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6;2.廣州世航科萃新材料研發(fā)中心,廣東 廣州 510520
蛋黃油為雉科動物家雞(GallusGallusDomesticusBrisson)鮮卵的卵黃提取物,又稱雞子油、雞卵油、雞蛋油、鳳凰油、至圣膏等[1],味甘性平,有清熱解毒之效。其作為藥食兩用藥材,安全性較高,且取材方便易得,使用歷史悠久,自北周姚氏《集驗方》以來的歷代醫(yī)籍上均有記載[2]。近年來蛋黃油已成為醫(yī)藥領域的研究熱點,本文主要對蛋黃油在中醫(yī)外科中的應用和治病機制進行綜述。
現今,蛋黃油的制備包括了傳統(tǒng)制備工藝和現代制備工藝[3],各制備工藝及其出油率簡述如下。
通過表1可知亞臨界丙烷萃取法,出油率最高,且研究報道[14]該方法對設備要求不高,成本低,且高效環(huán)保,雖丙烷易燃易爆,但只需采取一些安全措施,即可防范,可見此法適合大工業(yè)生產,但在臨床使用最多依然為干餾法[8]。
表1 蛋黃油制備工藝
干餾法制備:取熟雞蛋蛋黃,置鍋內文火加熱,水分蒸發(fā)后用武火熬出蛋黃油,過濾至瓶中備用[7]。雞蛋1個約制蛋黃油1~2 mL,用時盡量按需配置,因新鮮油液療效最佳,于冰箱可存放7 d[1-2]。
2.1 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蛋黃油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其機制主要是促進創(chuàng)面成纖維細胞生長,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上調創(chuàng)面抗氧化能力。謝欣梅等[16]觀察Ⅱ度燙傷模型小鼠用藥后對其創(chuàng)面愈合效果的影響,同時測定燙傷肉芽組織中羥脯氨酸量(HOP),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GSH-Px)。結果表明:醇提蛋黃油可促進瘡面結痂,縮短愈合時間,縮小疤痕面積,顯著提高燙傷肉芽組織中羥脯氨酸沉積,SOD和GSH-Px活性。Rastegar F等[17]通過比較蛋黃油與磺胺嘧啶銀鹽治療Ⅲ度燙傷模型小鼠后的創(chuàng)面面積,得出蛋黃油能有效促進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的結論。
2.2 鎮(zhèn)痛 蛋黃油有抗炎鎮(zhèn)痛作用。李建美等[18]采用小鼠熱板法、扭體法觀察蛋黃油的鎮(zhèn)痛作用,在熱板法實驗中以小鼠痛閾值為檢測指標,發(fā)現蛋黃油可明顯延長小鼠痛閾值。扭體法實驗中,蛋黃油可明顯減少小鼠的扭體次數。另有研究報道[19]不同方式生產的蛋制作出的蛋黃油均有抗炎鎮(zhèn)痛效果。這可能與蛋黃油富含磷脂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有關,因磷脂是參與模型小鼠脂質代謝縮短愈合時間的因素之一,而脂肪酸、油酸、亞油酸具有疏水性,可隔絕外來刺激,減輕局部疼痛[20-21]。
2.3 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 蛋黃油可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表達,而促進毛發(fā)生長。曹可心等[20]通過觀察小鼠用藥后的皮膚顏色變化,新毛生長情況,并用HE染色法觀察小鼠皮膚真皮層厚度、毛囊形態(tài),以及免疫組化檢測小鼠皮膚VEGF表達。發(fā)現經血余蛋黃油治療后的小鼠毛發(fā)生長速度加快(P<0.01),皮膚變黑時間縮短。與模型組比較,血余蛋黃油組皮膚真皮層厚度明顯增加(P<0.05),毛囊數目增多,VEGF含量顯著增多(P<0.01)。
2.4 促進修復表皮 蛋黃油具有消除皮膚紅斑,水腫,促進表皮修復作用。其機制與蛋黃油中富含維生素A、E和生物堿成分哈爾滿有關,維生素A促進表皮細胞再生,維生素E可長期對皮膚發(fā)揮其活性功能,而僅存于蛋黃餾油中的哈爾滿具抗菌活性。符東耿等[21]應用生漆誘發(fā)家兔皮膚過敏性皮炎濕疹,皮膚表現為紅斑,水腫,有抓痕,觀察皮膚癥狀與組織病理學來評估不同蛋黃油的療效。實驗結果表明醇提蛋黃油組療效優(yōu)于蛋黃油組,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醇提蛋黃油組,蛋黃餾油組的皮膚組織病理學基本恢復正常水平,說明蛋黃油對過敏性皮炎濕疹有治療作用,可消除皮膚紅斑、水腫、促進表皮修復以及消除鱗屑。
3.1 蛋黃油治療皮膚方面的疾病
3.1.1 治療燙傷 目前,蛋黃油對燙傷的治療作用,已在臨床得到很好證實,蛋黃油對各類燙傷、燒傷均有良效。楊中良等[22]整理臨床病例1200例探討了不同程度燒傷患者運用蛋黃油的治療情況,得出蛋黃油對輕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燒傷均有療效的結論。唐世木[23]治療燒傷殘余創(chuàng)面患者762例,治療組外用復方蛋黃油,其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對照組明顯縮短。謝笛霏[24]報道將蛋黃油涂患處后,創(chuàng)面疼痛減輕,即感清涼,滲出液明顯減少,快速結癡,對各種燙傷均有效果。
3.1.2 治療濕疹 嬰幼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蛋黃油對這種過敏性皮膚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且對嬰兒無副作用。張淼等[25]用蛋黃油治愈25例濕疹患兒。陳麗麗等[26]以蛋黃油聯合氟芬那酸丁酸軟膏治療嬰幼兒濕疹25例,痊愈17例,顯效4例,有效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84.0%。
3.1.3 治療慢性潰瘍 慢性潰瘍應用蛋黃油治療,療效好,見效快。盧圣得[27]用蛋黃油治療165例慢性潰瘍患者,其中102例治愈,48例好轉,無效15例,總有效率90.9%。王道英等[28]研究表明采用蛋黃油聯合微波照射能縮短慢性難治性下肢潰瘍患者的病程,減輕病人痛苦,且見效快,方便簡單,值得推廣運用于臨床。
3.1.4 治療皸裂和胼胝 皸裂是皮膚因干燥、缺乏彈力而發(fā)生的裂隙。乳頭皸裂是由嬰兒含吮不正確、或口腔運動功能失調等原因造成乳頭表面干燥,缺乏彈力而至皸裂。蛋黃油是油劑,自帶滋潤功效,對乳頭皸裂有佳效,且減少母乳喂養(yǎng)的影響,可作為哺乳期產婦治療乳頭皸裂的首選藥物。聶向紅等[29]選擇50例哺乳期乳頭皸裂的產婦分別采用一般護理和一般護理外加涂蛋黃油進行治療,結果外加蛋黃油組的治愈率明顯高于一般護理組。周建萍等[30]通過外涂蛋黃油治療乳頭皸裂80例,總治愈率100%。王太梅等[31]報道蛋黃油能有效治療胼胝。
3.1.5 治療褥瘡 蛋黃油可用于治療褥瘡,有效緩解患者病痛。敬戰(zhàn)萍等[32]用蛋黃油配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潰瘍期褥瘡患者15例,臨床療效好。郝淑嫻等[33]用含鋅蛋黃油治療褥瘡患者24例,總有效率91.7%。
3.1.6 治療凍瘡 凍瘡是冬季多發(fā)病癥,常發(fā)于手足,雖對人體沒有嚴重傷害,但痛癢難耐,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蛋黃油能有效治療凍瘡,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李君等[34]選取60例凍瘡患者,分別用蛋黃油和凍瘡膏涂抹患處。結果蛋黃油組有效率100%,顯著優(yōu)于凍瘡膏組的89.0%(P<0.001),且復發(fā)率低。
3.1.7 治療新生兒寒冷損傷 蛋黃油能有效治療和預防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癥的發(fā)生。陸雅萍等[35]通過觀察治療組(常規(guī)治療加外敷蛋黃油)527例和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432例,結果治療組硬腫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發(fā)生面積小于對照組, 且治療時間縮短, 死亡率降低。韋建華報道[36]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選取蛋黃油、多巴胺佐治新生兒寒冷損傷,治愈率明顯提升,病死率下降。安宇等[37]報道硬腫癥經外敷蛋黃油并輔以按摩可降低疾病發(fā)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3.1.8 治療新生兒紅臀 孫嵌[38]將86例新生兒紅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對照組外涂鞣酸軟膏,觀察組外涂蛋黃油,比較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和治愈時間。結果表明觀察組總有效率(95.3%)顯著高于對照組(79.1%),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新生兒痊愈時間縮短相比對照組,得出蛋黃油外敷是治療新生兒紅臀有效方法的結論。
3.1.9 治療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單側周圍神經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皰為特征,常伴有明顯的神經痛。蛋黃油可治療帶狀皰疹。劉云[39]用蛋黃油治療帶狀皰疹患者37例,疼痛耐受率達94.59%。說明蛋黃油能有效治療帶狀皰疹,減輕患者病痛。
3.2 蛋黃油在肛腸疾病的應用 蛋黃油能緩解肛腸疾病患者術后癥狀如創(chuàng)口疼痛,創(chuàng)口滲出等方面,明顯促進創(chuàng)口愈合,減輕患者痛苦。代巖等[40]用蛋黃油外敷治療肛腸術后創(chuàng)面延遲愈合患者36例,治愈21例,有效15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唐智軍等[41]自制復方蛋黃油膏,對低位單純性肛瘺手術后創(chuàng)面進行治療,并與凡士林紗條、雷夫諾爾紗條治療相比較,復方蛋黃油膏能更好的減輕肛瘺術后創(chuàng)面疼痛、減少創(chuàng)面滲出、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3 蛋黃油在其他外科疾病中的運用 婁亞杰等[42]采用蛋黃油治療24例痔瘡病人,治愈23例,好轉1例,顯示蛋黃油能有效治療痔瘡。吳耀春[43]報道冰片蛋黃油可治療頭癬、體癬、股癬,且療效好。買買提·克依木等[44]將蛋黃油用于頭發(fā)早白、開裂、發(fā)干、頭皮屑以及因燙發(fā)、染發(fā)等原因引起頭發(fā)損傷而出現的頭發(fā)脫落,稀疏等與頭發(fā)有關的各種病癥,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出蛋黃油對頭發(fā)有特殊保健功能的結論。
綜上所述,蛋黃油廣泛應用于燙傷、濕疹、皸裂等諸多皮膚外科疾病,在肛腸疾病等其他外科疾病也有一定療效,且因蛋黃油營養(yǎng)豐富,安全性高,在治療嬰幼兒等免疫力較差的患者時,效果尤佳。目前,對蛋黃油的研究雖已取得相應成果,筆者認為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報道文獻多集中于臨床,藥理機制研究不夠深入;②對一些疾病的研究僅停留于觀察,如濕疹,蛋黃油對濕疹療效好,且其來自食物,無毒無刺激,相比其他藥物,蛋黃油治療疾病的安全性更高,但目前對其更深入的開發(fā)應用及研究并不多見;③大部分臨床研究沒有進行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療效評價缺乏客觀性,證據等級不高;④從最早記載到當下,蛋黃油多以干餾法制得并直接抹于患處來治療中醫(yī)外科疾病,雖操作簡單,易制作,成本低,但這樣制作出的蛋黃油含有一定量致癌物質苯并芘[3],且這樣直接制作出的未對其劑型進行改良,不便于患者使用和攜帶;⑤缺乏蛋黃油質量和使用標準的建立,未見臨床報道蛋黃油治療疾病的具體使用劑量和次數,以及沒有建立相應質量標準,醫(yī)生大多憑借個人經驗,沒有統(tǒng)一標準,使用不規(guī)范。蛋黃油雖營養(yǎng)價值高對多種疾病療效好,且原料易得,價格便宜,但由于缺乏統(tǒng)一使用標準及便于患者使用的劑型,目前雖對其制作工藝有一定研究但并沒有對其進行規(guī)范、更新及推行,所以致使蛋黃油至今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因此,今后可以加強對蛋黃油藥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擴展其對疾病的更深層次開發(fā),研發(fā)便于患者使用的各類劑型;在臨床研究中應把大樣本量,隨機,雙盲,對照等因素考慮其中,使試驗更具科學性;建立蛋黃油質量和臨床使用標準,規(guī)范其制作工藝,以使蛋黃油更好的發(fā)揮其藥用價值服務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