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昊
臺灣女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她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她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边@是一種何等美麗的教育場景,這是一種何等美妙的教育境界。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更要學會“慢慢來”。學會放慢腳步,給予兒童所需要的時間,耐心等待其成長。等待是對生命的尊重與賞識,也是孕育驚喜的歷程。與幼兒同行,其實就是牽著“蝸牛”去散步,是一個緩慢而優(yōu)雅的過程。
我對浩浩的第一印象是一個非??蓯厶煺娴哪泻⒆?,在班上總是能聽到浩浩的各種有趣話語 ,但浩浩脾氣很大,有攻擊性行為,經(jīng)常會突如其來的發(fā)脾氣。
一天下午點心時間,浩浩吃完點心已經(jīng)挺晚了,他把凳子搬上來后,拿了些玩具在座位上玩。過了一會兒,我看差不多了,就讓孩子們收拾玩具進行下一活動。浩浩一聽就不干了,上來抱住我撒嬌:“老師不要嘛,再玩一會兒嘛,我才剛剛搭好,我還沒玩夠。 ”
我耐心教育浩浩:“玩游戲時間到了,我們要學本領(lǐng)了。下次你早點吃完點心,就可以多玩一會了。這次我們要收了,去把玩具放好吧?!焙坪坡犕曛苯优吭诘厣洗舐暱奁饋?,邊哭邊喊:“我不要收玩具,我不要收玩具,我還要玩!”我繼續(xù)引導:“你這個玩具我們先不拆,給你留著下次繼續(xù)玩,但是你得把玩具放進筐里,我們先上課。 ”“不要,我不要,我就要玩。”我意識到浩浩的倔脾氣上來了,勸也是無濟于事,就開始組織其他幼兒有序收拾玩具。孩子們都開始拆放玩具,浩浩一看,生氣地跑到建構(gòu)區(qū)躲起來,生怕他的玩具被搶。期間,阿姨、老師都來建構(gòu)區(qū)找浩浩,耐心勸說和批評教育雙管齊下,浩浩就是聽不進去。直到他自己玩夠了 ,他出來。
還有一次我?guī)е⒆觽儊淼搅舜蟛賵觯M行“去郊游”的戶外自主游戲。我向孩子們再次申明游戲規(guī)則和安全教育以后,便讓女孩子先去拿自行車。男孩子們排著隊眼巴巴地看著她們。浩浩排在倒數(shù)第二個,有些沉不住氣,一個勁地催:“快點兒呀,等下自行車要沒有了。”沒想到,他的預感靈驗了。輪到他的時候,剛好沒有車了,一看空落落的“停車庫”,他的犟脾氣上來了,哭喊著跑走了。而他后面的小朋友則走上前,和剛好提著雙人車的琳琳商量一起玩,簡單解決了問題。我走到生悶氣的浩浩身邊:“浩浩,你可以去找有雙人車的小朋友一起玩,你看他們都是兩個人玩的。 ”
“我不要,我就要一個人玩,我就要自行車。 ”“你看,車都被提完了,老師也沒辦法,我也沒車給你呀。你現(xiàn)在坐在他們后面,待會兒你們就可以換了。 ”“我不要,我就要一個人騎自行車,你們都不幫我。”浩浩怎么都聽不進去,躲進了墻角里。過了一段時間,我再次走上前:“浩浩,你到底想不想玩?”“我想玩的,嗚嗚嗚……”
“那你不要哭了,也不能發(fā)脾氣,你去找一輛車坐,然后我讓你做司機,好不好?”“好?!蔽野押坪茙У健靶∷緳C”們面前,詢問誰愿意載他。軒軒熱情地說:“我愿意! ”,浩浩就這樣“上車”了,雖然還是不太樂意,但是已經(jīng)不再哭鬧了。
從上述兩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浩浩的情緒自控性較差,對自己的想法很堅持,難以聽取別人的意見。浩浩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只會自己躲起來生悶氣,而這時候的浩浩,完全聽不進老師們的建議,所以一味地耐心勸說不管用。
情緒、性格、氣質(zhì)類型等都是在長期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一旦形成難以改變。在有些時候,我們會抱著為孩子好的心態(tài),想盡各種辦法很努力地教育孩子,可是當幼兒聽不進去的時候,我們會著急,會生氣。我們常常付出太多,費了太大的力氣,可孩子們還是一臉茫然。所以,作為一名幼兒老師,不要著急,要學會“慢慢來”。
因此針對浩浩亂發(fā)脾氣的毛病,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觀察解讀。這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以粗暴對待。認識到這一點,我認真觀察浩浩,結(jié)合他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并聯(lián)系家長,家園合作,共同解決浩浩的問題。浩浩的媽媽十分理解和配合老師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也比較忙,與老師溝通比較少。所以我先把浩浩最近在園情況如實告訴了浩浩媽媽,她告訴我最近爺爺奶奶照顧多一些,奶奶比較寵他,什么都滿足他。找到問題的關(guān)鍵后,我跟浩浩媽媽達成一致意見,我們“分頭行動”。我負責在園觀察和控制孩子情緒,她則回家和浩浩奶奶溝通,避免“寵溺”,給予孩子適當?shù)氖『湾e誤,給孩子嘗試機會,增強動手能力,改變“包辦”行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和浩浩媽媽不斷交流情況,分享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措施,首戰(zhàn)告捷。浩浩奶奶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并對我們的做法表示認同,家園一致,教育效果顯著,浩浩的倔脾氣得到了一定控制。
經(jīng)過了一學期的努力,我們見證了浩浩的成長,從隨意亂發(fā)脾氣到學會控制脾氣。你覺得慢嗎?我覺得不慢,因為通過此次機會,浩浩的抗挫折性、情緒的控制性、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等都會得到很好地鍛煉,而這些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會使他終身受益。
所以,教育是一門“慢”藝術(shù),是一種等待、喚醒,是一種發(fā)現(xiàn),老師應該成為一個火把,用智慧與愛去點燃奇跡。有時候我們想盡各種的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有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因此,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平和、耐心和等待。孩子們也許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教師要用“慢”的思想去等待孩子每一點的進步,要用極其的耐心去接近孩子的心靈,了解孩子的需要,讓每一個生命感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