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挫折,一味地抱怨只會讓我們變得充滿負能量,并不能解決問題。而真正的強者,是能含著眼淚奔跑的人,他們敢于直面困難,積極地尋求出口。拋棄無用的借口,在生活的風浪中盡情地撲騰,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用一顆赤誠的心去認真生活吧!
有多少“起跑線上的恐慌”是教育謊言
常言道:“沒有傘的孩子,要學會努力奔跑?!狈旁诂F(xiàn)實生活中,這句話在很多“愛子心切”“愛女如命”的家長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類似“笨鳥先飛”“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口號,不僅見于各類培訓機構的傳單上,在很多家庭的教育觀念中,都可謂根深蒂固。然而,這種所謂“起跑線上的恐慌”,更像是一種焦慮癥。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熱衷于“曬孩子”,很多不是曬孩子有多么可愛,而是曬他們有多么厲害,昨天背了多少單詞,今天又掌握了多少技能……表面上看,家長們?yōu)楹⒆犹峁┝藘?yōu)質的教育環(huán)境。實際上,這種“優(yōu)質”并不全然合適。很多孩子參加的興趣班、奧數(shù)培訓班之類,無外乎是家長們的想法,說好聽一點是“鋪路”,說難聽一點就是“下賭注”。與父母的期望大相徑庭的是,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觀念影響,越來越多的孩子成了“巨嬰”,他們跑不動、跳不高、走不贏,把對人生更重要的大學問忘得一干二凈。
素材解讀
與其說“起跑線上的恐慌”是一個家庭的焦慮,不如說這是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教育謊言。在其背后,仍然有著深厚的現(xiàn)實因素和價值追求背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將這種觀念從單一個體中抽離出來,放到一個社會大環(huán)境中來審視。或許,某些父母會擔心孩子淋雨,擔心他們輸在起跑線上,而每個家庭都會面對“起跑線上的恐慌”。但必須強調的是,要想讓孩子奔跑起來,就不要讓他們總是模仿你的姿態(tài),按照你的設定去生活。
適用話題
焦慮、恐慌、起跑線、急功近利……
鄭燮: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親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里出去,他聽到有間茅草屋里傳出陣陣讀書聲。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使他能去參加科舉考試,最后韓夢周中了進士。
鄭板橋因為失去了自己的獨子,因此經(jīng)常尋訪孤兒,然后傾力相助。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孩子們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盡力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饑民糊口,并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枚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痹跒那閲乐貢r,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是要接受懲處的。鄭板橋卻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干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這位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素材解讀
遍覽古今,凡真正立志于為民請命、為民執(zhí)政者,心中都裝有“民”和“愛”二字。心系百姓,所以工作務實,百姓至上;心存大愛,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適用話題
清廉、民本、關心、大愛……
戈登·布朗:每一次經(jīng)歷都在塑造你
戈登·布朗出生在蘇格蘭一個普通的牧師家庭,從小志向遠大。高中快畢業(yè)時,他在一場橄欖球比賽中被踢中頭部,左眼視網(wǎng)膜脫落,導致左眼失明。那段時間,布朗心灰意冷,郁郁寡歡。布朗的哥哥則千方百計地幫助弟弟走出低谷。一天,哥哥拿給布朗一把真槍和六發(fā)子彈,帶他到屋后實彈射擊。他們將目標定于20米開外的一棵橄欖樹。哥哥瞇起左眼瞄準,連開三槍都沒有命中目標。布朗前兩發(fā)子彈也射偏了,有些沮喪,哥哥在一旁鼓勵:“你還有一次機會!”
這一次,布朗屏氣凝神,真的擊中了目標。哥哥興奮地說:“你比我有優(yōu)勢,因為上帝替你蒙上左眼,你可以心無旁騖,專心瞄準目標了!”第二天,布朗便重返校園,開始用心學習。16歲時,他以全優(yōu)的成績考入蘇格蘭著名學府愛丁堡大學學習歷史,成為該校當時年齡最小的大學生,并最終獲得博士學位。
之后,布朗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迅速在政壇脫穎而出。46歲,當上英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財政大臣;56歲,接任布萊爾,成為英國首相。
素材解讀
當你遇到逆境的時候,是半途而廢,還是像戈登·布朗一樣在逆境中崛起?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在逆境中堅持下去,不讓環(huán)境擊垮你。因為,成長過程中,每一次經(jīng)歷都在塑造你。
適用話題
心態(tài)、成功之道、路在腳下、偶然與必然……
不找借口,只找方法
曾經(jīng)有兩個路人投資生意失敗了。他們都感到生活的壓力太大了,沒有任何希望,于是向對方互訴苦水,他們的對話被一個年長的老翁聽到了。
老翁:“年輕人,你們知道自己失敗的問題出在哪兒嗎?”
兩個年輕人滔滔不絕地說出了各自的理由。
老翁聽了許久,搖了搖頭說:“我問你們幾個問題,你知道窮人最多的是什么嗎?”
年輕人:“窮人有什么呢?”
老翁:“那你知道成功人士最多的是什么嗎?”
年輕人:“是錢!”
老翁:“你們知道自己最多的是什么嗎?”
年輕人:“時間!”
老翁:“錯,你們都答錯了,你們從頭到尾最多的就是借口,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你不行,不是因為你沒能力,而是因為你們?yōu)樽约赫伊颂嗟慕杩?;而成功人士最多的是方法,他們從不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而是找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素材解讀
是的,大多數(shù)時候,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為自己找了太多的借口。借口成了失敗的擋箭牌,也是阻礙成功的最大的絆腳石……
適用話題
丟棄借口、成功與失敗、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