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義新
2018年這個火熱的夏季,對每一個稅務人來說都非同尋常、終生難忘。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讓分別二十四年的兩家人重新團圓,搬進一棟樓里上班,伙在一個灶上吃飯,共同擁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說不完的是離愁別緒,道不盡的是兄弟情深?;赝麣v史,國稅地稅共同走過崢嶸歲月,書寫了中國稅收的輝煌篇章。7月20日全國縣鄉(xiāng)新稅務機構的掛牌,標志著稅收新時代的到來。
稅收連著千家萬戶。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踏上了改革開放的新征程。四十年來,牽涉億萬民眾和企業(yè)的稅收工作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不斷前行。1979年至1981年,為配合對外開放,國家頒布實施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所得稅法等基本適用的涉外稅收制度。1983年至1984年,全國分兩步全面實施了國有企業(yè)“利改稅”。隨后又逐步實施了分稅制、取消農業(yè)稅、“營改增”等重大稅制改革,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不斷凸顯。
1
對于稅收懵懵懂懂的認識,源自我在農村的一段經歷。我于1960年代出生在豫南的一個小山村,生活的艱辛定格在童年的記憶中。當時在大隊當赤腳醫(yī)生的大哥被推薦上了南陽衛(wèi)校,中專畢業(yè)后在公社衛(wèi)生院當上了醫(yī)生,成了吃“商品糧”的公家人。剛開始每月能發(fā)三十塊錢的工資,還能用糧票買二十五斤白面。在那個一切憑票供應的年代,這讓家里有了更多的盼頭。每到月底,就盼著大哥回家,我總是好奇地問大哥,發(fā)的工資是誰的錢?大哥耐心解釋,工資是財政的錢,財政的收入是通過稅收得到的。我稚嫩的腦海中第一次有了稅收的概念,但稅由誰收,憑啥來收,收誰的稅,我卻一概不知。
國無稅不立,民無稅不安。直到有一年臨近春節(jié),我才對稅收有了進一步地了解。鄰居周大叔家養(yǎng)了兩頭豬,年關跟前要宰掉,自己留些過年,村里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要買上二三斤,剩下了就拿到集市上去賣。準備宰豬的當天,周大叔的閨女小紅從外面急匆匆跑回來,沒進院子就喊:“爹、娘,公社的賈稅務來了,剛看到他在別的村收稅呢!”賈稅務名叫賈成有,穿著一身藍衣服,高個子大嗓門,他經常走村串戶,手里拿個包,遇到該收的稅他從不留情面。小紅這么一喊,可慌了周大叔,宰一頭生豬當時要繳五塊錢的屠宰稅,那年頭五塊錢也不是小數(shù)目?。⊥拦ひ呀浾垇?,大鍋里的水也咕嘟嘟翻滾著,不繳恐怕瞞不過去。大叔找來鄰居幫忙,我也在跑前跑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另一頭豬趕到我家院里。剛剛準備就緒,頭上的汗還沒顧上擦,賈稅務就騎著自行車來了。周大叔遠遠看到,一臉堆笑迎上去遞煙,寒暄著又是讓座又是倒茶。在周圍鄰居的共同掩護下,賈稅務看到只有一頭生豬要宰,接過大叔的五塊錢,撕了稅票遞給大叔,一個收稅和繳稅的過程就完成了。賈稅務走后,屠工把另一頭豬也宰了。我目睹了整個過程,大叔就這樣逃了五塊錢的稅款。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收完麥子,生產隊就組織壯勞力們去公社“交公糧”。四面八方交糧的人力車、驢車、牛車常常在公社糧站排成長龍,讓偶爾路過的幾輛拖拉機或汽車要么繞道要么堵在那里,場面很是壯觀。農民們不管自己能分多少糧食,自己的日子咋樣,對“交公糧”從來無怨無悔,后來我才知道這就是延續(xù)了兩千多年的農業(yè)稅。
農業(yè)稅是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yè)生產、有農業(yè)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俗稱“公糧”。從1992年開始,國家正式對農業(yè)體制進行改革,當時的農村稅費增長與國民經濟發(fā)展不協(xié)調,城鄉(xiāng)稅制結構不合理,同時為了適應加入WTO后農產品競爭的需要,國家宣布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yè)稅條例》,當年2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fā)行了一張面值80分的紀念郵票,名字叫作《全面取消農業(yè)稅》,標志著中國延續(xù)了兩千年之久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博物館。
農業(yè)稅的全面取消,是改革開放帶來的一項巨大成果,是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體現(xiàn)了城鄉(xiāng)居民公平負擔、統(tǒng)一納稅的原則,更是稅制改革的一個標志性里程碑。對于許多農業(yè)縣、農業(yè)區(qū)域來說,財政稅收中的農業(yè)稅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農業(yè)稅的取消,使得這些地方的財政稅收結構面臨著重大的變革,進而將影響到更大區(qū)域甚至是國家財政稅收結構的變革,意味著改革已開始走向最艱巨的領域。農業(yè)稅的取消,讓農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得到了沉甸甸的實惠,他們對國家的惠農政策無不拍手叫好。
農民的日子眼見著一天天好了起來。周大叔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ǎng)殖大戶,家里蓋上了兩層小洋樓,兒子也開上了小汽車,但他早年逃稅的事卻成了心結,他覺得這件事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當年收稅的老賈。十年前的臘月,已經六十歲的他和家里人商量,又找到當年給他幫忙的鄰居,帶了五百元錢來到鄉(xiāng)稅務所,想找老賈補上這筆稅款。由于集中征收,稅務人員全部到了縣里上班,他又趕到縣城,一打聽賈稅務已經退休了。說明來意后,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他,他非要把五百元抵補當年逃的五元稅款。工作人員告訴他,這個稅種已經取消,沒有辦法入庫了。大叔無奈地說:“我不知道這稅那稅,我少繳的稅一定要補回來,當時是日子窮,沒有納稅意識,能少繳一塊是一塊,現(xiàn)在國家對農民這么好,改革開放給農民帶來了多少實惠,我心里過不去啊!”工作人員拗不過他,只收了他五元錢再作處理,大叔這才拿上收據(jù)滿意地離開。
2
1982年10月,我高中畢業(yè)后離開了生我養(yǎng)我的村莊,來到祖國大西北的邊城伊寧成為一名邊防戰(zhàn)士。緊張忙碌的軍旅生活,讓我對稅收的認識愈發(fā)清晰。當兵之后,吃的住的不用花一分錢,每月還有津貼費。部隊的訓練、軍事設施的建設等軍費開支就來自稅收??吹杰姞I越變越美,官兵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真正理解了稅收是國家命脈,是國防大廈堅強基石的深刻含義。1995年10月,我從軍十三年后成為了一名稅務工作者。從部隊到地方,從軍人到稅務干部,從綠色軍裝到藍色制服,我開啟了全新的稅收征程,也圓了多年的稅務夢。這時距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剛剛一年,新組建的國稅局地稅局并駕齊驅,在為國聚財?shù)钠鹋芫€上揚帆起航。一家變兩家,一個局變兩個局,變的只是數(shù)字和稅種,不變的是稅務人的初心。
我進入稅務機關工作后,逐步了解了國稅地稅分設的主要目的是加強中央政府對稅收來源的控制,提高地方政府征稅的積極性,解決中央和地方之間長期存在的利益矛盾。通過調節(jié)地區(qū)間分配格局,促進地區(qū)經濟和社會均衡發(fā)展,實現(xiàn)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等化。為此將稅種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通過分稅穩(wěn)定中央和地方的財力關系。
置身在新的稅務集體中,我無時不被稅務干部的奉獻精神所感動。分設之初,辦公條件簡陋,征管手段落后,稅源分散,征收點多線長面廣。稅務人為了保證稅款及時足額入庫,晨曦微露時伴星上崗,夕陽垂落后戴月歸營,盛夏頭頂烈日,寒冬身披雪霜,他們把生命中的輝煌都獻給了摯愛的稅收事業(yè)。在我身邊有為了捍衛(wèi)稅法尊嚴倒在不法分子刀下的稅務人,有山洪暴發(fā)時,用生命來保護稅款的稅務人,還有被納稅人稱為“馬背稅官”的稅務人,在偏遠山區(qū)只能騎著馬征收稅款,他們風餐露宿,盤旋于荊棘小道,餓了就啃幾口干馕,渴了就喝幾口山溝里的水……就是這些稅務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在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在情與法的天平上,書寫著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稅務人的辛勤付出換來納稅意識的普遍提高,涌現(xiàn)出數(shù)不勝數(shù)的模范納稅戶。家住伊寧市勝利路的維吾爾族老媽媽吐遜娜依就是其中真實而平凡的一位,她在生命彌留之際,家里的事沒有留下只言片語,只把一個用紅布條纏著的小袋子交到了女兒杰米娜手上,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告訴女兒,她走后一定要交到稅務局。處理完老人的后事,杰米娜按照母親的遺囑把小袋子交到了稅務局,稅務人員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緊纏的紅布條,里面是一沓稅票和三百六十元現(xiàn)金。原來老人有一間房子在對外出租,合同簽了一年。按照稅法規(guī)定,房屋出租應該繳納房產稅,經稅務部門核定后,每月應納稅額是一百二十元。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沒有忘記向國家納稅,小袋子里留著的是九個月的完稅憑證和三個月的應納稅款。當我知道這件事后,懷著敬意來到老人生前居住的小院。這是一所傳統(tǒng)的維吾爾族民居,陽光從葡萄架和門縫里擠進來,散落在干凈整潔的院落里。杰米娜一家還沒有從失去親人的悲痛中走出來,說起自己的母親,她幾度哽咽:“媽媽從小就要求我們聽黨的話,和各民族小朋友玩耍在一起。”鄰里談起吐遜娜依老人,都夸贊她待人和藹可親,對子女要求嚴厲。租房客是一對四川來疆打工的小夫妻,說起老人更是贊不絕口。我作為一名稅務人,為有這樣的納稅人所感動,稅收之花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吐遜娜依老人的精心呵護才絢麗多彩。我對著老人的遺像深深鞠躬,并把她的感人事跡采寫成新聞稿件《維吾爾族老媽媽的遺囑》,發(fā)表在了媒體上。
我所居住的城市曾被譽為“白楊城”,大街小巷挺拔的白楊樹,宛如列隊的士兵守護著美麗的邊城。微風吹來,樹葉沙沙作響,優(yōu)美的旋律在城市上空飄蕩。在解放路七巷口,一位名叫張建義的大爺開了個小商店,由于經常路過買些東西,一來二去就熟悉了。他知道我在稅務局上班,就經常跟我抱怨生意不好還要繳稅。當時周圍在修路,確實影響了生意。我把這事反映到主管的稅務所,通過實地核查,證明小商店的確是在賠錢經營,后來所里按照程序就減免了稅款。張大爺非常感激,逢人就說稅務部門能實事求是,秉公辦事。兩年后,路修好了,門前四通八達,生意自然就好了起來。沒想到張大爺又主動找到稅務所,要求恢復征稅。后來國家對個體工商戶又有了起征點的政策,從月營業(yè)額一千元、三千元……兩萬到今天的三萬元以下免稅,可張大爺只要認為自己的營業(yè)額超過了起征點,就會主動到稅務部門申報。不少同行說他傻,能少繳點就少繳點唄,國家又不差你那點稅。他總是嘿嘿一笑,一臉憨厚地對別人說,咱做生意的,講的是誠信,國家對咱已經夠照顧了,再不如實申報,那不就成奸商了嗎?張大爺誠信經營,照章納稅,口碑越來越好,生意越做越大,還開起了連鎖超市,日子過得就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他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3
2014年3月,我有幸成為稅務局派出的第一批“訪惠聚”工作隊隊長,和十名隊員一起來到了特克斯縣齊勒烏澤克村駐村一年。齊勒烏澤克是哈薩克語,意為“長滿芨芨草的山谷”,不過,身處這里已感覺不到是山谷,也看不到芨芨草。這是一個以哈薩克族人口為主體的村莊,相傳當年烏孫國的夏都就設在這里,美麗的傳說更增添了村莊的神秘感?!拔逡弧边@天,舉辦了民族手工藝品展示會,吸引了本村及周邊近千名群眾參加,沒想到展示的以刺繡為主的手工藝品品種多、質量好。這么多好的繡品待嫁閨中,沒有銷路,變不成錢,也只能自我欣賞而已。四天后工作隊組織了三十名優(yōu)秀的哈薩克族婦女走出世代居住的村莊,來到伊寧市、霍爾果斯等地參觀學習,與其他同行共同交流,探討刺繡業(yè)的發(fā)展和銷路。
一石激起千層浪。開闊眼界之后的繡娘們動起心思來。別人能掙錢,能開店,還能給國家繳稅,我們咋不能?在大家的期盼中,特克斯縣金針花農民刺繡專業(yè)合作社應運而生。帶頭人是時年二十八歲的哈薩克族青年婦女古麗孜拉。歷經四年的風雨坎坷,合作社得以順利發(fā)展。如今的金針花合作社,有固定社員四十余名,開有兩個分店,每月給國家納稅不低于一千元。社員在兼顧做好家務的前提下,平均月收入二千五百元以上。帶頭人古麗孜拉買了院子,建了新房,還準備擴大合作社的規(guī)模。從一個農民刺繡合作社的成立,讓稅收意識植根于每個村民心中,也改變了哈薩克族婦女的傳統(tǒng)生活習慣,在奔小康的路上展示著巾幗風采。
稅收帶給人們的變化,有直接的有間接的。個稅起征點的歷次調整,從1980年的八百元到現(xiàn)在的三千五百元,足以看出個人收入的逐步增長,國家的富強始終沒有忘記收入較低的群體,這同樣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營改增”的順利實施,再次釋放了稅制改革帶來的紅利。從2016年5月1日起,將營業(yè)稅改增值稅的試點范圍擴大到所有行業(yè),標志著地稅征收的主體稅種營業(yè)稅退出歷史舞臺,這在稅制改革史上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盃I改增”的最大特點是減少重復征稅,可以促使社會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huán),有利于企業(yè)降低稅負,確保所有行業(yè)稅負只減不增。
從浙江溫州來伊寧投資興業(yè)的陳先生對稅收的變化更是深有感觸。他是1980年代初到的伊寧,從制作家具到銷售,經歷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將近四十年過去,當年二十歲的毛頭小伙已經年近花甲,從當初的小作坊到今天頗具規(guī)模的現(xiàn)代化家具企業(yè),他親眼見證了稅收給伊犁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見證了稅收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陳先生曾坦率地說:“過去的稅務只講管理,與納稅人是管與被管的關系,每月排隊繳稅真頭疼。而今天辦稅點多了,網(wǎng)絡、手機都能繳稅,開發(fā)票領發(fā)票有自助機,也不用排隊了,真的很方便?,F(xiàn)在稅務部門更加注重服務,納稅人反映的問題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復,很貼心。新疆變化大了,我們把根就扎下了,兩個子女都在這里成家,我也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人了?!?/p>
4
四十年改革開放,四十年滄桑巨變。稅收作為國家的命脈,助推著經濟社會大局的健康發(fā)展。稅收是什么,稅收干什么,作為一名稅務人,有著更深切的感受。可以說,稅收路上,同樣有著難以想象的艱辛,為國聚財,為民收稅,這是每個稅務人的神圣使命。
改革開放四十年,看稅收征管體制的變化。二十四年前,分稅制實施,國稅地稅分家;二十四年后,國稅地稅合并,共同擁抱稅收新時代的到來。每一個稅務人無論進退留轉,都服從改革大局,服從組織安排,不計較個人得失。新的征管體制更優(yōu)化、更便捷,力量更強,專業(yè)更精,征納雙方運行成本將更低,新時代的稅務人正為實現(xiàn)中國夢開啟新的航程。
改革開放四十年,看稅收征管方式的變化。從當年的手撕定額票,騎馬、徒步、翻山越嶺去收稅,到今天的多功能辦稅服務大廳,一窗通辦、一廳通辦,一網(wǎng)通辦,足不出戶完成各項辦稅事宜,便民辦稅的春風溫暖了納稅人的心,“最多跑一次”讓納稅人體會納稅光榮的獲得感。
改革開放四十年,看國民納稅意識的變化。從當年為了少繳幾元幾十元稅款費盡心機,到今天依法納稅光榮的意識深入人心。納稅信用評定,讓納稅人體會到守法誠信的珍貴。沒有稅收就沒有發(fā)展,對稅收的貢獻就是對國家的貢獻已成為全體國民的共識。
改革開放四十年,看此次國稅地稅合并。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繼1980年代“利改稅”和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我國稅收征管體制迎來的第三次重大改革,開啟了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新進程。有助于降低征納成本、提升征管效率,為全面提升稅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通過實現(xiàn)簡便辦稅,統(tǒng)一執(zhí)法尺度,避免納稅人辦稅“兩頭跑”,不需要接受兩頭管、兩頭查,必然減輕納稅人的間接稅收負擔,直接降低納稅人的納稅成本,增強納稅人的獲得感。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后,在收入機構統(tǒng)合方面又向前推進一步,有助于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推動建立可持續(xù)性的社保基金制度。
放眼望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實現(xiàn)兩個百年目標近在眼前。世界舞臺上講述著中國故事,國際運輸線上飛馳著中國速度,神州大地上千萬個夢想正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切的一切,哪個與稅收無關?稅收的歷史承載著國家發(fā)展的足跡,我們一代代稅務人,也伴隨稅收事業(yè)的發(fā)展書寫人生的華章。
歲月流逝,“稅”月如歌。中國稅務人為了稅收事業(yè)發(fā)展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廣大納稅人為了祖國富強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我內心深處,演繹成一道最美的風景,經年持久,愈發(fā)清晰……
責任編輯:方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