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登金陵鳳凰臺
[唐]李 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譯文]
鳳凰臺上曾經(jīng)有鳳凰在這里棲息玩耍,如今鳳凰都飛走了,只剩下一座空空的鳳凰臺,長江的水還是滔滔不絕地流著。
(鳳凰臺位于南京城南,相傳在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曾經(jīng)有三只鳳凰在這里棲息,所以當時就在這里修建了鳳凰臺。)
三國時吳國在南京建都,吳宮過去的盛景早已不再,只剩下一些荒蕪幽深的小徑;東晉也建都南京,東晉當年的那些達官貴人也早已死去,只剩下一座座墳?zāi)埂?/p>
在鳳凰臺上眺望長江邊上的三座山峰,仿佛半隱半現(xiàn)在天外的云霧之中,淮河的兩條支流則環(huán)繞著白鷺洲。
奸臣們蒙蔽了皇上,就像浮云遮住太陽一樣,使我現(xiàn)在在鳳凰臺上一眼望去望不到京城長安,心里是多么憂愁和煩惱?。?/p>
[詩的故事]
表面上,這是大詩人李白在受到小人的陷害和排擠,以致無法被重用,遭到流放時,心中頗有感觸而寫下的一首名作。不過,還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說法,說李白之所以會創(chuàng)作《登金陵鳳凰臺》,原因其實來自崔顥的一首著名的《黃鶴樓》。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的意思是說,古代的仙子已經(jīng)騎著黃鶴飛走了,這里只剩下一座空空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就沒有再回來,天上的白云不管千載萬年總是那么悠遠漫長。天氣晴朗的時候眺望對岸漢陽的樹歷歷在目,長江中心鸚鵡洲上的綠草長得非常茂盛。暮色降臨,我的故鄉(xiāng)在哪里?在這煙波彌漫的江上,使人愁緒滿懷,惆悵不已。)
據(jù)說,李白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到黃鶴樓玩,從黃鶴樓上眺望長江,覺得景色很棒,詩興大發(fā),正想題詩留念,抬頭一看,忽然看到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李白覺得崔顥這首詩寫得太好啦,當場放棄要在黃鶴樓上題詩留念的想法,還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意思是說:雖然美景當前,我卻沒有什么好說的了,因為崔顥已經(jīng)在上面寫了這么好的詩句,我再怎么寫也不會比他寫得好了。
不過,盡管在黃鶴樓上題詩不成,別的樓總可以題吧!據(jù)說李白此后就一直希望能夠找到機會,也在一個什么樓上題一首詩,來與崔顥的《黃鶴樓》媲美;等到他登上金陵的鳳凰臺時,時機終于成熟,他便用《黃鶴樓》的韻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
(摘自《唐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