式已經發(fā)生改變,但是目前基層文藝社團活動并沒有與時俱進,已經無法滿足目前人們的精神需求。
3 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培訓工作開展策略
3.1 加強對農村基層文藝社團的調研
實施鄉(xiāng)村文化振興戰(zhàn)略,就是要推進鄉(xiāng)村文化社會的綜合治理,增強和提升鄉(xiāng)村文化軟實力優(yōu)勢。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農村基層文藝社團的調研,對此有全面的了解。在此之上,加強對基層文藝工作者的指導,使基層文藝工作者充分發(fā)揮在文藝社團中的作用。根據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人民群眾的需求,因地制宜,在此之上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拓展人們的業(yè)余生活。此外,挖掘各個基層社團的優(yōu)勢,結合當地相關的文藝協會,動員藝術家共同促進基層文藝社團活動的開展,促進農村基層文藝社團的發(fā)展。建立示范基地,開發(fā)基礎文化資源,當地相關部門,可以輔助當地基層文藝社團建立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示范基地,協助當地有關部門積極發(fā)現、挖掘民間的文化藝術。組織相關的文化藝術協會對各鄉(xiāng)鎮(zhèn)的基層文化進行發(fā)掘、保護并發(fā)揚民間文化。在當地政府的文藝社團的建設過程中,他們支持“三農”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生產,鼓勵文藝工作者不斷推出反映農民生產生活尤其是鄉(xiāng)村振興實踐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充分展示新時代農村農民的精神面貌,以此挖掘鄉(xiāng)村文化,使其為我國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3.2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在我國發(fā)展的各個時期中,都非常重視文化藝術的發(fā)展,并將其作為黨和國家發(fā)展的重要輔助部分[3]。此外,江澤民同志的“三個代表”思想更是為我國基層文化的建設提供發(fā)展方向。農村文藝骨干隊伍主要是以人們群眾為主,農村文化的建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是人們開展業(yè)余活動的基礎,是宣傳黨和國家政策重要參與者,是實現文化普及的重要措施。
3.3 落實經費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建設農村文藝骨干隊伍、開展農村文藝活動的前提是落實經費。農村文藝骨干作為基層文藝社團的重要部分,是宣傳國家政策、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措施。在實際工作中,豐富的文化生活離不開農村文藝骨干隊伍的建設。因此,當地政府應重視對農村文藝骨干隊伍的建設和培訓,合理的投入資金,落實經費問題,保證這支隊伍的建設與完成,進而促進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
3.4 合理利用網絡
在基層文藝活動的開展的過程中,合理利用網絡,加強輔助培訓是一項重要的措施,利用網絡進行輔助培訓,有利于豐富培訓內容,提高農村文藝工作者參與的興趣。①有文化站主導,為農村文藝工作者建立管理檔案,將農村文藝工作者的興趣、愛好、特長記錄在檔案中嗎,為日后文藝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②制定完整的農村骨干建設計劃,對農村文藝骨干進行定期培訓。根據農村文藝骨干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工作。這項工作需要持久性的進行,才能夠促進農村文化精神的發(fā)展。加大對農村文藝骨干的培養(yǎng),促進民進文化組織的形成。民間文藝組織是豐富農村文化的重要形式,促進民間文藝組織的發(fā)展是社會的需要,是農村文化精神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重視農村文化骨干的培養(yǎng),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農村文化骨干團隊。合理利用用網絡,充分挖掘自然資源的文化價值,利用PPP模式,發(fā)展鄉(xiāng)村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鄉(xiāng)土題材文化,以此促進我國鄉(xiāng)村文化的發(fā)展,打造鄉(xiāng)村特色文化產業(yè)。
3.5 合理安排文藝活動
為了提高農村文藝骨干的綜合能力,相關部門需要經常性的組織文藝活動,以此提升文藝骨干的綜合能力。若想培養(yǎng)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文藝骨干團隊,不僅需要相關的經費、人才,還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機會,是他們通過練習提高自己。文藝活動是文體工作者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4]。文藝社團活動的開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如節(jié)日、假期、季節(jié)等,結合當地實際需要,經常性的開展。在文藝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內容應豐富些,不要局限于單一的活動中。密集、經常性的文化活動有利于提高農村文藝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通過大量的文藝活動有利于挖掘、發(fā)現有潛力的工作人員,能夠為后續(xù)的基層文藝社團的發(fā)展灌輸新鮮的血液。在2017年,在我國重慶舉行了很多次文化活動,如過舉辦國際國內大型音樂節(jié)、音樂會、文化藝術節(jié)、綜合性演出等,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們的審美能力。其中當地通過挖掘本土特色開展了“臨空璀璨”文藝匯演,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這對基層文藝工作者來講是一種鼓勵,是繼續(xù)堅持并發(fā)揚的動力。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經濟水平的提升,對物質有了更高的要求?;鶎游乃嚿鐖F是豐富農村人們精神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農村文藝骨干的重要基礎。因此為了豐富人們的物質精神,應加強對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以此促進基層文藝社團的發(fā)展,提高基層文藝社團和農村文藝骨干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錢書琴.鄉(xiāng)鎮(zhèn)群眾文化建設中文藝隊伍的作用及培養(yǎng)[J].大眾文藝,2013(07):9.
[2]吳武紅.淺析農村文藝骨干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大眾文藝,2012(08):182.
[3]劉春梅.對農村文藝骨干隊伍培養(yǎng)的幾點建議[J].群文天地,2011(13):104~105.
[4]楊 蕊.農村文藝人才培訓:讓農村文化活起來[N].玉溪日報,2009-05-01(010).
收稿日期:2018-8-4
作者簡介:黃愛文(1981-),女,館員,本科,主要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包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基層文化培訓輔導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