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于 丹
自滿、自高、自大和輕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
——巴爾扎克
凡人惟能悔,然后能進德。
——陶 覺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只有愚人才會執(zhí)過不改。
——西塞羅
不會從失敗中尋找教訓的人,他們的成功之路是遙遠的。
——拿破侖
“少年班”40年:“神童情結(jié)”難消除
1978年3月9日,來自全國的21名少年被選拔進入中科大,成為中國首個少年班大學生。他們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當年被稱為“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但更多的是被稱作“神童”。
毫無疑問,“少年班”見證了重新重視知識與人才的改革年代。然而,神童教育的理念之一是把有限的資源,首先集中到少數(shù)精英身上。除了千挑萬選的少年班,全國范圍內(nèi)的中小學其實也在廣設“精英班”“實驗班”“火箭班”“重點班”——盡管他們的光輝或許沒有“少年班”的閃耀。
應該說,四十年前出現(xiàn)“少年班”,與那時人才青黃不接、社會渴求“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大背景是有密切關系的。
按理說,在我國高等教育即將進入普及化時代,今年畢業(yè)大學生已超過800萬,這種情況理當消弭。但當下社會仍舊存在“神童情結(jié)”,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還受到“神童情結(jié)”的影響。
素材解讀
所謂“神童”,有的是揠苗助長的結(jié)果,有的則只是知識教育視角下的超常兒童。但學習之外的能力、素質(zhì)欠缺,有的少年大學生的人格、身心成長都存在一定問題。這將影響他們持續(xù)的學業(yè)和事業(yè)發(fā)展。一些曾經(jīng)舉辦少年班的大學后來又取消這個班,原因正在于此?!吧倌臧唷背闪?0年,見證著我國教育從整體匱乏到過度焦慮的歷程。少年班的早慧、早培以及進入社會后的發(fā)展,也是一面鏡子,有助于我們從一個側(cè)面審視這種“趕早”教育的內(nèi)在問題。更理想的教育,是追求學生成長的質(zhì)量,而不是成長的速度。
適用話題
天才、素質(zhì)、教育理念、神童情結(jié)……
文天祥:以死報國
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專旨,命他疾速起兵勤王義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離京寄居之處)。文天祥奉讀詔書,痛哭流涕,立即發(fā)布榜文,征募義勇之士,同時籌集糧餉。他捐出全部家財作軍費,把母親和家人送到弟弟處贍養(yǎng),以示毀家紓難。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農(nóng)民為主、知識分子為輔的愛國義軍在極短時間內(nèi)組成,總數(shù)達3萬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開了新的一頁。
友人曾提醒文天祥說:“現(xiàn)在元軍三路進兵,你以烏合之眾迎敵,無異驅(qū)群羊斗猛虎?!蔽奶煜榛卮穑骸拔乙仓廊绱耍珖茵B(yǎng)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無一人一騎應召,我萬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難,希望天下忠義之士聞風而起,聚集眾人力量,也許能保存社稷?!彼€說:“受君之恩,食國之祿,應該以死報國。”
素材解讀
有人在血與火中焚燒成灰,隨風飄落;也有人在血與火中痛苦涅槃,直上九霄。文天祥當然是后者?!吧辔宜?,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蔽奶煜樵谏土x、小家和大家之間做出了選擇。他的行為向世人表明了什么是義,什么是民族精神,什么是愛國主義,什么是錚錚鐵骨。
適用話題
選擇、責任、風骨……
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2017年10月28日,京東集團創(chuàng)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劉強東受邀在母校宿遷中學90周年慶上發(fā)表演講《看得更遠,走得更遠》,以自己的傳奇激勵后輩。劉強東追憶自己的少年時光時說,中學時代,人生最大的理想是當個村長,因為看到村長家屋檐下很多豬肉,他想把豬肉分給村民們吃。他當年上宿遷中學的時候是背著十斤大米,一罐豇豆,后來去人民大學時,帶著500塊錢和76個雞蛋去上的學。人生的每一步都是為了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劉強東在演講的最后說:“今天老實說,我依然在努力地學習、看書、在上學,我依然每天工作16個小時,沒有周六、周日。為什么?并不是僅僅為了事業(yè)上的成就,我希望我每一天的學習都能夠讓我看得更遠,我每一天的努力都能夠讓我走得更遠。……過去我們花了30年,只是趕上了別人,未來我們靠什么去超越別人?我堅信就是今天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們,你們只有比別的國家的孩子看得更遠,也只有比別的國家的孩子走得更遠,才能夠讓我們國家更加的偉大?!愿魑煌瑢W們,讓我們秉承我們的精神,銘記我們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去探索這個世界,請大家時不時抬起你們的頭看向遠方,讓我們永遠看得更遠,走得更遠!”
素材解讀
劉強東的話語中流露出來的都是對年輕人的關愛和善意的提醒: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具有長遠眼光的人。這些話語對青少年的成長至關重要,那些缺乏遠見的人可能會被等待著他們的未來弄得目瞪口呆。
適用話題
善意提醒、志存高遠、心中要有大格局……
保羅·珀特斯:小人物的夢想
他,沒有絢麗的名字;他,沒有迷人的臉龐;他,沒有萬貫的家產(chǎn);他,沒有吸引人的口才。除了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靈魂的歌聲外,他別無夢想。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到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悲愴》,從此便愛上了古典音樂,并開始為之奮斗一生。28歲,從未接受過正統(tǒng)聲樂訓練的他,只是在卡拉OK模仿帕瓦羅蒂歌唱,他懷著成為職業(yè)歌唱家的夢想,前往意大利拜師學習,風雨無阻地認真上課。
當這個長相毫不起眼、滿口爛牙、學歷不高的手機業(yè)務員站在“英國達人”的初賽賽場上準備演唱歌劇時,現(xiàn)場所有人包括評委都沒有對他抱任何期望,表情里充滿了不屑和嘲笑。短短十多秒之后,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凡人,用歌聲震撼了全英國,他嗓音中的真誠、純凈,帶來一種讓人想流淚的感動。一種強烈的悲痛與振奮,令全場觀眾激動得起立喝彩,令千萬人在電視機前為之流淚!最終,他一路過關斬將,獲得了決賽的冠軍,為英女皇獻唱,出了自己的唱片。他的比賽視頻也在全世界廣為傳播,影響著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小人物……他還通過網(wǎng)絡世界爆紅,在Youtube點擊過兩千萬。
他就是英國目前一顆耀眼的新星——保羅·珀特斯。
素材解讀
“不成功,便永遠賣手機吧”,保羅這破釜沉舟式的語句里飽含著對放棄理想的不甘,凝聚著退無可退的決絕,詮釋著對夢想永不言棄的追求與執(zhí)著。保羅的表現(xiàn)令人震撼,其實,讓人感動的不僅是他那優(yōu)美的歌聲,更是他不服輸?shù)木瘛?/p>
適用話題
偶然與必然、追求與執(zhí)著、機遇與挑戰(zhàn)、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