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云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yī)院(河南省骨科醫(yī)院)骨腫瘤矯形骨科肢體重建科,河南洛陽 471000)
研究顯示,近年來髖部骨折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以老年患者較為常見,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多種疾病,易導致發(fā)生高危并發(fā)癥,而下肢靜脈血栓則是常見的并發(fā)癥,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人體深靜脈功能不全,使老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而采取一項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該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對預見性護理對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預防的影響探析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抽簽分組方式對研究對象100例進行分組。
排除標準:(1)惡性腫瘤、嚴重肝功能不全患者;(2)其他嚴重疾病患者?;颊吣挲g在60~80歲。觀察組50例:年齡在 60~80 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70.01±1.15)歲,患者性別:20例為女性、30例為男性。對照組50例:年齡在 61~80 歲之間,平均年齡均為(71.15±1.26)歲,患者性別:21例為女性、29例為男性。2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項資料(平均年齡、性別)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50例均使用常規(guī)護理。定時為每位患者進行翻身,1~2 h/次,能預防患者發(fā)生壓瘡,對患者下肢血運、腫脹、疼痛、溫度等情況進行觀察[2]。
觀察組50例均使用預見性護理。
(1)加強對每位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使護理人員完全掌握髖部骨折的各項知識,同時對下肢靜脈血栓高發(fā)人群進行評估,為每位患者制訂飲食計劃,定期對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進行監(jiān)測[3]。
(2)在患者護理過程中,對其實施空氣液壓治療,壓力設(shè)置在90~120 mmHg之間,充氣、放氣、維持時間分別設(shè)定在10 s,2次/d、1 h/次,早期對每位老年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機制、發(fā)生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認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利于患者早期康復[4]。
(3)對患者血栓、血糖進行觀察,同時觀察患者患肢腫脹、疼痛感,在患者病情好轉(zhuǎn)后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護理人員可通過自我演示、視頻、圖譜等方式進行講解,鼓勵患者早期進行踝關(guān)節(jié)背伸運動,運動時應避免患者髖關(guān)節(jié)內(nèi)收、外旋,保持時間在10 s左右,除了上述訓練,患者每日還需要禁抬腿訓練,根據(jù)每位患者耐受力制定運動量和運動時間[5]。
將兩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詳細記錄。
對比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D-二聚體、GlU指標。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使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該次研究結(jié)果中的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n(%)]進行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患者3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分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觀察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D-二聚體(0.38±0.25)mg/L、GlU 指標(7.01±0.40)mmol/L 低于對照組患,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D-二聚體、GlU 指標(±s)
表2 分析對照組、觀察組兩組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D-二聚體、GlU 指標(±s)
組別D-二聚體(mg/L) GlU(mmol/L)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值 P值0.38±0.25 2.78±0.32 41.791 3<0.05 7.01±0.40 9.85±1.02 18.329 1<0.05
糖尿病血栓為威脅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糖尿病誘發(fā)的高血脂、高凝狀態(tài)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糖不穩(wěn)、血流滯緩等特點,易引起不良后果,而在老年患者治療期間采取一項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6]。
通過對老年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后,取得顯著效果,該項護理模式能針對每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通過采取護理措施,從而預防不良情況發(fā)生,首先拉近和護理人員之間的關(guān)系,減少患者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增強患者安全感,通過多項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注意事項、治療必要性的認知度,再通過進行早期運動干預,能提高患者耐受力和舒適度,通過對患者使用空氣液壓治療后,能促進淋巴回流、血液循環(huán),在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多數(shù)患者通過采取預見性護理,得到了全面、系統(tǒng)的護理服務,利于改善患者預后[7]。該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率、D-二聚體、GlU指標等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是由于預見性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具有多種優(yōu)勢,利于患者早期康復?,F(xiàn)如今,預見性護理已經(jīng)成為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首選護理方式,受到多數(shù)患者的青睞,在臨床廣泛應用[8]。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通過實施預見性護理后,取得顯著效果,能有效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利于患者康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