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初一 王桑田
周末,我們全家開車去了北京最美的村莊——爨底下村。這個村子位于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西北處的深山峽谷之中,面積雖然只有5.3平方千米,卻是歷史文化名村。
下了車,我們先到“地主院”吃了農家飯、香噴噴的油炸花椒芽、蔥花餅、豬肉燉粉條和棒粥,好吃不貴。飯后,我們開始參觀。
整個村子共有院落74間,大部分是晚清建造的四合院和三合院?,F(xiàn)在這些院子全裝修成了客棧,門口掛上大紅燈籠,屋檐上懸著金燦燦的玉米,庭院里擺放了各式各樣的桌椅,屋里全是被褥整齊的客房。不過,這些客房和城里酒店的標準間不同,都是大通鋪,但干凈整齊,我們選了游客較少的一家客棧住下了。
這家客棧的老板是個身材矮小、口齒不清、腳還有點兒跛的中年男子,他很會招攬生意。有個小伙子看了房之后,猶豫著說:“我得跟同伴商量商量?!滨四_店主立即開玩笑道:“這么大的小伙子,連這點兒主都做不了?”這么一激,小伙子二話沒說,把同伴喊過來就住下了。聽老板說,村民們大多不種地了,因為開客棧更賺錢,據說好多人都已經在城里買了房。我想:這不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結合嗎?
第二天,當登上觀景臺再看這座村子時,我驚嘆不已。這座村莊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層樓疊榭、錯落有致,整座村落以全村制高點為圓心,呈扇形結構,村前小橋流水,簡直就是一幅美妙動人的山水畫!據說,這樣的布局不僅考慮到采光,還考慮到了通風、防洪等因素,無怪乎人們將其視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瑰寶!
在返回的路上,當汽車駛入六環(huán)時,我明顯感到天沒有那么藍了,云也沒有那么白了。真想在大山里再多住幾天!
教師點評
小作者從農家飯寫起,繼而寫了院落布置,由物到人,寥寥數筆勾勒出跛腳店主的拙與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村民生活方式的變化。難能可貴的是,小作者不僅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進入式的村落描寫,還能登上高山,從整體俯瞰村落,分析建筑特點,驚嘆古人智慧。最后對“走進大山還是回到城市”的思考,也蘊含著小作者對城市環(huán)境改善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