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孫桂江,于海波,賈 嵐,姜埃利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腎臟病血液凈化科,天津 300211)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線,盡管NKF-KDOQI指南建議自體動靜脈內(nèi)瘺作為患者的首選血管通路[1],但是由于患者血管條件差、心功能較差等種種原因,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仍然廣泛應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而CVC一旦喪失功能會嚴重影響透析效果,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2]。目前多數(shù)研究關注于CVC置入初期的影響因素,而對CVC長期通暢的影響因素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CVC的長期生存分析,得出可能影響CVC生存的因素,以便通過控制這些危險因素,延長CVC的使用壽命。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于我院初次行CVC植入術的患者96例。納入標準:(1)術后導管功能良好并且能夠作為血管通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大于3個月。(2)年齡大于18周歲。(3)術后長期于我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排除標準:(1)術后3個月內(nèi)CVC喪失功能。(2)患者死于其他疾病或進行腎移植。其中女性51(53.13%)例,平均年齡(54.97±10.73)歲,原發(fā)病:糖尿病腎病2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26例,成人型多囊腎13例,高血壓腎病12例,梗阻性腎病7例,痛風性腎病3例,病因未明6例?;颊呙恐芡肝?~3次,每次4 h。
1.2 觀察指標 從我中心數(shù)字化血液透析數(shù)據(jù)管理庫中獲取患者性別、年齡、原發(fā)病、合并癥,以及血紅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甘油三脂、總膽固醇、血鈣、血磷等化驗,上述化驗我中心透析患者每月復查1次,甲狀旁腺激素,每3個月復查1次。上述化驗值取自CVC置入時至出現(xiàn)終點事件CVC由于導管內(nèi)血栓形成或者纖維鞘形成喪失功能拔管或者至研究終點時間4年末為止的平均值。導管相關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s,CRI)的定義為:導管出口、隧道皮膚紅腫熱痛,炎性分泌物或伴發(fā)熱,血白細胞增高,分泌物或血培養(yǎng)病原菌陽性,具有上述情況之一者[3]。
1.3 導管留置及封管方法 留置導管為美國Quinton公司Permcath帶滌綸套(CUFF)雙腔導管或者美國巴德公司的Hemosplit帶滌綸套雙腔導管。經(jīng)右頸內(nèi)靜脈,應用Seldinger技術,并采用撕脫型擴張導管置管法。置管后用5 mL注射器反復抽吸動脈端和靜脈端,調(diào)整管尖至回血通暢為止,純肝素封管。術后患者取站立位拍胸片,確定導管末端位置。所有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3~4 h,每次血透結束后予純肝素(6 125 U/mL)按導管所標刻度封管。部分患者每2周予尿激酶(10 000 U/mL)按導管所示刻度封管1次。觀察終點為CVC喪失功能拔管或通暢至4年末。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ASS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類變量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繪制患者CVC生存曲線,組間生存率的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采用COX模型進一步分析影響CVC生存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VC的使用情況 CVC1年生存率95.8%,2年生存率86.46%,3年生存率71.86%,5年生存率53.13%,CVC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見圖1。
圖1 中心靜脈導管生存曲線Fig 1 Kaplan Meier analysis for CVC patency
2.2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截止研究終點,CVC拔管組與CVC生存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比較。兩組之間導管感染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間斷尿激酶封管比例,白蛋白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值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wogroups of patients
2.3 對 CVC的壽命行Kaplan-Meier分析 根據(jù)患者是否間斷尿激酶封管,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來分組對CVC的壽命行Kaplan-Meier分析。結果分別見圖 2(χ2=5.099,P=0.024),圖3(χ2=6.174,P=0.013),圖 4(χ2=9.660,P=0.002)。
圖2 依據(jù)是否用尿激酶間斷封管來分組行中心靜脈導管生存曲線比較Fig 2 Kaplan-Meier analysis for AVF patency:Data based on rokinaseintermittentlyinstead of heparin as a locking solutionversus non-rokinase
圖3 依據(jù)是否具有糖尿病來分組行中心靜脈導管生存曲線比較Fig 3 Kaplan Meier analysis for CVC patency:Data based on DM versus non-DM
圖4 依據(jù)是否具發(fā)生導管相關感染來分組行中心靜脈導管生存曲線比較Fig 4 Kaplan Meier analysis for CVC patency:Data based on CRI versus non-CRI
2.4 CVC使用壽命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見表2。
表2 影響中心靜脈導管壽命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Tab 2 Multivariate cox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VC life
盡管動靜脈內(nèi)瘺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選血管通路,但是由于種種原因,CVC仍廣泛應用于臨床,有研究表明CVC的使用率高達40%[4],是動靜脈內(nèi)瘺之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CVC一旦喪失功能會嚴重影響透析效果,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2]。因此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影響CVC使用壽命的因素,改變可以控制的因素進而延長CVC的使用壽命就顯得尤為重要。
與前人研究一致,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以間斷以尿激酶封管分組,CVC生存時間較長[5-6]。機制可能如下,尿激酶直接作用于內(nèi)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纖溶酶,而后者能夠降解纖維蛋白原凝塊[6]。此外,尿激酶還能夠提高血管ADP酶活性,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7]。雖然多因素分析并未顯示尿激酶封管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本研究納入的采用尿激酶封管的患者例數(shù)較少有關,尚需進一步大樣本的實驗進行研究。
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CVC使用壽命較短[8-9],筆者也得出同樣的結論。糖尿病患者CVC使用壽命更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糖尿病患者血管條件更差,容易形成斑塊以及狹窄,促進血栓形成[8];其次,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往往處于高凝狀態(tài),包括凝血因子增加及抗凝血酶Ⅲ減少及活性降低所致內(nèi)源性凝血途徑激活,血小板膜流動性降低,活性增高,纖溶活性降低[10];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加容易合并感染等并發(fā)癥,造成體內(nèi)炎癥因子增加,促使血栓形成[2]。
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以CRI分組,兩組患者CVC壽命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COX多因素分析也顯示CRI是CVC生存的危險因素。導管感染發(fā)生后,細菌定植于導管局部,形成生物菌膜,影響CVC的功能,同時亦會促使體內(nèi)多種炎癥因子生成,形成局部微炎癥狀態(tài),進一步打破纖溶凝血系統(tǒng)異常,促進血栓形成[11-12]。
與前人研究一致[13],筆者研究還發(fā)現(xiàn)較低的白蛋白是CVC生存的危險因素,機制如下:白蛋白反應患者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低蛋白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較差,營養(yǎng)不良本身就會促進高凝狀態(tài)和免疫抑制,患者處于高凝狀態(tài)時容易促進導管血栓的形成[13];患者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時,較易并發(fā)感染,進一步造成患者處于微炎癥狀態(tài),亦會促進血栓形成,影響CVC的生存時間[7]。
總之,隨著透析患者透析時間的逐漸延長以及高齡透析患者的增加,臨床上使用CVC作為血管通路的患者會越來越多,那么延長CVC的使用壽命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避免導管感染,使用生物相容性較好的透析器可以降低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從而增加CVC的使用壽命。間斷尿激酶封管也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本研究是基于單中心的數(shù)據(jù)得出的初步結論,尚需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