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大學生是網絡文學的主要受眾群體。通過對大連醫(yī)科大學139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問卷調查,了解高校中網絡文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據此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一定的建議,希望可以帶來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高校;網絡文學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閱讀逐漸被網絡閱讀代替。網絡文學的發(fā)展愈加蓬勃。高校大學生成為網絡文學愛好者。本研究主要關注的就是高校網絡文學現狀。
一、高校網絡文學現狀及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形式(問卷星)展開。通過對大連醫(yī)科大學臨床醫(yī)學專業(yè)139名學生進行問卷的調研,了解高校網絡文學的現狀。139名學生年級涵蓋2014級、2015級和2016級。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受訪學生的基本情況及網絡文學的現狀調研,共計10道問題,其中關于網絡文學的問題為5道。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了解到高校網絡文學的現狀情況如下:
1.關于是否關注網絡文學這一問題,表示很關注,經常瀏覽的同學占比為30.22%,較少關注的同學為53.24%,不感興趣的同學為16.55%。這一數據表明,多數受訪者或多或少對網絡文學有所接觸,其中忠實擁躉占到30.22%,接近三分之一??梢哉J為網絡文學在大學生中有一定的市場,但多數僅是泛泛了解,大部分的同學關注的較少。
2.關于瀏覽網絡文學的類型這一問題,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是偵探推理類,選擇的同學為29.5%;其次是言情類,為25.9%;此外,歷史名著類和青春校園類,選擇的同學為25.18%;穿越古風類為24.46%、武俠類為17.27%、科幻類為20.86%、勵志類為20.86%、科技前沿類為7.19%、耽美類為14.39%、反映社會現實類為11.51%。也有5.04%的同學選擇了思想教育類。數據表明,大多數給定的網絡文學分類都有其受眾,除科技前沿和思想教育類可能關注較少。說明受訪者關注面的豐富多樣,也側面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精神文明需求的多樣性。
3.關于一般通過哪些渠道閱讀網絡小說這一問題時,選擇QQ空間的同學為16.55%;選擇微博方式的同學為33.81%;選擇博客方式的同學為4.32%;選擇百度文庫的同學為28.06%;選擇人人日記的為2.16%;選擇微信讀書的為19.42%;選擇某些微信公眾號的為31.65%;選擇其他類的為22.3%。結果表明,QQ空間、微博、百度文庫、微信讀書和微信公眾號都是大家常用的閱讀網絡小說的手段。此外,還有較多其他未提及的網絡小說來源。這需要研究者進一步了解。
4.當被問到“網絡文學對傳統(tǒng)文學有沖擊嗎”這一問題時,認為“有很大沖擊,網絡文學嚴重影響了傳統(tǒng)文學的普及”的同學占到17.99%;認為“有些許沖擊,網絡文學略影響到傳統(tǒng)文學的發(fā)展”的同學占到52.52%;認為“完全沒有沖擊,網絡文學和傳統(tǒng)文學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的同學達到29.5%。這一結果表明,多數受訪者選擇了較為中庸的選項,即網絡文學對傳統(tǒng)文學有一定的沖擊,但程度不大。而對網絡文學完全樂觀的選項稍多余完全消極。數據說明網絡文學在受訪者中接受度較高,側面反映出在大學生人群中,網絡文學仍有其地位和市場,因此高質量的網絡文學作品亟待問世,以期對當代大學生起到正面的積極的引導作用。
二、高校網絡直播現狀帶來的啟示
1.在進行問卷調查時,約有30%的同學對網絡文學較為熟悉,將近一半的同學并不太了解網絡文學。這說明網絡文學一方面在大學生中具有一定的市場,同時也說明目前還沒有特別普及。很多同學并不關心網絡文學。這可能也與網絡文學質量參差不齊有關。
2、面對喜歡的網絡文學的類型,同學們的選項較為分散。這一方面說明網絡文學的類型豐富,不論哪種類型的作品,都能吸引到部分大學生的關注;另一方面,也說明高質量的網絡文學作品和作家并不多。這也給高校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示。我們應該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秀的、積極向上、飽含正能量的作品,讓同學們在感受網絡文學魅力的同時,在不知不覺間也能受到教育。
3. 52.52%的同學認為網絡文學對傳統(tǒng)文學有些許沖擊。這說明在同學們心目中,對傳統(tǒng)文學還是保有比較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一方面,這說明傳統(tǒng)文學作品的質量本身比較過硬,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另一方面,對于教育工作者來說,也要不斷加強本身的文學素養(yǎng),加強自身的底蘊。從而可以為同學們推薦更多更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是傳統(tǒng)文學作品還是網絡文學作品。歸根到底,對于讀者來說,作品質量是最重要的,“內容為王”。
參考文獻:
[1] 袁川 晉繼文 黃莉 皇甫佳英. 大學生網絡文學的閱讀現狀調查———以在杭高校大學生為例[J] .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12),133-134.
[2]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的學理形態(tài)[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3] 劉克敵.網絡文學新論[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張維佳(1985-),女,遼寧鞍山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7CSZ004)
大連市社科聯基金項目(2017dlskzd086)