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影像館
《理解一張照片:約翰·伯格論攝影》
蓍者 [英]約翰·伯格
編者 [英]杰夫·戴爾
譯者任悅
出版 理想國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定價 59元
約翰·伯格是英國藝術史家、小說家、公共知識分子、畫家。本書由他的摯友、英國著名作家杰夫戴爾(Geoff Dyer)精心編選,是伯格生前關于攝影文章的首次集結,被稱為繼《攝影小史》《論攝影》以及《明室:攝影札記》這幾本攝影經(jīng)典著作后的又一經(jīng)典。
劉樹勇
微博名:@老樹畫畫
1962年生于山東臨朐,視覺文化評論家.中央財經(jīng)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教授,藝術系主任。出版有《在江湖》《看過來看過去——國當代攝影觀察》等著作。
“好多東西約翰·伯格都會給我們一個從未想到過的角度,而且他說得太精準了……回頭想想我們?nèi)粘E恼盏慕?jīng)驗,或者是看照片的經(jīng)驗,我認為這本書里面會給你一個特殊的視角。從來沒有說一張照片僅僅是一張照片,照片一定要放到跟個人、跟社會、或者是更遠處的,跟文化、跟歷史在一個大框架里去看,你才能理解一張照片。”
任悅
個人網(wǎng)站:1416.me
策展人,攝影評論人,攝影教育工作者,現(xiàn)任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傳潘學院。出版有《1416攝影辭典》等著作。
“我喜歡約翰·伯格,是因為像他這樣能在一張照片里停留很久的人,我覺得很少見。他不但有一個長時間的停留,同時還能把他所見到的,再用文字表達出來。不知你們有沒有試過,看到一張照片,用語言的方式把它寫出來,然后再去看……伯格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他是一個非常有啟發(fā)式的人物……看他的書,帶有一種循循善誘的感覺?!?h3>約翰·伯格的“驚人之語”
在書中,約翰·伯格常常會有引人深思的“驚人之語”。比如對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攝影構圖問題,他的看法是:“‘構圖這個字眼里蘊含的深思熟慮、形式化的感覺,并不適用于攝影。一張照片真正的內(nèi)容是不可見的,它可用戲劇來推演,在這里意義要用時間來解釋,而非形式?!睂z影與藝術100多年來的糾葛,伯格慷慨陳詞:“與其將照片看作藝術作品,不如讓我們將其看作心電圖。這樣我們可能會少一些錯覺、我們的錯誤在于總是依據(jù)創(chuàng)造過程中某些不同程度的處理來歸類藝術,照此邏輯,所有的人造物就都成了藝術了?!敝劣跀z影大師如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伯格也不吝贊美之詞:“沒有哪一位拍攝自己同胞肖像的攝影師,可以像桑德一樣讓自己的照片擁有如此通透的記錄性。”就是在這樣另類但又雄辯的句子之中,約翰·伯格構造起了自己獨特的攝影哲學。
說今天是全民攝影的時代也不為過,所以學會看照片,培養(yǎng)品位也很重要。在伯格的筆下,看一張照片更像在進行一場偵探游戲——留意所有的細節(jié),從照片所呈現(xiàn)的事實,結合它的用途和所處的歷史背景去理解它,從以下四個角度學會品味照片。
第一,外觀。攝影能捕捉的是事物的外觀而不是它們的內(nèi)在,所以當我們試圖理解照片時,也不是在還原它們的意義,閱讀的過程中也有創(chuàng)造的成分。
第二,故事。照片捕獲的是瞬間,這意味著多張照片所構成的攝影故事并不是連續(xù)的。通過照片之間的對比、對等、沖突和循環(huán),一系列不連續(xù)的瞬間反而獲得了一種獨特的連續(xù)性,進而實現(xiàn)了更為意味深長的敘述效果,它的功能就好比隱喻中的提示線索。
第三,使用。有的照片是私人經(jīng)驗,有的則用于公開。我們現(xiàn)在必須區(qū)分兩種完全不同的攝影使用。私人照片與它的原始語境連接在一起。但公開發(fā)表時或許與最初的意義沒有太直接的關系,比如,我們很難知道多蘿西婭-蘭格(Dorothea Lange)那張《移民母親》(Migrant Mother)中的母親當時在想什么。
第四,細節(jié)。我們不僅要識別被拍攝者的身份,還要注意到他的姿態(tài)、表情,我們甚至可以從照片中人物的著裝讀出一大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