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發(fā)
首批18位博士集體加冕
1983年5月27日,中國自主培養(yǎng)的首批博士馬中騏、謝惠民、黃朝商、徐功巧、徐文耀、白志東、趙林城、李尚志、范洪義、單墫、蘇淳、洪家興、李紹寬、張蔭南、童裕孫、王建磐、于秀源及其老師、校長們與一批碩士齊聚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北京市政府聯(lián)合召開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大會。其中,唯一的工學博士馮玉琳因當時在美國讀書未到場。這是我國自1981年1月1日正式實行學位制度以來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批博士。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馬中騏,博士學位證書編號為10001,被稱為“新中國第一號博士”,是唯一一個在恢復研究生招生前就已上過研究生的。1964年他考上北大物理系研究生,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胡寧。不久“文革”爆發(fā),他無奈回到母校蘭州大學當了物理系助教。1977年,命運有了轉機。他去大連參會途中到京看望導師胡寧。胡寧告訴他一個好消息:中央允許69屆、70屆的大學生回原校繼續(xù)就讀。數(shù)月后國家正式下達恢復研究生招生的文件。原來,8月1日,鄧小平在同方毅、劉西堯的談話中提到:“研究生也可以招過去大學讀過一兩年的大學生。凡是過去處理不當?shù)模悬c基礎的,可以放到大學,也可以直接放到科學院,成為今年大學招生的重點,當然年齡可能大一點?!瘪R中騏終于看到回北大讀書的希望,可他已37歲,按規(guī)定35歲以下才能報考。
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胡寧等老學部委員向國家提交一份提案稱:1964年與1965年入學的研究生有一批人才“文革”時尚未完成學業(yè),恢復研究生把他們排除在外實在可惜,希望能放寬年齡限制。4月,距研究生報考的最后期限僅剩幾天時,馬中騏在學校廣告欄里看到“研究生報考年齡放寬到40歲且64級、65級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的通知,喜出望外。5月5日他和另外63500名考生同一時間走進不同考場,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荚嚳颇坑姓巍⑼庹Z、基礎課和專業(yè)課。這次考試比以后的要相對容易,但當時能通過的人卻少之又少。胡寧當年在北大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各設了兩個研究生名額,后者幾乎為馬中騏量身定制;而其成績足以傲視同級,當之無愧。
78級研究生入學時,沒人奢望能得碩士、博士頭銜。當時中國還沒建立學位制度,研究生就是最高學歷,很少有人明確學歷和學位的區(qū)別和意義。新中國成立后教育界、科學界曾兩次嘗試建立學位制度:1957年學位制度草案剛完成,卻逢“反右”運動,學位制度胎死腹中;1961年聶榮臻領銜起草學位條例,未及完成又逢“文革”。直到1979年,中國再次醞釀建立學位制度,78級研究生有了成為碩士、博士的機會。時任社會科學院院長胡喬木提議建立學位制,鄧小平馬上在他的報告上作了批示。剛任教育部部長的蔣南翔接受的頭項重要工作就是起草《學位條例》。1981年11月,國務院批準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學科、專業(yè)的名單。
馬中騏當時由于專業(yè)課水平出眾,胡寧特批他不用上專業(yè)課,直接搞科研。胡寧一直想用實踐證明中國完全有能力培養(yǎng)自己的博士。馬中騏說,他讀研究生時,李政道從中科院研究生院招了一批學生去國外學習,胡寧堅決不同意他去,理由是:“馬中騏是我自己培養(yǎng)的研究生,水平足夠博士的,沒必要到國外再培養(yǎng)一遍?!睆?982年2月馬中騏首個博士論文順利答辯,到1983年4月10000余名78級研究生中,層層遴選出了18位博士……
因意義重大,當時博士該穿什么衣服參加學位授予儀式也引起爭論。那時剛剛改革開放,還不大接受西式衣著,以中山裝、白襯衫為主。像博士服、博士帽這樣的特定服裝更是鮮為人知。鑒于此,最后國家決定,首批博士不配備統(tǒng)一學位服,而按大型會議慣例每人發(fā)放200元置裝費自己決定著裝。只有王建磐一人穿了西裝,可他不會打領帶,只好向導師求助。馬中騏也沒請示什么人,只覺得穿洋裝不太好,想著平時大家不都穿軍便裝嘛,便去買了套藍色的確良卡其軍便裝。首批博士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李尚志至今還保留著大會入場券,粉色票面上印著座位號。那天一位老先生走到他面前問:“你是哪個學校的?”李說:“我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老先生說了句“中科大確實培養(yǎng)了一批人才”就走開了。旁邊有人興奮地小聲嘀咕:“是錢老!”李這才知道,問他話的竟是科學界泰斗“兩彈一星”元勛、時任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物理學部主任的錢三強。
下午3時,學位授予儀式開始,他們從中央領導人手中接過紫紅色封面、印有金色國徽的博士學位證書。這樣高規(guī)格的學位典禮,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一次。當時有國家領導人問博士生導師之一、復旦大學谷超豪教授:我們國家培養(yǎng)的博士,和國際上的水平比起來怎么樣?谷超豪篤定地回答:“可以達到國際水平!”首批博士學位的授予,鮮明記載了改革開放后重新建立起來的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與期待。
五講四美三熱愛:吹響精神文明建設號角
“五講四美三熱愛”,是改革開放初期首創(chuàng)的群眾性活動,內容豐富、思想性強,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重要工作。一經(jīng)提出很快就成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基本言行準則,成為社會生活中一個公認的公民道德規(guī)范指南。隨著活動深入、廣泛、持久的開展,文明禮貌蔚然成風。
江蘇省無錫市34中學校領導注意到該校有些后進生模仿社會上亂穿戴、怪發(fā)型甚至追崇逃課、惡作劇、爆粗口、打群架等所謂流行風潮,如不及時引導勢必影響整個校風。為此,校方管理層形成共識:既然學生審美出了問題,那就從這點入手來討論美、來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美從而懂得分辨美丑、善惡、真假并經(jīng)多次商議提出“三美”口號:思想美、語言美、儀表美等主流價值觀,在全校師生中掀起“三美”學習高潮并取得良效。該校政工組組長徐榮照寫了篇《無錫34中學開展“三美”教育》投給《文匯報》。該報收稿后并未直接刊發(fā),而是將原稿寄至無錫市教育局核實確認屬實后,才于1980年6月14日登在頭版。
半月后,《人民日報》“今日談”欄目發(fā)表短文《“三美”教育好》,引起《新華日報》記者關注,特意到學校查訪一周,在親身體驗到“三美”教育給學校帶來的變化后再次報道,稱該校開了個好頭,并明確提出全國大中小學都要進行“三美”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
隨即,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了該校開展審美教育活動的經(jīng)驗,明確指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社會風氣上要來一個“五講”。共青團中央對其綜合加工時,分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占祥也注意到這方面的報道,并受到啟發(fā)。他意識到,需制定個針對性強的簡明口號即易記易懂易傳播的道德規(guī)范,以便在全國青少年中推廣,重塑新青年形象。他找到團中央宣傳部的同志一起研究,根據(jù)武漢和無錫等市的一些經(jīng)驗及“文革”前的“五熱愛”,提出開展“五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講秩序、講道德;討論完“五講”后,考慮到有些人沒耐心聽講卻愛美,故又綜合出“五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儀表美、環(huán)境美。其中,有人提出,鄧小平剛剛提出艱苦奮斗,而我們提儀表美是否強調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豈不和中央講話精神不一致?于是,“儀表美”被劃掉變成了“五講四美”。高占祥可惜之余也覺欣慰:五講四美,是道德突破政治,也是解放思想。當時“左”的思想還較嚴重,提出了美就是一種成功。
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薄皼]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思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么能建設社會主義?”為此,共青團中央努力在億萬青少年中倡導文明素質的提高、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和樹立良好的精神風貌與道德水準。
1981年2月25日,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學生聯(lián)合會等9家單位響應中共中央關于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開展精神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號召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開展“五講四美”文明禮貌活動。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衛(wèi)生部和公安部等單位立即響應,28日聯(lián)合發(fā)出《關于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通知》,表示把該活動當作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來抓。從此,“五講四美”活動得到社會普遍承認并廣泛開展起來。在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部分人大代表還倡議將每年3月作為“全民文明禮貌月”。
1982年1月30日,團中央發(fā)出《關于1982年在全國青少年中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的意見》,要求各級團組織充分發(fā)揮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突擊隊的作用,把這次“文明禮貌月”作為“五講四美”活動深入的一項重點工作,切實安排好開展好。2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fā)中宣部《關于深入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的報告》。該報告根據(jù)團中央等單位的意見,建議規(guī)定每年3月為“全民文明禮貌月”。25日,中宣部、團中央等16家單位發(fā)出《動員起來,扎扎實實抓好“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的聯(lián)合通知》,要求各地貫徹落實中共中央的建議,一定要把首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搞好。
4月26日至5月4日,中宣部、共青團中央在京召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總結會議??偨Y成果和經(jīng)驗后著重討論了如何經(jīng)常持久地開展“五講四美”活動問題。會議認為,應不失時機地把群眾在“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性引導到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各方面工作上來,努力爭取黨風、社會風氣和治安在本年更大好轉。5月28日,中共中央轉發(fā)《深入持久地開展“五講四美”活動,爭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勝利》(即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總結會議紀要)。指出: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制度必不可少、極其重要的特征?!拔逯v四美”活動及“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學雷鋒活動、義務勞動、軍隊的“四有三講兩不怕”活動等,都是我國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創(chuàng)造的具體方法和形式,要充分肯定、不斷充實提高;這些活動也要逐步做到經(jīng)?;贫然?/p>
1984年3月5日,團中央發(fā)出通知,推廣北京市團組織開展的綜合包戶服務的經(jīng)驗。這項活動為推動社會風氣好轉和在實踐中對青少年進行生動共產主義教育積累了經(jīng)驗,將學雷鋒活動同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嚴密完整的綜合服務網(wǎng),在服務單位間、服務人員和服務對象間形成有機聯(lián)系,并使服務經(jīng)?;贫然盗谢?,是將黨的溫暖送到人民心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這年的“文明禮貌月”活動聲勢浩大效果顯著。1985年,根據(jù)經(jīng)濟改革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中央有關部門認為精神文明建設貴在堅持,決定不再開展集中的“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引導活動向創(chuàng)建城鄉(xiāng)文明單位、加強精神文明的基礎性和制度化發(fā)展。
與此同時,早在1981年,針對部分青年因缺乏對黨史的了解而對中國、對社會主義、對黨產生片面認識尤其少數(shù)人在信仰信念信心上發(fā)生動搖的情況,團中央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我愛祖國我愛黨”教育活動。通過學黨史,解決青年實際思想問題,教育青年信任黨,熱愛黨,在困難時期堅定跟黨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四化”的信心。各地團委按照團中央的部署廣泛開展此項活動。團沈陽市委在開展“兩熱愛”活動中結合青年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加入愛社會主義制度的教育,使青年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體諒黨和國家的困難,加深對黨和祖國的感情。教育活動效果明顯。11月團中央批轉團沈陽市委《關于開展“三熱愛”教育的情況報告》,推廣沈陽經(jīng)驗。
1982年4月,開展“五講四美”活動同時,團中央在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的通知中提出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三熱愛”教育和經(jīng)濟形勢教育,以此來鞏固擴大“文明禮貌月”活動成果。強調把重點放在基層,注重實效。7月,再發(fā)通知,深入開展“三熱愛”教育,要求集中開展一次“學歷史、愛祖國、做黨的好兒女,當振興中華的突擊隊”教育活動,并抓好4件事:開展中國近現(xiàn)代史、黨史的宣講活動;注重運用當?shù)厥妨虾袜l(xiāng)土教材教育青年;組織青年開展社會調查;教育青年以“我為祖國添光彩”的實際行動,把愛國熱情落實到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來。8月至10月,各地團組織以迎接黨的十二大和團的十一大召開為中心口號集中開展“三熱愛”教育。
1983年,團中央將“三熱愛”活動融入“五講四美”活動中,并在1月提出《關于1983年深入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意見》、2月與中宣部等24家單位聯(lián)合發(fā)出《1983年繼續(xù)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的意見》,作為第二個“全民文明禮貌月活動”主要內容。中共中央也根據(jù)廣泛要求,宣布成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委員會,萬里為主任。之后,各省、市、自治區(qū)也都分別成立“五講四美三熱愛”委員會,把這項全民活動更有組織有聲勢有成效地推向高潮。
其間,還提出過首個嚴要求、通俗化號召:做“四有”新人。它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四有”新人最初從1980年5月底鄧小平給《中國少年報》《輔導員》雜志題詞中演變而來:“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982年5月4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社論《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中把其題詞延伸為“培養(yǎng)青年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強健體魄的新一代。這不僅是學校和共青團的責任,而且要靠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1985年,全國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在四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培養(yǎng)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從此,做“四有”新人的口號和以此為主題的活動在全國各行業(yè)如火如荼持續(xù)展開。
“五講四美三熱愛”、做“四有”新人活動經(jīng)多年實踐,內容和形式不斷發(fā)展,逐漸和學雷鋒活動融為一體,成為20世紀80年代最有影響的活動之一。隨著時代變遷,文明倡導的口號在與時俱進,但內在精髓不曾改變,一脈相承。
中國建起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中國的南極科考始于改革開放。1984年11月開始在南極建造長城站。從這年首次開展南極考察至今,共有“向陽紅10號”“J121號”“海洋四號”“極地號”“雪龍?zhí)枴钡瓤瓶即嗬^擔任極地科考任務。
早在1980年初,中國派出董兆乾、張青松首赴南極,搭乘“大力神”飛機,去的是澳大利亞南極科考站凱西站。董兆乾后來回憶:“要說不怕,那是騙人的,極地氣候惡劣,變化無常,想到我們的飛機要在一塊浮冰上降落,心里總有點發(fā)怵。但真正踏出機艙門的那一刻,讓我覺得所有努力和冒險都是值得的。”
1984年,中國首支南極考察隊,由上海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碼頭啟航,赴南極洲和南太平洋進行綜合性科學考察。編隊由兩艘船、兩支隊伍組成:國家海洋局“向陽紅10”號遠洋綜合考察船,載115人;海軍“J121”號打撈救生船,載308人。12月26日,編隊抵達南極洲南部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的麥克斯韋爾灣。31日,考察隊登島并舉行長城站奠基典禮,第一面五星紅旗插上南極洲。1985年2月25日,長城站在喬治王島南端的菲爾德斯半島東岸建成,為常年越冬站,中國成為第18個在南極洲建立科學考察站的國家。
考察隊在南極洲和南太平洋考察了海洋生物、水文、地質、氣象、地球物理、海洋環(huán)境等6個學科23個項目,取得14項突破性成績,歷時142天航程4.9萬公里。期間,“J121”號曾出現(xiàn)較大機械故障,“向陽紅10”號曾出現(xiàn)主機“心肌梗死”,之后機電系統(tǒng)又相繼出現(xiàn)320余次故障。
在南極建站后中國人意識到:若無破冰船,未來的南極科考將困難重重,特別是長城站已建,補給不能中斷。國家南極考察委員會于1985從芬蘭EFFOA船舶公司購買了原系芬蘭勞馬船廠1971年建造的一艘具有 1A級抗冰能力的雜貨船“雷亞”號,投資750萬元由滬東造船廠進行改裝,使該船成為一艘多功能、多用途、綜合性并適宜于高緯度高嚴寒海域航行的南極科考運輸船。
改裝工程于1986年9月完工并命名其為“極地”號。改裝后船上裝有先進的衛(wèi)星導航和通訊設備,以及直升飛機平臺和機庫等。至此,中國南極科考終于告別沒有專業(yè)破冰極地科考船的“裸奔”歲月。10月31日上午,“極地”號在青島港啟航,載著我國第3次南極科考隊126人,并進行我國航海史上首次環(huán)球航行。其主要任務是:擴建完善長城站多學科綜合科學考察。199天航程26700海里,劈波斬浪排除萬難,穿越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1987年5月17日返抵青島。
可“極地”號僅解決了極地破冰船有沒有的問題,并非特別好用,即因破冰能力較差只能在冰密度小于五成的浮冰區(qū)航行。這次首航后經(jīng)歷僅8年6個南極航次后于1994年匆匆退役。因中國終于有了較專業(yè)的“雪龍”號南極科考船。1992年,中國得知烏克蘭赫爾松船廠有一艘在建的破冰船原想投入北冰洋沿岸運輸,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此船沒人買單。烏克蘭對此船急于出手,中國派人前去考察并交了170萬美元定金,于1993年買了回來。“雪龍”號擁有1.2米的破冰能力,雖比起俄、美、加等國破冰船能力并不出眾,但中國人小心使用,悉心維護,甚至曾馳援過俄羅斯“費德洛夫院士”號科考船。
時光如梭,建站斐然。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從2016年11月2日出發(fā)到2017年4月11日返回上海,歷時161天安全航行3.1萬海里。先后在長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侖站海陸空立體協(xié)同考察,取得豐碩成果:在羅斯海鯨灣水域抵達最南緯度78°41′,刷新全球科考船在南極海域到達的最南端紀錄,獲取大量航海數(shù)據(jù)資料,居世界航海史上里程碑意義。亮點多多:“雪鷹601”的業(yè)務化飛行,深冰芯總進度突破800米大關等。中國科考隊的考察空間因此拓展到南極上空,開啟了中國南極海陸空立體化協(xié)同考察的新紀元。
2017年9月,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龍2”號開工,受到全球造船業(yè)和極地考察界的高度關注。2018年4月,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順利返抵上海??疾礻?34人歷時160多天總航程3.8萬余海里,先后在羅斯海、中山站、普里茲灣、戴維斯海、阿蒙森海等區(qū)域開展了海陸空立體協(xié)同考察,收獲頗為豐碩。首先,考察隊完成了我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恩克斯堡島新站臨時建筑和臨時碼頭的搭建,實現(xiàn)了發(fā)電、海水淡化、通信等功能,于2月7日舉行新站選址奠基儀式并按計劃完成了新站基礎測繪、工程地勘等任務。其次,開展了南大洋業(yè)務化調查??疾礻犜谀蠘O半島海域、普里茲灣、戴維斯海、羅斯海等海域及沿“雪龍”號航線開展了業(yè)務化調查?!跋蜿柤t01” 號與“雪龍”號首次同步實施南大洋調查。考察隊首次在西風帶海域阿蒙森海51萬平方公里范圍內開展海洋站位綜合調查,完成了5個斷面37個站位的全深度、多學科綜合調查,是我國南極考察史上最長的全深度海洋綜合觀測經(jīng)向大斷面,還在阿蒙森海陸架區(qū)實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調查。首次實現(xiàn)“雪鷹601”固定翼飛機運載大規(guī)模人員進出南極中山站,總計執(zhí)行80次起降。在科研觀測方面,“雪鷹601”共完成19個架次的飛行觀測,累計飛行超過4.5萬公里,觀測區(qū)域覆蓋東南極冰架系統(tǒng)、冰下山脈、冰下湖泊及深部峽谷系統(tǒng)等。考察隊還完成了中山站夏季考察,首次參與保護南極重要歷史文化遺址的國際合作。
從1984年派出首支南極考察隊算起,中國南極事業(yè)已走過34個年頭,雖與一些發(fā)達國家或南半球具有地緣優(yōu)勢的國家相比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迅速。已建成并投入運行4座科考站: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對面積約1400萬平方公里的南極洲而言,其地形地貌和氣候環(huán)境異常復雜多樣,只有建立更多科考站并以此為依托形成更豐富的研究數(shù)據(jù),才能進一步大幅增進對其認識。而對致力于建設南極科研強國的中國來說,隨著綜合國力的發(fā)展和科研水平的進步,在現(xiàn)有考察站建設和運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正精心選址準備建立新科考站。據(jù)一位新西蘭學者的觀點認為,中國將是少數(shù)幾個在南極洲地區(qū)擁有多個基地的國家之一。這表明,中國已成南極洲的主要力量。
最早成立的股份制企業(yè)、最早發(fā)行的股票
1984年7月,當人們還在爭論股份制姓“社”還是姓“資”時,有一家百貨商場已在進行著股份制改造的工作。這就是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始建于1953年4月,原名為中國百貨公司北京市公司第四批發(fā)部,后定名為天橋百貨商場。它有著優(yōu)良的成績:1958年成為全國聞名的紅旗單位,倡導開展“比、學、趕、幫、超”社會主義勞動競賽,被命名為“全國第一面商業(yè)紅旗”;在全國掀起“學天橋,趕天橋”的熱潮,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并獲得許多光榮稱號。1958年周總理曾來視察過。然而因舊體制下只能長期維持簡單再生產,企業(yè)發(fā)展缺乏后勁。當時商場的財務審批權限僅在10元以下,無自主經(jīng)營權。改革開放春風吹來后,1983年天橋商場在借鑒國外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大膽選擇了股份制公司這種與商品經(jīng)濟相聯(lián)系的組織形式,借以實現(xiàn)自主經(jīng)營、自負盈虧、自我改造和發(fā)展的一條新路。
1984年,商場開始實行一系列股份制改造工作,并以每股100元人民幣,由工商銀行代理分期發(fā)行,共1000萬元。同年7月26日,天橋百貨股份公司召開成立大會。一期發(fā)行股票300萬元,1988年二期又發(fā)行700萬元。改造后的企業(yè)經(jīng)營資產增至1.6億元,營業(yè)額達2億元,面積擴大到17000平方米。1992年元月19日,擴建的新商場舉行開業(yè)典禮。到年底,天橋百貨共發(fā)行股票總額2870萬元……
該公司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中的率先突破,使其成為北京市首家實行股份制的企業(yè)、全國首家正式注冊的商業(yè)股份制企業(yè)、全國首家由國營企業(yè)轉制為股份制的企業(yè)。它的誕生,標志著一套適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股份制經(jīng)濟體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早期該公司成立發(fā)行的股票雖未像深圳發(fā)展銀行一樣交易,但它的成立已宣告了中國企業(yè)股份制改造的開始。
秦其斌,1940年出生,復旦大學電子專業(yè)畢業(yè)。1984年任上海飛樂電聲總廠廠長,年富力強雄心勃勃、有知識懂技術又有管理經(jīng)驗的他不甘于僅為儀表系統(tǒng)的產品做配套,開始帶領電聲總廠開拓經(jīng)營。當時音樂茶座十分紅火,他就大膽設想提出揚聲器除給電視機做配套還可做成音響。促成了電聲總廠下設上海飛樂音響公司(“小飛樂”)的創(chuàng)新。
企業(yè)要發(fā)展,資金是關鍵。但資金從哪里來?此前他曾參加過市區(qū)工商聯(lián)集會,結識了些老工商業(yè)主,他們集資入股辦企業(yè)的事啟發(fā)了他。情急之下他提出股份制的構想:企業(yè)拿出1元錢的同時再向企業(yè)內部職工集資1元錢,這樣,既解決資金問題又能把職工的利益和企業(yè)的命運捆綁在一起??捎腥苏f,搞股份制,這不是要培養(yǎng)一批“食利階層”、蘊含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嗎?好在對于政治并不十分敏感的他也沒多想,只是覺得黨委已通過了、廠里也作了動員,這事就必須做。
當“小飛樂”開始公開向社會發(fā)行股票時,一向嗅覺靈敏的媒體馬上跟進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新鮮事物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廠里電話響個不停,上門來訪的也很多。素不相識的上海外貿學院某教授寫信稱贊鼓勵他:“你是英雄,走了條很偉大的道路,勇氣了不得!”可相比之下廠里職工對出資認購股份卻有種種顧慮質疑,迫使他更傾向于向社會公開發(fā)行:50元1股,發(fā)行1萬股。發(fā)行股票那天,許多人早早排隊購買,人頭攢動,盛況空前。就這樣,“小飛樂”實現(xiàn)了我國證券市場零的突破。
召開成立大會前須走一道關鍵程序——去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孰料遭遇意想不到的麻煩。工商局疑惑地問:“你們是什么所有制的?”秦其斌答:“我們是股份制的?!惫ど叹终f:“股份制?所有制中沒有股份制!”登記表格上僅有3種選擇:國營、集體和私營。秦其斌想,我們肯定不是國營的,也不算私營,那就登記“集體”的吧,解決了這一尷尬難題。但始料不及的是,“集體”這一性質為后來首次分紅帶來困擾。
經(jīng)種種艱難風波后,1984年11月18目,“小飛樂”成立大會在錦江俱樂部隆重舉行。秦其斌雖榮任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卻是“零股東”。在當時環(huán)境下有的領導還特意囑咐他:“你是黨員干部,不能買股票,家屬也不能買!”后經(jīng)討論上級部門最終批準他購買1股股票。
1986年初,“小飛樂”首次分紅。剛完成操作,稅務局稽查大隊就查賬審核并毫不客氣地說:“你們這是私分國有財產!”秦其斌據(jù)理力爭:“我們不是國營的。”稅務局工作人員說:“集體的也是國家的!”于是他只好寫檢討交罰款。但無論如何他還是讓“小飛樂”按照股份制的形態(tài)運作起來了,其歷史性價值不言而喻。
同年11月14日,鄧小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凡爾霖率領的證券代表團。二人親切會談之余,凡爾霖送給鄧小平兩件特殊禮物: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證券樣本和一枚可以自由通行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徽章。股票,市場經(jīng)濟的象征,在中國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專利長期棄之不用。因而鄧能否接受這兩件禮物他心中忐忑不安??伤^慮了。鄧不僅高興收下禮品,還將一張人民幣50元的“小飛樂”股票回贈給他。這張股票成為首張被外國人擁有的股票,凡爾霖成為中國上市公司的首位外國股東。此舉讓世界為之轟動。
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盛大閱兵
1984年10月1日,建國35周年閱兵慶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它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方針政策指引下全面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初步取得很大成就形勢下舉行的,是繼1959年國慶后25年來舉行的首次盛大閱兵。
上午10時,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國慶閱兵總指揮秦基偉陪同下,乘敞篷車檢閱部隊并在天安門城樓講話。之后,閱兵分列式開始。受閱部隊共42個方隊。首長高呼“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受閱官兵對應高呼“首長好!”“為人民服務!”整個閱兵歷時1小時。此次亮點有:陸、海、空三軍指戰(zhàn)員組成的儀仗隊首次成為受閱第一方隊;陸??杖?、第二炮兵、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全部亮相,是此前歷次閱兵式上亮相方隊數(shù)量和種類最多、最全的一次;戰(zhàn)略導彈首次公開亮相,戰(zhàn)略導彈方隊、武裝警察方隊和女兵方隊首次受閱;國產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炮、130毫米30管自行火箭炮、火箭布雷車等首次受閱;京郊首次出現(xiàn)閱兵村。群眾游行隊伍中自發(fā)舉出“小平您好”的橫標。
10時29分38秒,三軍儀仗隊護衛(wèi)著鮮紅的八一軍旗率先雄赳赳氣昂昂進入天安門廣場。其正式組建于1952年3月,擔負著迎接外國元首、政府首腦、軍隊高級將領來訪和重大慶典、重要活動的儀仗司禮任務。英烈張思德生前所在部隊,他們繼承老班長張思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專業(yè)工作,為軍旗增輝添彩。飄揚的八一軍旗,帶著南昌城頭的彈雨、長征路上的風塵、抗日烽火的硝煙、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濤聲走來了。這面軍旗下曾聚集了多少優(yōu)秀中華兒女,旗幟上曾染著多少烈士英雄鮮血。經(jīng)22年浴血奮戰(zhàn),終于簇擁五星紅旗從天安門廣場升起,35年來又忠誠地護衛(wèi)著共和國走過壯麗的行程。在三軍儀仗隊的護衛(wèi)下,八一軍旗引導著中國武裝力量的方陣自豪地從雄偉的天安門前通過,引人注目,振奮人心。
接踵而來的是軍事院校方隊、步兵方隊、水兵方隊、空降兵方隊、女衛(wèi)生兵方隊、武裝警察方隊和男女民兵方隊。他們鏗鏘有力的足音,分明有萬里長征路上千萬雙草鞋的腳步聲;勇往直前的英姿,則凸顯解放戰(zhàn)爭隆隆炮聲中百萬雄師躍上江南岸的身影。這次國慶大閱兵,名團、勁旅、雄師齊上陣,許多有榮譽稱號的部隊都派出代表。有參加過秋收起義、平江起義和井岡山反“圍剿”斗爭的紅軍連隊;有參加過平型關戰(zhàn)役和“百團大戰(zhàn)”的英雄部隊;有在解放戰(zhàn)爭中為扭轉華東戰(zhàn)局而血戰(zhàn)泉城的“濟南第一團”;有把紅旗插在太原城頭的“大功團”“猛虎連”;有在渡江戰(zhàn)役中突破長江天險、首先踏上南岸的“渡江先鋒營”。還有當年進軍大西南、參加成都大會戰(zhàn)的劉鄧大軍中的老部隊,他們的新一代帶著新捷報來接受老首長的檢閱。長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英雄出!在這些英雄部隊中又涌現(xiàn)出了成千上萬的英雄模范、人民功臣。
受閱的軍事院校方隊6個: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炮兵學院、裝甲兵學院和石家莊陸軍學校,他們是全軍軍事院校的代表。學員們身著新式軍服正步前進。在這些院校里,培養(yǎng)著我軍新一代的高中級指揮員。受閱方隊中有1/3的人在軍事訓練、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中建立功勛,其中有7人是與共和國同齡的指揮員。
受閱的步兵方隊有5個,他們雄赳赳地進至天安門前時,由肩槍齊步走變?yōu)槎藰屨阶?,整齊劃一,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一條線,表現(xiàn)了人民解放軍優(yōu)良的軍事素質。這一片片象征著青春和生命的綠色,給人一種蓬勃向上的視覺享受。
受閱水兵方隊由來自萬里海疆的北海艦隊組成。英俊魁梧的水兵穿白上衣藍褲子,手握沖鋒槍,顯得分外威武整齊。從天安門城樓向下看,方隊像大海波浪一樣洶涌向前,一片白色中隊列的點與線如浪花起伏翻滾著,海軍新一代在乘風破浪前進。
頭戴綠色鋼盔、身著傘兵服的空降兵方隊開進了廣場。在新時代強大的合成軍中,空降兵是一個現(xiàn)代化的新兵種。其八一跳傘隊,曾在國際比賽中為我軍和國家爭得榮譽。受閱傘兵由“黃繼光連”和“上甘嶺特功八連”組成。他們的前輩在戰(zhàn)場上英勇殺敵,功勛卓著;新一代又在為人民建立新的業(yè)績。隊列中走著身材魁梧的 “黃繼光連”連長李明龍:在20世紀80年代的邊境重大作戰(zhàn)中他先后15次帶領尖刀排完成突擊任務,榮立二等功,后入軍校深造。
最為壯觀的是綿延24公里的機械化部隊方隊,它們威武雄壯、浩浩蕩蕩,十分搶眼,分4路入場。這24個方隊由陸海空三軍的428輛戰(zhàn)車組成,其中有反坦克導彈、火箭炮、火箭布雷車、大口徑榴彈炮和加農炮、裝甲輸送車、坦克、自行火炮、地對空導彈、戰(zhàn)略導彈等。受閱空軍駕駛著94架由噴氣式轟炸機、強擊機和殲擊機組成的4個空中梯隊掠過天安門上空。
鄧小平力促最早引進日本松下外資
1987年9月8日,在經(jīng)多方數(shù)年竭誠努力后,日本松下與北京市及電子部等所屬的4家企業(yè)合資成立了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廠。隨之又先后在北京、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等地投資建合資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1894-1989)當時已病重卻一直關心著該廠的建設情況,當公司領導把竣工圖片給他看時他臉上露出滿意笑容。
該合資公司創(chuàng)兩項紀錄:雙方投資達到248億日元,是當時投資規(guī)模最大的中日合資企業(yè);當年投產即盈利,引起日本業(yè)界轟動。其他日本公司紛紛到該公司參觀訪問并追隨松下邁出了進入中國的步伐。
這一結果源自1978年10月鄧小平出訪日本,此行重要目的即參觀日本企業(yè)現(xiàn)代化的生產面貌。在鄧眼里,現(xiàn)代化首先是電子工業(yè)化。但中國別說汽車生產電子化,僅家電生產仍處于手工操作階段。電視機、冰箱、洗衣機三大件,老百姓購買得排隊等候。為此,鄧謀劃中國的現(xiàn)代化想找人“幫一點忙”。28日鄧會見被譽為經(jīng)營之神的商界名人松下幸之助,參觀了松下的雙畫面電視機、高速傳真機、漢字編排裝置、錄像機等產品并仔細看了產品的生產流程。會談中鄧并不諱言中國的落后現(xiàn)實說“我們確實是抱著一種請教的態(tài)度同你們見面的”。還說:“過去中國既無外債,也無內債,也很自豪。今后我們要搞現(xiàn)代化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準備吸收外國的技術和資金。沒有電子工業(yè),現(xiàn)代化無法實現(xiàn),因此我希望你們的電子工業(yè)到我們那去?!比绱颂孤柿钏上滦抑陡杏H切。因此,當鄧問“能否為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幫點忙”時,松下不假思索地答道:“無論什么,我們都將全力相助?!甭牭酱嗽掄嚹樕蠏鞚M笑容連連點頭說好,并誠邀其去中國考察,松下欣然接受。
1979年6月,新中國成立后訪華的首位國際級的民間企業(yè)家松下幸之助,受到國賓級接待。數(shù)日后松下與鄧會談說:“企業(yè)管理是個綜合性藝術,經(jīng)營也是立體空間的,有無限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中國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綜合藝術家。前天看了京劇《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神通廣大。經(jīng)營管理者也該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才行?!编嚫锌f“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就缺少孫悟空”。訪華期間他與中國政府簽訂了《技術協(xié)作第一號》協(xié)議,向上海燈泡廠提供黑白顯像管成套設備。建廠前夕,上海燈泡廠派員工分批到該公司研修考察。他們中很多人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孫悟空”,其中包括后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曾是第二批赴松下考察團的負責人之一。
鄧還請松下對中國改革開放及與外國技術合作等問題提建議。松下十分認真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建議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應忽略與國外中小企業(yè)的交流。鄧為他的誠懇態(tài)度所感動。在具體談到電子工業(yè)的發(fā)展時鄧說:“我們四機部要更多地請教你,這個部搞電子工業(yè)。四個現(xiàn)代化能不能搞好,這個部是關鍵性的。什么叫現(xiàn)代化?恐怕首先是電子工業(yè)化吧,沒有電子工業(yè)化就談不上現(xiàn)代化”,“我們需要引進先進技術幫助我們提高,否則我們的現(xiàn)代化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走?!彼上卤硎荆骸拔蚁聸Q心一定要支持中國電子工業(yè)的現(xiàn)代化?!彼€就此提出將聯(lián)合日本電機、電子企業(yè)共同幫助中國電子工業(yè)迅速邁上臺階的設想。隨后鄧再次與其見面商討了此事。
回國后,年逾八旬的松下親約日本一些電子工業(yè)巨頭并接受采訪宣傳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他曾專門撰文:“中國領導人對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熱情,謙虛而求實的態(tài)度,處理問題的靈活性令人感動。日本和中國同是亞洲國家,又是鄰國。在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本受到中國文化影響,許多先進技術都是中國傳授的,沒有中國的幫助,就沒有今天日本的發(fā)展?!钡蛉毡倦娮訕I(yè)界對當時中國情況不夠了解,企業(yè)間也存在競爭,其設想未能得到其他日本公司的足夠支持,未能啟動。身邊人勸給鄧寫封信說明情況后了結此事??伤上抡f,我與鄧是君子約定,不能實現(xiàn)的話,更要當面說明。
正因如此,1980年,已85歲高齡的松下再度訪華,向鄧致歉。鄧說,事情沒辦成不要緊,但情誼仍在,只要彼此有合作的愿望就行,中國開放的政策也不會變。松下很感動地向鄧表示,松下公司將單獨同中國合作,為其他日本企業(yè)樹立一個中日合資的典范,準備在北京成立彩色顯像管廠。因當時日本加入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成立的“輸出管制統(tǒng)籌委員會”,該委員會限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zhàn)略物資和新技術,故而北京彩管廠辦得異??部馈5上滦抑鷳B(tài)度堅決,不畏艱險,常叮囑時任松下商社社長山下俊彥親自處理此事。隨后幾年間,山下俊彥在日、中等國不辭辛勞竭智盡力多方奔走……
正是鄧小平那次訪日,使松下電器公司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參與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外資企業(yè)。從1990年到1996年北京松下的產品銷售額從6.5億元增加到29.4億元。同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松下電器一度是國人最為熟悉并接受的洋品牌。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增長,松下電器亦分享著改革開放的政策利好。中國成為其最大的生產基地,貼著“Made in China”的松下產品一半銷往全球市場。截至2018年2月底,松下在中國設立了100家左右的生產點。
(責編 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