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華
2018年立冬日期為11月7日,時間為北京時間19點31分39秒,此時太陽移到了黃經(jīng)225°的位置上?!对铝钇呤蚣狻氛f“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古人常以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然而,從氣象的角度來看,立冬節(jié)氣之時,中國僅僅黃河流域及以北地區(qū)真正進入了冬季,南嶺以南附近地區(qū)要到12月初才入冬,更南地區(qū)如海南甚至長夏無冬。借著立冬之際,我們聊聊中國冬季的氣候特征。
氣溫低,天氣寒冷,是中國冬季氣候的主要特征之一。立冬節(jié)氣以后,冷空氣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強,氣溫逐日走低。在中國,天氣最冷時期,是在大寒。此時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我們來看看古人眼中的大寒天氣。
大寒吟
(宋)邵雍
舊雪未及消,
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
檐頭冰鐘乳。
清日無光輝,
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
言語不能吐。
詩的大意是:前些日子下的雪還沒有來得及融化消逝,新下的雪又封門閉戶;臺階上凍結(jié)了一層冰,看上去如銀色的床鋪,屋檐邊的冰掛就像是倒懸的鐘乳石;清冷的冬陽失去了溫暖的光輝,肆虐的北風在狂呼怒號;人們的舌頭也仿佛要被凍住了,說不出話來。
詩中提及的雪、冰凍、冰掛,都是天氣嚴寒的象征。冰凍是指水由于冷卻而凍成冰,如雪下到地面后,白天有一個氣溫上升過程,雪融化成水,又未能及時被太陽蒸發(fā),在夜晚氣溫降到0℃后,就凍結(jié)成冰。結(jié)冰與冰凍有一定的區(qū)別,但它們形成的物理原理是一樣的。結(jié)冰是指露天水面凍結(jié)成冰的一種天氣現(xiàn)象。冰掛是指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于或低于0℃的物體表面凝固而形成的,需要潮濕冰冷的天氣才能形成。
小時候,冬天極冷時,小溪、池塘等就會結(jié)冰,一旦爺爺家后院小蠟樹葉片上凍結(jié)著一層冰的時候,屋檐下往往就會掛著長短不一的冰掛。因為氣候變暖,岳陽下雪的強度、頻率都比20世紀80—90年代小了很多,冰掛更是難得一見了。在欣賞久負盛名的九寨溝和黃河壺口冰掛時,長期蟄居廣東的我,雖然不至于冷得“言語不能吐”,卻也被凍得直打寒戰(zhàn)。
《世說新語》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王司州嘗乘雪往王螭許。司州言氣少有牾逆于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覺惡,便輿床就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與老兄計!”螭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意思是說:司州刺史王胡之有一次冒雪前去他的堂弟王螭府上。王胡之說話時的言談、態(tài)度稍微冒犯了王螭,王螭便生氣不高興。王胡之覺得冒犯了他,就把坐床挪近王螭身邊,拉著他的手臂說:“你難道為這些便和老兄我計較!”王螭撥開他的手說:“冷得像鬼手一樣,還硬要來拉人家的胳膊!”
這讓我想起上小學的時候,數(shù)九寒天,手腳冰冷,小伙伴們常在課間休息時一齊跺腳取暖,或者突然將冰冷的手指伸入對方脖子后面,冷得對方哇哇大叫,以此相互逗樂。巧合的是,我們岳陽人也喜歡將冰冷的手稱作“鬼手”或者“鬼爪子”。
南方溫暖,北方寒冷,南北氣溫差別大是中國冬季氣溫的地理分布特征。以中國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例,0℃等溫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分布,該線以北的氣溫在0℃以下,越往北氣溫越低,其中黑龍江漠河的氣溫在-30℃以下,為中國最低氣溫;該線以南的氣溫則在0℃以上,其中南嶺山脈一線,氣溫為8℃左右,而海南三亞的氣溫則在20℃以上。
為什么中國冬季氣溫南北差異如此巨大呢?這是因為,冬季陽光直射在南半球,太陽輻射獲得的熱量少,同時中國南北緯度跨度大,北方與南方太陽高度差別顯著。另外,中國冬季受冬季風的影響,從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風吹來,北方地區(qū)首當其沖,南方因東西向高大山脈如秦嶺、南嶺山脈對冷空氣的阻隔,冷空氣影響時勢力已大大減弱,且南方還常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影響,因此更加劇了南北氣溫的差距。
冬季天氣寒冷,往往是一次次寒潮入侵的結(jié)果。所謂寒潮,是指來自高緯度地區(qū)的寒冷空氣,在特定的天氣形勢下迅速加強并向中低緯度地區(qū)侵入,造成沿途地區(qū)劇烈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這種冷空氣南侵,達到一定標準的就稱為寒潮。中國氣象部門規(guī)定,冷空氣侵入造成的降溫,一天內(nèi)達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氣溫在5℃以下,則稱此冷空氣暴發(fā)過程為一次寒潮過程。寒潮入侵中國的主要路徑有三條:從西伯利亞西部進入中國新疆,經(jīng)河西走廊向東南推進,此為西路;從西伯利亞中部和蒙古進入中國后,經(jīng)河套地區(qū)和華中南下,此為中路;從西伯利亞東部或蒙古東部進入中國東北地區(qū),經(jīng)華北地區(qū)南下,此為東路?!氨憋L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便是寒潮從西路入侵產(chǎn)生大風降溫降雪的結(jié)果。
中國冬季南北氣溫相差50℃以上,在古詩詞中亦可窺見一斑。下面以初冬為例,感受一下中國南北氣溫的差異。
河梁歌
(先秦)無名氏
度河梁兮渡河梁。
舉兵所伐攻秦王。
孟冬十月多雪霜。
隆寒道路誠難當。
陳兵未濟秦師降。
諸侯怖懼皆恐惶。
聲傳海內(nèi)威遠邦。
稱霸穆桓齊楚莊。
天下安寧壽考長。
悲去歸兮河無梁。
《河梁歌》是一首先秦時期的詩歌,表達了作者對連年戰(zhàn)火的控訴?!秴窃酱呵铩酚涊d,越王勾踐滅吳國之后,北渡江淮,與齊國、晉國的國君會盟于徐州,發(fā)布號令要求齊國、楚國、秦國、晉國都服從王室,但秦桓公不愿意聽勾踐的,勾踐威脅要渡過黃河去攻打秦國,生長在江南的越國士兵內(nèi)心十分畏懼,唯恐北方寒冬難挨,正好秦國也不想與越國為敵,自行退讓了,越王勾踐便取消了攻秦的計劃,越國士兵歡欣喜悅,作了這首《河梁歌》?!懊隙露嘌┧?,說明中國黃河流域在初冬季節(jié)便已霜繁雪重了。
丙寅十月游南華
(宋)朱翌
五年四轉(zhuǎn)入曹溪,
飛蓋干霄日為低。
人定忽聞鐘不嗄,
飲香休問水流西。
桄榔子熟旒珠重,
豆蔻叢深扇羽齊。
郁郁蒼蒼千嶂里,
犯寒猶著一蟬嘶。
南華即南華寺,位于廣東省韶關(guān)市曲江區(qū)馬壩鎮(zhèn)東南7千米的曹溪之畔,是禪宗六祖惠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fā)源地,為中國佛教名寺之一。 桄榔是熱帶、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一種常綠喬木,喜高溫多濕,不耐寒,年平均溫度在20~30℃生長良好,主要分布在中國海南、廣東、廣西及云南等地。豆蔻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喜高溫,不耐寒,主要分布在五嶺以南地區(qū)?!坝粲羯n蒼千嶂里,犯寒猶著一蟬嘶”,已是十月(農(nóng)歷),嶺南依舊層巒疊嶂,郁郁蔥蔥,而且還有蟬的嘶叫聲,尚在夏秋之交。
農(nóng)歷十月(大概與公歷11月相當),從氣象意義上劃分四季來說,黃河流域基本都已進入冬季,偏北的地區(qū)更是已進入隆冬。如西安常年入冬平均時間為11月8日,哈爾濱在10月4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則處秋意最濃之際,如杭州在11月28日入冬;嶺南才剛進入秋季,依舊山青水綠、溫暖宜人,如廣州10月29日入秋,???1月24日入秋,而且沒有氣象意義上的冬季,秋季剛剛過去,春季便接踵
而來。
“我在南方吃雪糕,你在東北穿棉襖”,可以說是中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的形象寫照。
(責任編輯/劉京 ?美術(shù)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