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立達(dá)中學(xué)校初三 劉書涵
指導(dǎo)教師 張琦鳳
難得有個不被作業(yè)占用太久的周末,我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開書閱讀起來。時間拉著時針慢悠悠地跳起圓圈舞,在變換的腳步中悄無聲息地漸漸走遠(yuǎn)……
突然“啪”的一聲,房間里一下子亮起來。仿佛害怕打擾我,那道身影飛快地退了回去,倒好似被我嚇了一跳。我聽著那輕手輕腳的動作,又望著眼前的書本,琢磨起來。毫無疑問,是父親——一個平時毛手毛腳的人。
父親是教會我閱讀第一首詞的人,那是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彼時的父親在上海求學(xué),年幼的我,不明白他為何在閱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后發(fā)出深深的嘆息。父親的假期很少且短暫,我們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每次見到我,他都露出慈愛的微笑,然后輕輕抱起我,打開房間的燈,教我念詩詞,給我講其中的故事。父親總喜歡讀和“月”有關(guān)的詩,從簡單有趣的“小時不識月”到意境優(yōu)美的“明月松間照”。而這些“月”在父親生動的講述中,化為一盞明亮卻不灼人的夜燈,映著我,也籠著父親。
正因父親的啟蒙,我對閱讀產(chǎn)生了興趣,父親鼎力支持。雖然家境不算好,但我一旦只要提出買書,父親總會欣然應(yīng)允,一買便是十幾本。父親愛書,我也愛書,父女倆在書店一坐便是一下午。在書店燈光的映照下,我們不時從書中抬起頭相視而笑。
如今,父親工作繁忙,鮮少帶我買書。但他帶我讀過的詩詞歌賦、成語典故以及各種中外小說已化作一盞長明燈,在我前行的道路上熠熠生輝……
我輕輕合上手中的書,悄悄溜到父親的房間,輕輕打開父親房間的燈。
明亮卻不灼人的燈光隨著“啪”的一聲輕輕灑滿房間,映著我,也籠著父親。燈光中,父親從書中抬起頭來,我倆相視而笑。
教師點(diǎn)評
本文選材獨(dú)特,燈既串聯(lián)起各個場景的線索,又寓意著父女之間在文學(xué)上心靈相通,在文化上美好的傳承,字里行間抒發(fā)的真情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