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越來越重視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問題。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工作在全國范圍內不斷推進,農村的小學教育也逐漸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fā)展。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學困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本文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就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學習能力做了相關的闡述。
在農村地區(qū),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家庭教育的配合度偏低、孩子的自制能力差等。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研究,然后通過相應的教學措施來轉變學困生,不斷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學習上的發(fā)展。本文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進行研究。
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qū),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形成農村小學學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一,在很多的農村家庭中,父母由于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老人的身邊,這部分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由于家中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導致了留守兒童家庭文化教育的缺失,進而影響其學習上的發(fā)展。第二,在很多農村家庭里沒有學習的氛圍,很多家長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不能夠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情緒。第三,由于很多家長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有效輔導,導致孩子對學習逐漸失去信心和興趣。
學生自身的心理問題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不但自控的能力較弱,其自主學習的意識也比較淡薄,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長期積累之下如果得不到良好的引導,就會形成較大的學習壓力,進而使學生形成厭學的情緒,影響其學習的成績和效果。
農村師資力量薄弱
目前,還是有很多農村地區(qū)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不但教學的設施落后,教育人員的流動性也比較大,這就導致了教學的水平處于一個很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另外,不科學的教學方式也是形成學困生的重要原因,有的教師對學困生不夠重視,沒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輔導,導致了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效率逐步降低。
提高農村小學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措施
增強學困生的信心
學困生往往比一般的學生要自卑,對自身的價值存在錯誤的認識。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亮點,教師要針對學困生的亮點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以此來緩解學習壓力,使其能夠樹立起學習的自信。
在現實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教學,對于語文學科的難點和重點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根據學困生的心理特點來對其進行鼓勵性引導,以此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應該加強和學困生家長的溝通,提升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其實是一種學習的內動力,增強這種內動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其學習的興趣。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從學生們的興趣入手,優(yōu)化教學的方式,提升語文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將情境教學法引入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使學生們能夠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另外,在語文教學上,教師還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這樣做就可以逐步提升學困生的自信心,對語文學科形成濃厚的興趣。
其次,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通過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來調整學困生的自卑心理,讓學困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懷,以此來激發(fā)起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最后,構建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為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建立起互幫互助的橋梁,優(yōu)等生可以在文化學習上幫助學困生,學困生也可以在文體活動中幫助優(yōu)等生,這樣做既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集體意識,又可以促進學困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改善農村的教學條件
針對農村地區(qū)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首先,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投資,逐步提高農村教師的薪資待遇水平,改善農村教師的教學環(huán)境。第二,還要加強對農村教師的相關培訓工作,定期對教師展開相關的培訓教育,以此來提升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的整體水平。第三,改善農村小學的教學設施,提升教學硬件設施的水平,逐步引入信息化的教學設備,以此來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一定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困生的教育,這樣做不但可以逐步提升學困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充分展現出教師的價值和作用,讓學困生可以逐步發(fā)生轉變,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