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寧
船在海上航行是運用水的浮力。根據阿基米德原理,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排開水的體積的重量,換言之,船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怎樣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浮力,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呢?
對此,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設計船只模型并不斷改進的實驗,這種思路與現實生活中的工程設計思路相符。與單純地講解阿基米德原理相比,通過實驗,有助于學生對浮力產生直觀認識,進一步拓展思維,形成立體幾何的空間觀念。
一、課程重點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設計船只模型并不斷改進,從中發(fā)現船只設計與浮力的關系,并進一步討論生活中常見容器形狀的功能,對其背后的原理產生認識。
【涉及領域】物理、工程、數學
【建議年級】小學中年級
【建議時間】基礎課程120分鐘;拓展課程40分鐘
【材料】30cm的正方形鋁箔,同樣大小的白紙,水容器,若干一元錢硬幣,硬紙殼、剪刀、回形針、膠水
二、課程任務
一是使用有限的材料制作承重盡量大的小船。在此過程中,學生小組要進行實驗,記錄實驗結果并改進實驗方案。二是對小船的形狀進行初步的定量設計并制作,以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三、課程步驟
1.宣布任務及評價量規(guī)(10分鐘)
【宣布任務】使用30cm的正方形鋁箔,在不裁剪的情況下,制作一條小船,盡量承載更多一元錢硬幣。學生分組完成課程任務。宣布任務后,呈現評價量規(guī)(見表1)。
2.第一次實驗(25分鐘)
教師首先發(fā)給各組一張鋁箔,要求各組自由制作一只小船,進行載重實驗。在各組制作船只時,教師巡視,并針對各組情況引導其完善設計。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
(1)小組打算制作什么形狀的船?
(2)船舷高度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會出現什么情況?
(3)如何保證船只在水里不左右傾斜?(采用平底形式)
(4)如何保證較軟的鋁箔材料不變形?(用硬紙板在內部加固)
(5)什么形狀的船只浮力更大?為什么?
第一次制作完成后,教師安排各組按照完成制作的順序進行實驗,在黑板上記錄能夠承載的硬幣數量。各組可以采用如表2所示的形式記錄實驗情況,用于總結匯報。
3.尋找船只容積和載重量的關系(15分鐘)
教師將第一次實驗測得的載重量按照大小排序,讓載重量最大的幾組分享經驗,總結第一次實驗中發(fā)現的規(guī)律,還可以為載重量靠后的幾組提出設計小船的建議。
接下來,教師使用一個量杯,在各組的小船里面放滿水,測得小船盛水的容積(除去明顯因為側翻或者塌陷造成載重量偏低的數據),在黑板上列表進行記錄(見表3)。
請學生們討論,從這一系列數據中,能夠初步得到什么結論。引導學生發(fā)現小船的容積與小船的載重量存在一定關系,小船的容積越大,載重量越大。
4.重新考慮實驗方案(15分鐘)
經由之前的一系列實驗得出初步結論:如果想增大小船的載重,最好是增大小船的容積。為此,教師出示一張小船的展開圖(見圖1),然后發(fā)給每個小組一張尺寸相同的白紙,請學生們將白紙按照小船的形狀折出痕跡,然后展開測量各條折線之間的長度關系。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船底的長和寬怎樣計算?
(2)船舷的高度怎樣計算?
(3)這一組數據和紙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使用一張紙,在不裁剪的情況下制作小船,如何計算小船的體積?
學生可能會提出:可以通過計算小船長寬高的乘積,得出小船的體積,在小船船舷高度一致的情況下,小船的體積就是小船的容積。此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或者復習浮力的原理。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思考重新設計船只的制作方法。
5.設計圖紙并制作(25分鐘)
教師宣布進一步的任務:學生需要自主設計一個在紙張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盡量使船容積最大的方案。在這個階段,學生顯然是不能夠使用方程式進行求解的,比較合理的辦法是列表進行計算(見表4);然后從列表中選取一個較大的體積,進行制作。
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將高度作為橫軸、體積作為縱軸制作簡單的坐標軸,以便學生直觀認識這幾組參數之間的關系。學生設計完成后,將表格和設計方案交給教師進行檢查,領取制作材料。教師檢查設計方案后,把制作材料發(fā)給各組。各組制作完成后,舉手示意教師進行載重實驗,并將最終成績記錄在黑板上。
6.測量、計算和總結(30分鐘)
各組應該測量本組制作的船只尺寸,使用公式計算出船只的容積和所受到的最大浮力,并將結果填入表5(注意:每枚硬幣的重量已知)。
從表5可以很直觀地看到船只所受最大浮力和最大載重量之間的關系。在實驗結果較為精確時,硬幣的重量應該接近船只所受的浮力,以此來驗證阿基米德原理。
在總結階段,給各組至少5分鐘時間就實驗過程和結果向全班進行匯報。匯報內容應包括小船設計思路、小船載重能力評估、小組分工和合作、船只如何能夠達到理論最大載重的思考。全班同學可以提問,小組成員應當一一回答。教師應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
(1)為什么相同形狀的船只載重量不同?
(2)硬幣在船上怎樣放置比較合理?
(3)為什么船只很難達到理論上的載重量?
(4)哪些因素影響船只發(fā)揮出更好的功能?
(5)為什么現實中船底不是方形?
7.拓展課程(40分鐘)
課程任務:使用硬紙板、剪刀和膠水設計制作小船,要求表面積不超過0.09平方米。要求考慮如何分配各個面的面積,才能夠制作出體積最大的小船。一般而言,體積最大、表面積最小的是球體,但是制作球形表面的難度比較高。
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定表面積、較大體積的形狀是圓柱體(見圖2)。油桶做成圓柱體的形狀,就是為了使用同樣多的材料制作出容積盡量大的容器。
在表面積確定的情況下計算油桶高度和容積之間的關系,需要使用微積分的知識,在此不作要求,只需要學生通過設計一組數據,來研究一定面積情況下油桶高度和容積的大致關系趨勢。
各組負責一至三個數據的計算和記錄,教師將所有數據匯總到黑板上(見表6),制作一個坐標系,標注數據并討論容積的變化趨勢。各組選擇一組數據來制作小船,開展拓展實驗并記錄可承載硬幣數量。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