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萍 唐映蓮 孫國敏 歐陽蓮芳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各種老年性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率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作為臨床上的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直線上升[1-2]。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新發(fā)AMI病例在50萬以上,總病例超過200萬,現(xiàn)已成為除腫瘤疾病之外導致老年人群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3]。AMI是冠心病中較嚴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因冠狀動脈發(fā)生器質(zhì)性改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而發(fā)病,臨床表現(xiàn)是胸骨背部嚴重疼痛。目前該病可通過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及藥物治療進行干預,且療效已得到證實,有效控制該病的致死率[4-5]。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和康復知識缺乏較全面的認識,生活質(zhì)量受到影響,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家庭開支[6]。因此,對AMI護理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研究旨在為AMI患者尋找一套適宜的臨床護理模式,探討健康教育在AMI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給臨床提供理論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28例。納入標準:資料健全者;依從性較好者;患者均符合1999年美國心臟聯(lián)合會(AHA)對于AMI的診斷標準[7]。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臟器功能嚴重損傷;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合作者;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8]。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4例?;颊呔押炇鹬橥鈺狙芯拷?jīng)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1)環(huán)境護理:保持病房的溫度和濕度在適當?shù)姆秶鷥?nèi),嚴格控制外來人員訪問的時間和次數(shù),減少噪音干擾,并確保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2)心理護理:護士應善待患者,換位思考,體驗患者的痛苦,耐心傾聽患者的需求,對患者表達的負面情緒予以理解和接受。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3)飲食護理:AMI患者容易出現(xiàn)惡心和嘔吐,影響食欲,營養(yǎng)師應根據(jù)患者病情和飲食偏好制定食譜,飲食以高蛋白、高纖維、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實施健康教育。(1)入院教育:由于該病起病急,病情嚴重,不易做過多宣教,護理人員只需進行簡單入院宣教即可,宣教重點在醫(yī)院有技術(shù)一流的醫(yī)師為自己診治,增加患者自我康復的信心。(2)住院教育:定期組織患者學習,可進行AMI知識講座,詳細介紹AMI相關(guān)發(fā)病機制、診斷標準以及并發(fā)癥等預防措施,詳細讓患者掌握AMI基本知識。健康教育措施實施過程中主要是促進患者改變以往不良習慣,重新健康生活方式。系統(tǒng)、規(guī)范、合理健康教育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對疾病認知態(tài)度,以提高自身處理疾病能力。詳細指導患者用藥知識,使患者了解用藥重要性,住院期間,口服藥按時發(fā)給患者并囑及時服用,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向患者講解藥物的作用及副反應。對于使用輸液的患者,應嚴格控制滴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長期規(guī)律服用藥物。講解氧氣吸入的重要性,確?;颊呔S持氧氣吸入,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改善機體缺氧狀態(tài)。告知患者充足睡眠能有效預防心肌梗死面積的擴大,睡眠時采取右側(cè)臥位,睡眠時間應不少于6.5 h,且絕對臥床休息至少1周。(3)出院宣教:告知患者定期來院進行復查,以及自我監(jiān)控的方法,出現(xiàn)異常后及時來院就診。告知患者適時適度地進行身體鍛煉,可適當做一些有氧活動,如體操、慢跑等,每天2次或3次,每次不宜超過半小時,增強體質(zhì),但應避免重體力勞動。規(guī)律起居生活,做好保暖措施,預防感冒。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與護理2周后心功能變化,通過觀察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率(HR)、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等指標進行判定;比較兩組護理前與護理2周后的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狀況問卷調(diào)查表(SF-36量表)評估,SF-36是由8個維度,36個條目所組成,主要包括生理功能、身體角色、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生命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各維度得分范圍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2.2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護理前,兩組LVEF、HR、LVEDD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周后,兩組LVEF均高于護理前,HR、LVEDD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周后,兩組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LVEF %HR 次/min LVEDD mm護理前 護理2周后 護理前 護理2周后 護理前 護理2周后觀察組(n=64) 34.87±3.52 43.33±4.25* 105.25±10.45 96.47±9.25* 68.28±6.41 56.63±5.36*對照組(n=64) 34.95±3.61 38.87±3.42* 105.64±10.19 78.27±7.36* 68.18±6.26 61.27±6.77*t值 0.127 6.541 0.214 12.317 0.089 4.299 P值 0.899 0.000 0.831 0.000 0.929 0.000
表3 兩組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護理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分,(±s)]
組別 生理功能 身體角色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護理前 護理2周后 護理前 護理2周后 護理前 護理2周后 護理前 護理2周后觀察組(n=64) 84.18±8.46 92.26±7.23* 61.48±6.12 74.64±7.36* 78.33±7.51 89.67±8.63* 63.75±6.27 73.44±7.56*對照組(n=64) 84.23±8.35 85.57±8.66* 61.57±6.21 63.14±6.42* 78.47±7.45 80.51±7.44* 63.67±6.32 65.71±6.38*t值 0.034 4.744 0.083 9.420 0.106 6.431 0.072 6.251 P值 0.973 0.000 0.934 0.000 0.916 0.000 0.943 0.000
表3 (續(xù))
AMI主要是指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性缺氧缺血所導致的心肌壞死,屬于嚴重冠心病,隨著心絞痛的持續(xù)會造成患者生活質(zhì)量下降[10-11]。發(fā)病期間,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而持久疼痛,通過休息無法完全緩解疼痛,而且AMI還可能結(jié)合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一同出現(xiàn),對人體生命危害性極大[12-13]。雖然目前醫(yī)療手段較為先進,AMI患者預后得到極大改善,致死率明顯降低,但康復率仍然不容樂觀[14-17]。
常規(guī)護理是臨床針對AMI患者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雖有一定效果,但僅簡單執(zhí)行任務和做好常規(guī)性工作,未著重從患者自身了解方面著手,護理效果不佳。研究發(fā)現(xiàn),AMI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guān),而健康教育會規(guī)范患者生活方式,對疾病起到較好的改善效果[18-2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2周后,兩組LVEF均高于護理前,HR、LVEDD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周后,兩組SF-36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強化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詳細介紹AMI疾病相關(guān)知識,通過飲食、藥物干預,改善飲食結(jié)構(gòu),減少心肺負擔。培養(yǎng)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險因素,適當采取運動能增強體質(zhì)。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治療護理中,指導患者必要的疾病相關(guān)知識,改善不良習慣、重視健康生活方式,告知患者合理用藥控制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增加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的特色和創(chuàng)新之處:(1)本研究在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上,貫穿整個護理過程實施健康教育。該方式具有針對性強,患者接受程度高等優(yōu)點,可以對AMI患者進行有效干預。(2)本次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對入院、住院、出院三個方面,分別給予相關(guān)指導,探討患者不同階段索要采取的不同教育方案,總體評估健康教育對AMI患者的臨床意義和價值,揭示了臨床應用前景。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式:(1)本研究時間相對較短,短時間內(nèi)的研究結(jié)果可能與長期結(jié)果存在誤差,且研究樣本選取例數(shù)較少,臨床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周期及研究對象人數(shù)。(2)研究中雖排除各種不適合的樣本,但所選取的標本是否合理仍有待商榷,臨床可進一步增加排除標準,縮小樣本之間誤差。
綜上所述,對AMI患者采取健康教育能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生活質(zhì)量,此方法在臨床上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