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靜,俞夢春,惠 艷
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現(xiàn)象在全球范圍普遍存在,妊娠期婦女作為一類高危人群,在妊娠期間發(fā)生維生素D缺乏的概率相對較高[1-3]。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既往研究數(shù)據(jù)已明確表明在妊娠期間,孕婦機體維生素D水平與妊娠結局存在相關性,維生素D缺乏可引發(fā)早產(chǎn)、子癇前期、死產(chǎn)等不良妊娠結局[4-5]。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81例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孕婦的臨床資料,探討IVF-ET孕婦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水平與妊娠結局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11月因輸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孕婦81例。①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影像學檢查確診存在輸卵管疾病并進行IVF-ET者;未合并惡性腫瘤疾病。②排除標準:不孕原因非單純輸卵管因素者;存在心、腎等臟器功能異常者;存在先天性子宮畸形及宮頸疾病。根據(jù)孕婦25(OH)D水平分為A組[25(OH)D水平<25 nmol/L]24例、B組[25(OH)D水平25~50 nmol/L]44例、C組[25(OH)D水平>50 nmol/L]13例。3組年齡、不孕年限、體重指數(shù)和基礎卵泡刺激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3組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1.2IVF-ET方法 于IVF-ET治療前1周期開始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N.V.Organon,批準文號:H20130491)1片,1/d,15 d后肌內(nèi)注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a,法國)1.8 mg,于月經(jīng)第3~4天達到垂體降調(diào)節(jié)后應用卵泡刺激素(FSH)。所有患者在1個優(yōu)勢卵泡直徑達18 mm或多個卵泡直徑達17 mm時,于當晚肌內(nèi)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3361)6000~10 000 U,36 h后取卵,取卵后第3天進行胚胎移植。
1.3觀察指標 于IVF-ET治療前空腹抽取靜脈血進行血清25(OH)D水平檢測,收集3組孕婦各項臨床資料、實驗室、影像學資料等,比較孕婦胚胎移植率、臨床妊娠率、早期流產(chǎn)率及妊娠結局,將孕婦分為妊娠組及未妊娠組,比較兩組孕婦血清25(OH)D水平。
2.1促排卵情況比較 3組孕婦促排天數(shù)、促性腺激素(Gn)總量、HCG日孕酮、獲卵數(shù)、受精數(shù)、形成胚胎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婦促排卵情況比較
2.2孕婦胚胎移植率情況 3組孕婦移植胚胎數(shù)、MⅡ卵數(shù)、受精率、優(yōu)胚率、移植日內(nèi)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婦胚胎移植率情況比較
2.3妊娠結局 3組孕婦胚胎種植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臨床妊娠率高于A、B組,且B組高于A組(P<0.05)。A組孕婦早期流產(chǎn)率高于B、C組(P<0.05)。見表4。
表4 3組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婦妊娠結局比較[例(%)]
2.4妊娠組及未妊娠組孕婦血清25(OH)D水平 本研究中妊娠組46例,未妊娠組35例。妊娠組與未妊娠組血清25(OH)D水平分別為(37.64±12.69)nmol/L與(28.46±12.11)nmol/L。妊娠組血清25(OH)D水平高于未妊娠組(P<0.01)。
有研究報道,維生素D在胰島素合成、分泌,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抑制炎性反應方面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人體生長發(fā)育過程的必需物質,是維持人體骨骼健康的主要元素[6-9]。既往文獻報道,在妊娠期間,因人類胎盤本身存在維生素D激活酶CYP27B1和VDR,在一系列機制引導下可促進HCG表達,在妊娠期,充足的維生素D可保障胎兒骨骼的完整發(fā)育,同時提高母體免疫能力,反之維生素D缺乏,可能影響妊娠結局[10-14]。妊娠期婦女是血清25(OH)D缺乏的高危人群。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25(OH)D水平<25 nmol/L者24例,占總例數(shù)的29.63%,提示妊娠期婦女出現(xiàn)血清25(OH)D缺乏的概率相對較高。
郎楠等[15]和Ozsari等[16]報道,血清25(OH)D的缺乏可以使母體及胎兒出現(xiàn)異常改變,如胎兒生長受限、妊娠并發(fā)癥,考慮維生素D相關基因多態(tài)性的作用。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影響行IVF-ET治療孕婦妊娠結局的因素較多,認為胚胎質量、子宮內(nèi)膜容受性是影響臨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基于該原因,提高行IVF-ET術孕婦妊娠率仍然是臨床關注的重要方面[17-21]。本研究中,3組促排天數(shù)、Gn總量、HCG日孕酮、獲卵數(shù)、受精數(shù)、形成胚胎數(shù)及移植胚胎數(shù)、MⅡ卵數(shù)、受精率、優(yōu)胚率、移植日內(nèi)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同時并未檢測卵泡液中25(OH)D水平的相關數(shù)據(jù),存在局限性。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C組臨床妊娠率高于A、B組,且B組高于A組,A組早期流產(chǎn)率高于B、C組,妊娠組血清25(OH)D水平高于未妊娠組,提示血清25(OH)D水平缺乏者早期流產(chǎn)率較高,而臨床妊娠率較低。結合相關文獻報道認為,維生素D可通過調(diào)控蛻膜化T淋巴細胞的活性及炎性因子的水平,間接影響子宮內(nèi)膜的容受性及胚胎移植[12]。充足的維生素D水平更易于胚胎著床,反之將促使細胞免疫功能亢進,同時伴隨輔助性T淋巴細胞趨于Th1細胞發(fā)生偏移,故引發(fā)流產(chǎn)[22]。
綜上所述,行IVF-ET孕婦血清25(OH)D水平與妊娠結局存在一定相關性,血清25(OH)D水平缺乏者早期流產(chǎn)率較高,臨床妊娠率較低。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為研究樣本量較小,結論仍然需要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