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湘榮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種植時間最悠久、范圍最廣泛、產量最大的農作物之一,在我國農業(yè)生產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為廣大農民群眾帶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其產量和品質更關乎到我國民生大計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本文主要結合湖南地區(qū)水稻生產實踐,就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進行探討和分析,希望能對水稻高產豐產有所助益。
關鍵詞:水稻 ;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一、稻田基地選擇
優(yōu)質高產稻米生產基地應選擇稻田土壤無重金屬和殘留農藥污染、灌溉水源清潔、生長中后期晝夜溫差平均在10~15℃,既避高溫,又防低溫,其光溫資源能滿足雙季水稻和一季晚稻安全灌漿結實的要求。
二、培育多蘗壯秧
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最好采用濕潤育秧大苗移栽或旱育秧中苗移栽,以利于調節(jié)群體結構、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害發(fā)生。多蘗壯秧是優(yōu)質高產稻米生產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多蘗壯秧能節(jié)省大田用肥、擴行稀植、降低群體起點、減少病蟲為害、增強抗倒伏能力。
1.育秧秧田選擇。濕潤育秧應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肥力適中、灌排方便、水源清潔、陽光充足、無病源、雜草少的田塊作秧田。
2.育秧秧田培肥。濕潤育秧秧田可施用草塘泥、綠肥、人糞尿、豬廄肥、餅肥等作底層肥,可以因地、四季選擇適合當地具體條件進行秧田培肥。但是,各種有機肥都要經過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為了促進秧苗早生快發(fā),還需要適量施用硫酸銨、尿素和磷胺、過磷酸鈣或腐熟人糞尿作面肥,旱育秧床土培肥的實質是提高床內腐殖質的含量。
3.科學浸種催芽
(1)種子精選和消毒。浸種催芽前應將種子翻曬1~2d,曬好后的種子用泥水或鹽水選種,去掉不飽滿以及有黑粉病的種子。水稻種子消毒,可用0.1%~0.2%的“401”浸種1~2d,或用稀釋1 000倍的50%多菌靈浸種1~2d,或者用300~500倍強氯精浸種,包衣種子除外。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預浸不超過10h撈起,洗干凈,以免影響發(fā)芽。
(2)催芽。水稻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7~38℃,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氣溫很低的春季,必須采取一定的保溫方法進行催芽。早稻破胸階段所需的適宜溫度不要超過38℃,催芽以26~28℃保溫催芽較好。催芽時應掌握好“高溫破胸、適溫催根、保濕催芽和攤涼煉芽”的原則。
4.適期播種育秧。早稻播種期的確定,首先要考慮播種時的氣溫條件。當常年日平均溫度穩(wěn)定通過12℃時,根據天氣預報,在冷尾暖頭搶晴播種,薄膜保溫育秧可適當提早播種;其次,要考慮移栽期天氣條件是否適宜于秧苗成活。水稻安全移栽的溫度指標為日均溫穩(wěn)定通過15℃;再次,三熟制早稻還必須考慮前作的收獲期、晚稻插秧期等,否則會影響前后作物的生產。
濕潤育秧要求成苗率大于85%,壯苗率大于80%,播種量常規(guī)稻為375~450kg/hm2,雜交稻為150~180kg/hm2?,F(xiàn)青扎根期在精整半旱秧田、播后塌谷、覆蓋的基礎上,晴天要灌滿水溝,陰天可灌半溝水,雨天要排干水。在一至二葉期施尿素37.5~45kg/hm2或硫酸銨75~90kg/hm2,同時在晴天灌水上廂板,雨天放干水,低溫寒潮期護水保苗。三葉期以后,早稻濕潤秧田干濕以濕潤為主,寒潮期間灌水保溫;晚稻秧田則適度控水,隨排隨灌。
三、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適宜的移栽秧齡是5.5~6.5葉,此時秧苗素質的理想株形是:葉片直立,秧苗富有彈性,白根多,莖基扁平,帶分蘗,百株地上部分干物重3g以上,具有較強的抗寒抗旱能力。
適宜的栽插密度是水稻獲得高產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栽插密度對稻米品質,尤其是對直鏈淀粉含量有明顯影響??刹捎玫刃芯嘁圃?,即早稻15cm×20cm,晚稻為20cm×20cm,但最好采用寬窄行移栽。一般早稻移栽密度為13.3cm×(16.7cm+33cm),中、晚稻為16.7cm×(16.7cm+33.3cm);一般雜交早稻的栽插密度可選擇10cm×23cm、13cm×23cm、17cm×20cm等規(guī)格。
四、田間平衡施肥
肥料在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甚至產量高低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后期氮肥施用與稻米品質形成關系密切。一般優(yōu)質高產稻氮磷鉀的配合比例為1∶0.5∶0.9,并配施總量為2.5%~3.0%的硫、錳、鎂、鈣等營養(yǎng)元素肥料。施肥量應視品種特性、稻田土壤肥狀況而定,一般早稻為35%的復合肥(N+P2O5+K2O)600~675kg/hm2,晚稻為675~750 kg/hm2,在移栽前耕田時一次性全層施用,也可以用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磷銨和氯化鉀等單質肥料配合施用。一般純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鉀的用量分別為120~135kg/hm2、60~75 kg/hm2和105~120kg/hm2,其中氮肥和鉀肥以60%~70%作基肥,磷肥則全部作基肥。由于優(yōu)質稻基稈較纖細,在幼穗分化始期或拔節(jié)期應嚴格控制施用氮肥,即不施用穗肥。
有機肥有改良土壤結構、平衡土壤養(yǎng)分的重要作用。對于優(yōu)質高產水稻的栽培最好施用有機肥。廄肥中以豬廄肥應用在稻田較多,廄肥應先腐熟后下田或提前約15d翻耕入土壤中。沼氣池肥(如秸稈+青草+豬糞)沼渣中一般含全氮1.25%、全磷1.90%、全鉀1.33%、速效氮3.79mg/g、速效磷7.09mg/g、速效鉀8.37mg/g。沼池肥可直接施用,一般施用15~18t/hm2沼池肥,可滿足優(yōu)質水稻對養(yǎng)分的要求,同時減輕稻瘟病、紋枯病等病害的危害。
五、節(jié)水灌溉
優(yōu)質水稻灌溉應采用淺水插秧,這是實現(xiàn)淺、直、勻、不傷,保證苗數的必要條件;深水活蔸,插秧后立即灌水,以不淹沒葉耳為準,切忌干秧;薄水分蘗,分蘗期間淺水灌溉(1~3cm)能促進分蘗的發(fā)生;足水長穗,一般灌水5~10cm,做到3d有水1d干、前水不見后水,以利稻穗和根系的生長;干濕壯籽,即抽穗期灌淺水,以后保持稻田濕潤至收獲期,收割前5~7d灌跑馬水,切忌斷水過早,防止早稻后期高溫逼熟,晚稻后期充實不良。
水稻土經分蘗期一段時間較穩(wěn)定的水層灌溉后,有毒還原物質增加,必須排水曬田。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一般采用2~3次輕曬。在田間群體苗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5%~90%時開始曬田,以控制群體發(fā)育和無效分蘗的發(fā)生,一般早稻在移栽后15~20d、晚稻在移栽后12~15d曬田。
六、病蟲害防治
水稻的病蟲害防治至關重要, 應堅持預防為主, 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學、生防等措施綜合防治。
七、收獲
在黃熟末期水稻整個穗部泛黃,籽粒僵硬時收割,采用人工或機械單收、單貯。
參考文獻:
[1]王錦艷,康洪燦,釧興寬,李國生. 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探討[J]. 時代農機,2015,04:164-166.
[2]葛其權. 對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 農民致富之友,2014,07:51.
[3]胡忠萍,熊偉. 優(yōu)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