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2017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chuàng)強軍偉業(yè)”主題展覽時強調: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的精神核心,對于包括鄭州二七紀念館在內(nèi)的所有紅色展館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對于我們國家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深遠意義。
一
中原大地,從來就是一片紅色的沃土。在這片光榮的土地上,涌現(xiàn)出無數(shù)為革命、為解放事業(yè)視死如歸的英烈。鄭州二七大罷工運動,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大潮中的一朵浪花。
在中國工運史上,1923年2月7日,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
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當時的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成立總工會的自由和工人階級的政治權利,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舉行了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這次罷工以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為中心,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使長達一千多公里的京漢鐵路全線癱瘓,給反動派以迎頭痛擊。此次工人運動遭受到反動派的殘酷鎮(zhèn)壓,施洋、林祥謙等52位工人運動領袖及先進分子英勇犧牲?!岸摺惫と诉\動的意義是重要而深遠的?!岸摺贝罅T工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頂峰,同時也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光輝篇章。后來的黨史研究者認為,“二七”大罷工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規(guī)模最大、最有影響的一次。
為紀念此次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也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犧牲精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和政府收集革命先烈文物,并在鄭州市中心修建了二七紀念塔,以此緬懷先烈精神,弘揚光榮傳統(tǒng)。如今矗立在二七廣場的二七紀念塔,已成為鄭州市乃至中原大地的重要地標,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二
然而,一個時期以來,人們似乎對那段如火如荼的歷史記憶慢慢淡化了,一些野史傳說沖擊著人們的聽覺與視覺。二七紀念塔在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之中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作為二七紀念館的一名工作人員,筆者深感責任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頑強戰(zhàn)斗作風,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新的起點上把革命先輩開創(chuàng)的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歷史是不能忘記也是不能割斷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經(jīng)過浴血奮斗取得今天的成就,整個歷程是不能忘記的。今天的中國,不過是昨天中國的繼續(xù)。只有深刻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的“昨天”,才能真正理解“今天”,才能擔當起“明天”的重任。不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發(fā)展史,就會缺乏對當前實際的正確認識和對未來發(fā)展的科學把握。
毫無疑問,以“二七”精神主題的紅色紀念館,在宣傳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活動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展館都無法取代的??v觀中國近現(xiàn)代史,其實也是一部革命史。沒有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就不可能有今天廣大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因此,牢記革命歷史,對當今社會的年青一代進行愛國主義與革命歷史教育,二七紀念館責無旁貸。因為這里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走過的光輝歷程中的一束火花,也是工人運動在中國革命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最為濃重的一筆。
如何利用二七紀念館與二七紀念塔作為陣地,對年青一代進行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且值得探究的任務。尤其是在強調經(jīng)濟發(fā)展的今天,如何與時俱進,采取青年人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是今天“二七”人甚至所有紅色教育場館面臨的新課題。如何利用這個陣地,彌補青年人歷史知識的不足與匱乏,提升他們的基本歷史素質,使之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政治觀,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務。
因為當代的青年人對于中國革命歷史的了解僅僅限于書本,對現(xiàn)實斗爭的殘酷性知之甚少。這一代人尤其是當代大學生,將是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者。為了保證先進生產(chǎn)力掌握在人民手中,為了保住無數(shù)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帶領人民群眾取得的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果實,必須加強對青年人的近現(xiàn)代史教育,讓我們的青年人牢記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屈辱的歲月,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因此,讓更多的青年人走進紅色展館,是“二七”人肩上的任務。
三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革命傳統(tǒng)資源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把這些革命傳統(tǒng)資源作為開展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依托紅色革命資源,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建立紅色宣傳教育新載體。
二七紀念館,作為紅色教育基地,必須突出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凝練整合紅色精神,融合展示紅色記憶,增強紅色展館的精神內(nèi)涵和獨有特質。這是二七紀念館必須認識到的自身職責。同時,還必須利用地處鄭州市中心城區(qū)位置這一優(yōu)勢,將紅色旅游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每一位來到二七紀念館和二七紀念塔的游人領悟到革命成果來之不易,從而樹立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將二七紀念場館建設成傳承紅色精神、開展紅色教育的新坐標,新時代下凝聚人心、振奮精神的新平臺。
作為“二七”紀念館的工作人員,筆者認為,如果真正使紅色教育深入人心,還必須通過組織各種走出去的社會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二七歷史,通過老百姓尤其是青年人容易接受的形式開展活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說教的形式之上。所以,必須重視大、中、小學校,將學校作為我們重要的宣傳陣地,讓青年人看到歷史,學習歷史,不忘歷史。
一百多年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極為重要的時期。屈辱與苦難、奮斗與犧牲、光榮與輝煌,構成了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豐富而斑斕的畫卷。大力加強對青年人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教育,可以使他們清醒看到近現(xiàn)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基本事實,探索和理解其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自己愛國主義水準,加強他們對國家、民族、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力和凝聚力,使之健康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結語
歷史從來不是靜止的,它具有穿透時空的永恒力量。不斷挖掘烈士精神內(nèi)涵,使其永葆時代光芒,不僅是作為“二七”人的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和擔當,也是啟迪后人對烈士精神的敬仰與追索。如果鄭州二七紀念館能為在全社會營造不忘先烈的濃厚氛圍,凝聚實現(xiàn)民族復興強大正能量貢獻一分力量,那么,這將是“二七”人的自豪與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