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亞萍 西安翻譯學院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專注于個人發(fā)展并研究積極的素質,如潛能和美德。積極心理學在與傳統(tǒng)心理學相比,基本理論上存在一些差異。積極心理學側重于個人的積極素質和個人生活質量。然而,它并沒有完全否認對個人發(fā)展產生負面和令人沮喪影響的重要性。具體而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積極的情緒體驗、社會組織體系、人格三個方面。
傳統(tǒng)心理學更關注有問題的學生,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是服務于學校的所有學生。有問題的學生只占學校人口的一小部分。而大多數普通學生需要心理指導。大多數學生不符合某些情況的標準,但生活在泥濘,閑散的生活中,有些學生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動力是什么,也有部分學生每天過著非常積極和充實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于引導這些學生愉快地做有積極的事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心理教育教學的相關內容是串聯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各學科間互相配合進步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提升整個教學規(guī)劃化的重要基礎之一。現階段,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僅是因為學校教育質量的原因,同樣也是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需要學生自身注意相應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時社會、學校和家庭要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搭建預防心理健康疾病發(fā)生的有效平臺。
由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群體心理咨詢與交互心理問題解決方法。 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需要結合個人咨詢和小組咨詢,同時將咨詢到的相關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作出相應的咨詢判斷,利用有效的信息化及網絡化將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并將預防信息傳遞出去,這樣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再遇到這樣的心理問題時可以對號入座。為了有效激發(f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個人交際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積極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以傳統(tǒng)評價為基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勢必避免不積極面對和被動習慣的不利情況,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是不利的,這也不利于普通學生的心理成長需求和健康的心理發(fā)展。針對當前形勢,要著力抓好少數學生關注的問題,關注全體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由于現階段,學生家長白天忙于工作,照顧孩子的事情基本涉及不到,更不用說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此學校就成為整個教育教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根據積極的心理學,主觀幸福指的是個人的生活觀和生活感,而幸福感的關鍵是個人的價值觀和目標是如何與外界和現實生活中的生活質量相協(xié)調的。近年來,隨著高校大學生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大學生數量增加,導致教育資源嚴重短缺和大學生找工作難,但大學生的期望不高降低。這種局面導致大學生實際與夢想的跨度過大,這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突出方面。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
教師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并且要以發(fā)現和發(fā)展的愿景注意到學生的積極面。引導學生積極地看問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心理,培養(yǎng)積極的三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相應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整個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及提升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及相關的關注者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同時要體會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規(guī)范化,進而提升整個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心理咨詢是學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咨詢師應該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平等對待每個訪問者,相信每個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理素質,并與訪問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和探索大學生的積極素質,使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心理能力處理當前的問題,樹立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個性特征。
提供多種積極、正確、健康等主題相結合的積極心理學課程,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成長過程中積極的經驗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潛力,而且成為學生繼續(xù)成長的引導。開展積極心理學課程有效的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視,進而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相應的心理健康的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