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堂瑞,姜洪溪
(湖北文理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襄陽441000)
據(jù)大數(shù)據(jù)公司QuestMobile 統(tǒng)計,截止到2018 年6月,微信作為移動社交的App,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已達9.3 億。微信公眾號作為其產品之一,數(shù)量超2000 萬,月活躍賬號350 萬,月活躍粉絲約8 億,其中95 后用戶數(shù)量達2.30 億。而與之形成對照的2018 年9 月3日~9 月9 日教育培訓App 行業(yè)周新安裝用戶規(guī)模統(tǒng)計中,高等教育僅有34.4 萬,處于各分類最低。本文研究了基于微信公眾平臺在高等教育中的一門通識教育課程——《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總結出經(jīng)驗,探索適合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發(fā)展之路。
圖1 2015年6月-2018年6月微信月活躍用戶規(guī)模及滲透率
微信采用強針對性的管理方式,基于QQ 號和聯(lián)系人建立社會聯(lián)系,具有私密性和半匿名性。功能定位在建立社會關系交流平臺,實現(xiàn)點對點平等式交流,然后依靠好友多級轉發(fā),建立閉環(huán)式私密交流圈。該交流圈具有黏性和穩(wěn)定性,目前在商業(yè)方面應用較多,在教育方面,特別是高等教育方面,微信的構成對象、功能定位、信息傳播渠道一樣適用。學生的社會交流圈大部分也是學生,正是微信的活躍粉絲群體,對象精準。學生可以關注課程學習的微信公眾號,并轉發(fā),向朋友圈進行輻射,由多層級用戶向各自朋友圈轉發(fā),實現(xiàn)大范圍的傳播。這種傳播既可以實現(xiàn)學習資源共享,也可以提高高校知名度。
另外,移動終端的便攜性,使用微信交互的實時性,使用微信公眾平臺低成本、低門檻,跨操作系統(tǒng)等特點,都可以成為應用于教育場景的有力支撐。
2004 年學習研究專家Linder 提出微學習模式,包括學習者全民化,學習內容模塊化,學習媒介智能化,學習環(huán)境泛在化,學習時間碎片化和學習過程個性化。其中建構主義理論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自我調控學習進度;聯(lián)通主義提出學習不再是一個人的活動,而是連接各節(jié)點和信息源的過程,強調聯(lián)通與再生;認知負荷理論提出人的短時記憶一次只能存儲5~9 條信息,只能處理2~3 條信息;情景認知學強調情景對寫作學習和知識獲取的促進作用。
基于以上背景和理論基礎,設計開發(fā)了輔助《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微信公眾平臺,名稱為“計算機基礎那些事兒”,并于2015 年在教學中試點使用,投放調查問卷獲取學生反饋,同時查找文獻,參考熱點公眾平臺運營,進行研究。
微信用戶與微信公眾平臺的連接,采用了輕量級、松耦合架構,通訊機制如圖2 所示,用戶提出訪問公眾號的請求,通過HTTP 傳輸協(xié)議把請求發(fā)送到微信后臺服務器,微信后臺服務器接收消息后到公眾號服務器響應消息,再回復消息至客戶端。
在用于《計算機基礎》課程輔助教學的微信公眾平臺中,學生通過訪問自定義菜單、輸入關鍵字獲取自動回復來進行交互,開發(fā)者可以通過登錄公眾號服務器進行菜單置,每次登錄需獲取公眾平臺所有者授權,比較不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并且為了二次開發(fā),增加更多功能,設計編寫了第三方的課程微信公眾號后臺管理軟件。首先,在微信公眾號官方后臺按系統(tǒng)提示在指定頁設置服務器地址URL、令牌token、消息加解密密鑰EncodingAESKey,建立微信公眾號與課程后臺管理軟件的鏈接。之后,第三方公眾號后臺管理系統(tǒng)請求公眾號服務器連接時,公眾號服務器可以將GET請求發(fā)送到設置好的URL 上,帶上微信加密簽名signature、時間戳timestamp、隨機數(shù)nonce,將三個參數(shù)字符串拼接成一個字符串進行sha1 加密,開發(fā)者獲得加密后的字符串可與signature 對比,標識該請求來源。
圖2 微信公眾平臺通訊機制
該第三方課程微信公眾號后臺管理軟件基于ASP技術,整體架構采用B/S 模式下的三層體系結構,層與層之間相互獨立,易于系統(tǒng)的維護和擴展。課程教研組成員可以隨時通過瀏覽器登入該系統(tǒng)進行教學數(shù)字化資源的添加和編輯,增加易用性。軟件功能模塊劃分如圖3 所示。
圖3 課程微信公眾號后臺管理軟件功能模塊圖
本文中的微信公眾號功能設計定位是課外輔助教學,類型是訂閱號,功能設計時基于微型課程開發(fā)理論,具體設計如下:
(1)消息推送模塊:定時進行消息推送。《計算機基礎》課時較少,教學內容涉及面廣,課堂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法來組織教學,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來提高自身能力。訂閱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條消息,但這一條消息可以含最多五項,足夠課程組教師設計出經(jīng)典案例,推送給學生開闊思路,也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優(yōu)化教學效果。微信公共平臺還可以對用戶分組,受每天推送消息條數(shù)的制約,可以錯期為每組推送特定的內容,使學習更加個性化。
(2)知識查詢模塊:使用自動回復功能實現(xiàn)。開發(fā)者在后臺設置“關鍵字自動回復”,學生通過直接輸入關鍵字或者在“知識查詢”菜單的知識查詢列表查找關鍵字來實現(xiàn)學生和公眾平臺一對一的互動,用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查漏補缺?!队嬎銠C基礎》這門課面向大一新生,大部分學生尚未形成較好的信息素養(yǎng),或不具備準確擬定關鍵字的能力,為了提高查詢結果的準確性,設置知識查詢列表以供參考。
(3)預習復習模塊:提供每周的課程教學方案。該模塊的課程教學方案以“星期”為周期,提供給學生上周、本周、下周的需要預習和復習的章節(jié)內容、目的、重難點。學生可以自行安排適合的時間查看,經(jīng)調查問卷統(tǒng)計,該模塊學生訪問量最多,訪問時間在周末和課程即將開始前。
(4)題庫自測模塊:提供學生自行檢測的題庫。通過菜單鏈接到比較知名的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自測系統(tǒng)中,以供學生課外復習。
(5)其他:該部分是對微信公眾號的補充。包括建立分組微信群,進行多對多的交互,朋友圈發(fā)布學生優(yōu)秀作品等。
微信公共平臺的內容設計是重中之重,只有實用精致的內容設計才能提高閱讀率,增加用戶黏性,真正起到以學為主、教學輔助的作用。微信公眾平臺的素材包括音頻、視頻、圖片、文字,與學習資源數(shù)字化要求十分匹配。內容以《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為指導,以“千問計劃”實施過程中收集的問題為問題主要來源。為了提高學習資源的制作質量,在制作前用相應的設計模板進行設計。
(1)根據(jù)問題設置知識元列表,一方面可以用于形成菜單中的知識查詢列表,另一方面用于在課程后臺管理系統(tǒng)中設計數(shù)據(jù)庫。以Excel 中部分問題為例:
表1 知識元列表
(2)圖文素材的設計模板:
表2 圖文素材模板
(3)視頻素材的設計模板:
表3 視頻素材模板
微信公眾號用于《計算機基礎》教學效果比較明顯,通過調查問卷顯示,學生對使用微信公眾號比較支持,可以減輕他們聽課的壓力,賦予他們選擇的自由,能促進積極性,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具體對照如表4 所示:
表4
(1)對移動設備依賴加深。雖然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但非教育類的各種類型的微信公眾平臺也層出不窮,學生在使用本微信公眾平臺時,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可能被別的內容吸引,造成時間的浪費。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一方面保證學習資源的質量,另一方面推送些時間管理、自律養(yǎng)成的網(wǎng)文。
(2)對硬件和網(wǎng)絡有要求。使用微信公眾平臺前提是有移動設備并且能聯(lián)網(wǎng),調查問卷顯示,這對有些學生產生了經(jīng)濟上的負擔,好在近些年國家一直在督促運營商下調資費,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個約束會改善。在設計學習資源時也盡量考慮周全,以最小消耗為原則。
(3)個性化學習功能不足。雖然能夠通過用戶分組來區(qū)分推送消息對象,但更進一步的個性化顯得不足,改進方法是繼續(xù)收集統(tǒng)計用戶使用數(shù)據(jù),后臺開發(fā)出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跟進系統(tǒng)。
本文給出了微信公眾平臺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的研究,在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一定的效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平臺中的學習資源持續(xù)添加,以技術和數(shù)據(jù)為驅動力,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的個性化教學方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